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时角
2.春分点
3.黄道
4.地平圈
5.白道
6.逆行
7.光行差
8.视半径
9.地方时白夜
10.晨昏蒙影
11.食甚
12.食分
13.方照
14.大距
15.恒星时
16.太阳时
17.秒差距
18.太阳风
19.引潮力
20.潮汐变形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日而不是一个太阳日?,为什么真太阳日有周年变化,变化如何?
2.为什么真太阳日一年四季长短不等?何时最长,何时最短?
3.试计算45度N夏至冬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说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4.简述日全食的过程?
5.试述五带的性质,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6.为什么现行阳历平闰年相差一天,中国旧阳历平闰年相差一个月?
7.为什么月球的公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月而不是一个朔望月?
8.日偏食与日环食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9.试述地轴进动的规律及后果?
10.试说明地外行星的会合周期,并说明其逆行时间?
11.为什么历法要分成二类?
12.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从哪些方面反应地球的公转?
三.填空题
1.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最基本的形式,自传带来地球上的()交替,公转造成太阳()的周年变化,产生太阳的()运动,造成()和()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和()。

由于这种运动是一种规律性的运动,人们根据其规律性创造了()和(),这就是地球运动的()。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它对地球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天体,表现为:月球是除太阳以外最()的天体,其月相变化周期为一个()月,这个周期作为()的制历依据,同时它又是()涨落周期;由于月地距离的变化使用月球视半径变化于14分41秒—16度46秒之间,因此日食有()和()两种中心食;日食只发生于(),月食只发生于(),因此日月食周期()又是以该周期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3.月相变化取决与()的方向和()的方向,当日月黄经差为0度时,日月相(),月相为()月;日月黄经差为90度,且月面西侧亮时,月相为()月,在日月会合运动中为()方照;日月黄经差为180度时,为日月相(),月相为(),其变化周期为一个()月。

满月时日月升落表现为()。

4.天体的周期运动是()的反应,且在不同的纬度有不同的反应:赤道上天体升落表现为(),所有天体都是()星;极地上天体的升落表现为(),天体可分为()星和()星,无()星;其他任意纬度(),天体为以()为半径的球冠部分,其间为出没星区。

5.四季的产生是一种()性现象,又是一种天文现象。

夏季是一年中()最长,()最大的季节,且二者均因()和()而变化。

若只考虑天文因素的影响,春秋二分(),但这种现象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因为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还有()和(),二者均使()被加长,()被缩短。

6.地球在其绕日运行轨道上是( )旋转,因而有()的存在,这样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间的往返运动,产生了地球上的()和()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和()。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地球上的五带范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和()带范围变大,而()变小。

7.为什么赤道上应昼夜等长,但实际上这种现象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答:根据半昼弧公式,可知昼夜等长的条件:,
在赤道上或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时,因此赤道上是终年昼夜等长的,但影响昼夜长短还有其他因素,太阳视半径和大气折光作用使二者,使白昼被加长黑夜被缩短,因此赤道上也是白昼大于黑夜的,故赤道上昼夜等长的现象从来没有发生过。

四.计算题
1.已知121度30分E的地方时为7:30,问此时北京时间为多少?这是2008年2月25日,有一架飞机由上海飞至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途中走行9小时,问飞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
答:由地方时换算成北京时间为&:30,从上海起飞的飞机走行9小时,到达华盛顿时,上海时间2008年2月28日16时20分,由于跨越时区有时间变化,到达时华盛顿时间为13时30分,又向东跨过日界从而退1日,故为2月28日3时30分
2.对于43度N而言,正午太阳高度有怎样的季节变化?试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为例说明其季节变化规律。

答:H=90度,,,N永远取正值,春分日时H=47度,夏至日H=70度26分,秋分日H=17度,冬至日H=26度34分,其变化规律为,由冬至经春分到夏至逐渐增大,由夏至经秋分到冬至逐渐减小,所以夏至日H达最大值,冬至日为最小值
五.绘图说明题
1.试绘图彗尾的形成过程
2.绘出在31度N距北天极为23度的中天恒星的位置,并说明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