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


历史唯心主义
根据对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
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世 界 是 怎 样 存 在 的 问 题
联系的观点
辩证法
发展的观点 承认矛盾 孤立的观点
形而上学
静止的观点
否认矛盾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 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 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 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 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 成果来确定和解释世界的物质本源,其中较典 型的是把原子确定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物 质
元 素
原 子
当人们发现了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
分的基本物质—原子,并测出了它的
质量时,兴奋之余,几乎所有的科学
家和哲学家都以为找到了构成万物的
最基本的微粒。这就是近代世界本原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镜头4 The Day After Tomorrow
后天
温 室 效 应
冰 河 世 纪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 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 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
物质基 础
动物脑和动物 人脑及人类中 神经系统 枢神经系统
科学材 料
物理学 和化学
生物学和神经 比较学
神经心理学 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
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劳动在意识产生和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 和可能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切勿在哲学上自寻苦 恼;如果你不幸成为 哲学家,那么你最好 去寻一个更令人尊敬 的工作而成为一名护 士,牧师,水管工或 马戏团的小丑。
名人论哲学
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
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 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 皇,却没有至圣的神一样。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 华。 哲学,是照亮人类生活,使 人类崇高起来的“普照光”。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赫拉克利特
中 国 的 朴 素 唯 物 论


五行说
相生



相克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
原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唯物主义将世界本原归结为一种
或几种实物,难免幼稚,虽然有极出色
的德谟克里特和老子,但总特征仍然是
直观的和猜测的,无法得到科学的证实
。哲学史上称之为“朴素的唯物主义”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 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
旧唯物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古希腊和中国
火土 木 金 水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物质观
古 希 腊 朴 素 唯 物 论
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 基
火是万物的本原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
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 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ADEF )
A、日月星晨 B、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C、学习计划 D、生产力、生产关系 E、电、磁场 F、动植物
客 观 唯 心 主 义
镜头2
朱熹与理
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 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康德
康 德 荀 子休 谟Fra bibliotek代朴素唯物主义
思 维 和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思维和存在 何者第一性
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世界观
系统化
哲学
哲学与科学 哲学和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各
门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哲学的产生 为各门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 导。它们的关系用图示意如下: 哲 学
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
2.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作用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
“全部哲学,特 别是近代哲学的重 大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问题”。
哲学的字源学含义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由Philos (爱) 和Sophia(智慧)词组成,意为爱智慧。 中国古代的哲字,就是智慧的意思,因此 ,经日本的学者西周的翻译,古希腊的爱 智慧的学问就叫哲学。 在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中,哲学又被称 为形而上学。
亚里斯多德与哲学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 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知识是研究抽象的 超验的对象,被称为第一哲 学。 第二类知识是研究具体的 经验的对象,被称为第二哲 学,也叫物理学。
“观念的东西不 外是移入人的头脑 并在人的头脑中改 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而已。” ——马克思
镜头3
神奇的大脑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
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宗 教 图 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 来就有“龙有九似”的 说法:“角似鹿,头似驼、 眼似兔、项似蛇、腹似 蜃、鳞似鱼、爪似鹰、 掌似虎、耳似牛”。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 二 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 三 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教学要点
• 世界的物质性
• • • • • •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判断物质的依据不在于它是否有形,只要 它具有“客观实在性”就属于物质范畴。
2.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机物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
葵花向日
意识产生的三个关键环节 :
反应 主体 刺激感应 低等生物:原 生动物和植物 无机物 神经细胞:神 经元和神经索 动物感觉 和心理 高等动物 人类思维 人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 论
齐 艳 霞
博 士
人文社会科学部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康德与哲学
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 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 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 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 美学的奠定者。 1781 年《纯粹理性批判》 1788年 《实践理性批判》 1790 年《判断力批判》
伊曼努尔· 康德
第一节 物质世界与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智慧之学,使 人聪明的学问。
“如果人类是一群羊, 那么哲学家就是上帝 派下来的牧羊人,作 家就是牧羊犬。” 哲学原就是一种 怀着乡愁的冲动, 到处去寻找家园。
“一群最无 聊的人们搞 的一门最无 聊的学问。”
哲学
无用、枯 燥的学问
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人类精神世界里 的一块古老的天地,它来 源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 宇宙自然的好奇,来源于 人类对于智慧、思想、知 识的热爱与追求。 哲学始于惊奇!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含义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意 为爱智慧。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 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 结。
彻底的不可知论 不彻底的不可知论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物质观
“物、物质无非 是各种物的总和,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 这一总和中抽象出 来的”。
——恩格斯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
在的哲学范畴,这种 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 觉感知的,它不依赖 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 写、摄影、反映。”
——列宁
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 根本看法。
哲学所说的整个世界指的是 由外部物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 界所构成的世界。
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就是 对这两个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
世界观与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在一定的世
界观指导下认识和改造世 界的根本方法。
根本方法是人们思考和行动的一般原则。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唯物主义可知论 唯心主义可知论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
不可知论
彻底的不可知论 不彻底的不可知论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是
历史唯物主义
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
主 观 唯 心 主 义
陆 九 渊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贝 克 莱
“存在就 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者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 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 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朱 熹
“理在物先, 理在事先,理 是万物之本”
黑 格 尔
“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 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 神的外化,绝对理念是 万事万物的本源”
原子论。
近代形而上学原子论
近代形而上学原子论
这种构成万物的基本微粒—原子的 基本特性是“不可分”,并具有固 定质量和惯性性质,它被看成是构 成万物的“宇宙之砖”,世界便是 一座由原子砌成的“建筑模型”。
近代原子论比起古代原子说来说,
克服了其猜测性,有了科学基础,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