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性别遗传》教学设计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初中生物
2年级八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章节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5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能说出男女体细胞及生殖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类型。
3.能解释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排序图,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调查学校性别的比例,以及课上“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培养学生数据记录、统计、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
情感教育
1.通过调查活动和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能科学的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二)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人的性别遗传》这节内容来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
由于性别是一种特殊的性状,生男生女的奥秘又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因此,八年级的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学生以前学习过“人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以及“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等知识,这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有帮助,但学生没有学减数分裂等知识,所以有些内容不宜讲得过深。
另外,社会上一些人,尤其是农村地区年龄较大的人,仍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部分学生有可能受到来自社会或家庭的影响,也有这样的想法,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让学生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对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2教学重点: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难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3课前准备: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调查本班、本年级和本学校的男女生比例。
有条件的小组上网查阅我国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
(2)围棋子、纸盒等。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对生男生女的奥秘有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个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但生男生女又与很多社会问题有关,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培养相关的技能和习惯,更重要的是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四)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