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3.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3.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2010.5朝阳二模35) 9.社会保障直接关系着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德国为代表的 市场经济模式也非常强调社会保障,下列对德国市场经济模 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经济运行中,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节手段 B.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政府主导特征明显 C.“社会市场经济”理论是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基础 D.无处不在的社会保障在促进社会公平的同时也加重了财 政负担
1)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是: ①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 ②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的结合。 ③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2)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原因是: ①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影响,这一理论强 调自由竞争,但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实行旨在维护 市场经济秩序的国家干预。 ②受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影响,英美当局主张实 行市场经济。
(2010.4石景山一模28) 28.下列选项不属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 特点的是 ( ) A.私人资本较为分散,竞争力强 B.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国家干预较少 C.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大 D.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在下列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中,最强调政府干预 程度的是 A.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B.以英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C.以德国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D.以日本为代表的现代市场经济模式
体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建立的。
统一之前就已经诞生了。
所有制不同
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
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
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形式, 从开始就是以私有制为主、 特别注意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 辅以国家适当参股。在国家 作用。在我国公有制的大企业 参股企业中,仍然实行市场 中,也已经引入市场竞争和管 管理方法。 理机制。近年来,我国的民营 企业发展很快,并在国民经济 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别是它的政治上人人平等,没有
压迫、没有剥削的和经济上共同 富裕。同时努力借鉴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中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先
进的管理方法和科学技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两国体制的不同点
国家政治体制不同 中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 党合作制。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
•联邦德国实行的是多党 议会制。 •社会市场经济是在德国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两国体制的不同点
中国 德国 思想来源和所依据的经济理论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市场经济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 小平理论指导下建立的。 •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特 •多元化的理论。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不仅继承 了传统资本主义的优点,保留 了资本主义一些最基本和最核 心的内容,如生产资料私有制、 充分的自由竞争、契约自由、 经营和择业自由等,同时也吸 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 些精华。
(3)日本模式特点:
在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 作用;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责任和忠诚。 (7与24精神)
主要国家: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1. 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私人经济占绝对主导,国有经济比重小;私人资本 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很大, 国家干预少;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 性大,就业竞争压力大。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等国也属于这一模式。 ●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 混合经济体制特征明显;注重市场机制和国家调 节的结合;强调社会保障。欧洲大陆与北欧多数 国家都采取这一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有:在 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 的作用;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务,培养员工对企业 的责任心和诚实感。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 国等也属于这一模式。
D.
日本 强调自由竞争的同时,特别强化政府在经济发展中 的作用 美国 私人经济占主导,国有比重小;注重市场机制和国 家调节的结合
(08广东.35) 二战后,英美接管了联邦德国。为了复兴欧洲经济, 马歇尔提出了“欧洲经济复兴计划”。在“社会市 场经济”理论的影响下,联邦德国经英美占领当局 同意进行了货币和价格改革,并运用法律与政策维 护市场经济运行所必须的正常秩序,同时建立了一 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特点及 其形成原因。
主要 特点
混合经济体 制特征明显, 注重市场机 制和国家调 节的结合, 强调社会保 障 中等
市场 作用 政府 干预 程度
最大
最小
最低
中等
最高
美国模式
社会 保障 水平
德国模式 较高
日本模式 较低
较低
传统自由主义; 70年代经济滞涨
成因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 自然条件;二战; 战后英美占领当局政策等 儒家思想
韩、新、马、泰
类似国 家 原因
欧陆、北欧多数
社会市场理论; 自然条件;二战; 战后英美占领政策等 儒家思想等 市场提高效率,政府 政府主导有利经济发 缓解社会矛盾; 展,提国产竞争力; 社会保障削弱工作积 易于形成商官勾结, 极性,加重财政负担 造成决策失误、加剧 社会不公
比较
相同基 本点
1)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2)市场竞争为最基本调节手段; 3)国家调节经济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二战后,德国由于战时滥发马克导致严重通货 膨胀,物价飞涨、经济凋敝,人民不能维持最低 生活水平。 Victory 基督教 社会 美国“欧洲经济复兴计划” 民主联盟 民主党 (右翼) 1948年,经英美占领当局同意,以货币改革和价格改革为先导, (左翼)
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名人墙)
P54 “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 不同模式的主要特点
2. 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
3. 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的三种模式: 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进而在 一般垄断基础上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市场经 济先后出现以下三种模式:
◆
自由竞争型
垄断竞争型
国家干预下的垄断竞争型
2.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
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本国历史文化、 经济政治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 主要是受其传统的自由主 义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 “滞胀”等因素的影响。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 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 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 政策等因素的影响。P54
历史背景 P54
2.各种模式形成的原因
各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受本国历史文化、 经济政治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 主要是受其传统的自由主 义和20世纪70年代经济 “滞胀”等因素的影响。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形成 主要受“社会市场经济” 理论和战后英美占领当局 政策等因素的影响。P54
日本东亚模式的形成主要 受日本自然条件、第二次 世界大战及儒家思想等因 素的影响。
所有制 市场化 私人经济主导; 政府干预少
德国模式
混合经济体制特征 市场和国家结合
日本模式
强化政府作用
劳动力
自由开放程度高,流动 性大,就业压力大
英、加、澳 传统自由主义; 70年代“滞胀”等 束缚少——有利激发企 业活力; 缺乏必要监控与干预— —加剧两极分化
强调社会保障
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事 务,培养其责任和忠 诚
德国的社会救济养活了一批懒人,其中虽有不少人确实丧失 了工作能力,但很多人是不愿意工作,找理由钻法律空子而 成为社会长年的救济对象。
高福利使国家和企业负担过重。目前德国社会生产总值的 17%用于社会福利,政府开支巨大,国债剧增,基础建设 和教育方面的投资因此减少
高税收又使企业和工作者不堪重负、怨声载道,不利于发挥 个人的社会责任和激发就业积极性。 更严重的是高税收使工资附加成本过高,劳动力成本昂贵, 产品在全球化大潮中失去竞争力。 此外,高税率使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造成内需低迷,影响 扩大生产和提高就业。
优点:重市场调节和 优点:政府主导明 优点:重市场 政府作用,既有效率, 显,有利于经济发 调节,束缚小, 又可缓解矛盾; 展提高本国产品国 企业活力大; 际竞争力。 缺点:高水平的社会 评价 缺点:缺乏必 保障削弱了人们的工 缺点:易于形成商 要的监控、干 作积极性,加重政府 官勾结,造成政府 预,易加剧两 财政负担,削弱国际 决策失误,加剧社 极分化。 竞争力。 会不公。
3.西方现代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评价
在市场发挥作用的大小、政府干预程度和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三个方面,三种市场经济 模式相对而言,情况如下: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
美国模式 ①私人经济占绝对主 导,国有经济比重小 ②私人资本集中程度 高,垄断性强 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 很大,国家干预少 ④劳动力市场的自由 开放程度高、流动性 大,就业竞争压力大 德国模式 日本模式 在强调自由竞 争的同时,特 别强化政府在经 济发展中的作用 鼓励员工参与 企业事务,培 养员工对企业 的责任和忠诚
美国模式
德国模式
日本模式 韩国、新加坡、 马来西亚、泰 国等
欧洲大陆与北 英国、加拿大、 类似 欧大多数国家 澳大利亚等 国家
共 同 点
①都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 ②在经济运行中,都以市场竞争作为最基本的调 节手段 ③国家调节经济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 级的整体利益和统治地位
美国模式
美国航天局今后5年的预算将增加60亿 美元,用于鼓励私营企业开发运送宇 航员前往空间站的飞船和火箭。在私 营企业的载人航天技术成熟前,美国 宇航员或许只能搭乘俄罗斯“联盟” 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