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内容与技术考评方法的研究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内容与技术考评方法的研究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内容与技术考评方法的研究【摘要】本文针对2001年10月出版的体育院校普修通用教材《篮球运动教程》,根据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和篮球课程教学大纲、任务、计划学时、内容及考核要求。

采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确定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计划学时、教学内容,并制定了较为合理、科学的技术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

使整个教学过程紧扣大纲内容,促使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与提高,使学生能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基本技能。

技术考评方法的完善,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达到完成教学大纲、计划、培养目标的要求。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教育;篮球普修;教学内容;考评方法1 问题的提出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教育目标相关联的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未来体育教学模式将会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中小学生面前。

面对基础教育体育改革的形势,高等体育院校作为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工作母机”,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理应围绕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改革来进行。

而球类活动尤其是篮球活动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2001年10月出版的《篮球运动教程》构建了以培养篮球兴趣,能够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基本技能为目的的新教材体系,这在篮球教学改革方面是一大进步。

然而,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各种改革都要通过教学效果来衡量,而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又要通过考试成绩来体现。

《篮球运动教程》已在普及应用,新教材体系的核心是基本技术和组合技术的实际运用。

但是,目前全国大部分体育院校现行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大纲计划学时、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与此不相适应,部分院校计划学时较少,从54学时到80学时不等,难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与培养目标,并且还未发现针对《篮球运动教程》技术考试方法的相关研究。

因此,对体育院校篮球技术课教学和评价理念进行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针对《篮球运动教程》新的指导思想,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技术考试方法及评价体系,达到完成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要求。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在体育系2005级13个班随机抽样4个班:男生1班和3班,女生12班和13班各30人和体育系2005级高职大专班男女各20人。

2.2 研究方法2.2.1 专家访谈法走访有关专家,对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探讨。

2.2.2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的教材和资料,收集、整理全国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大纲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学术信息进行了对比分析。

2.2.3 问卷调查法向全国各体育院校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并从事多年篮球教学的专家、学者发放调查问卷(一)100份和问卷(二)50份。

其中问卷(一)回收率96%,有效回收率100%;问卷(二)回收率100%,有效回收率90%”2.2.4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与分析3.1 篮球普修课计划学时和理论学时的确定通过查阅全国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大纲、计划学时和有关资料。

通过发放、回收专家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在问卷调查结果中有73人选择62—72学时,其百分比为76%,为了学生能有较多的时间,学习篮球运动基本理论,基本基、战术和基本技能。

我们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的计划学时为72学时较为适宜。

在96份调查问卷中,有65份专家选择了10—12学时,其百分比为68%,因此,我们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的理论课10—12学时较为适宜。

3.2 教材内容的筛选查阅全国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有关资料。

列出了60项教材内容,通过发放、回收专家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我们依据同意百分比在60%以上的教材内容列出了重点教材41项,一般教材9项,介绍教材10项。

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重点教材内容筛选指标调查统计表3.3 篮球技术考试内容的筛选与技术考试方法的确定3.3.1 篮球技术考试内容的筛选根据发放、回收的专家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同意率在80%以上的考试内容,确定为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的技术考试内容:移动技术:(10分)根据第一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和查阅全国各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大纲制定了4项考试内容,16项考试方法,进行第二轮问卷调查发放与回收,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同意率在60%以上,确定了移动技术考试方法一、传接球技术考试方法二、投篮技术考试方法一和综合技术考试方法四所组成的了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的考试方法。

评分方法:(1)技评:满分为6分,按八级评分,分值祥见评分表优秀:脚步动作熟练,协调连贯,动作规范,动作速率快。

良好:动作规范,协调较熟练。

及格:动作基本规范,不熟练。

不及格:动作不规范。

(2)达标:满分为4分,(计时从侧滑步开表,到侧身弧线跑至限制区中立区停表。

)传接球技术:(10分)要求:(1)行进间传接球不许运球或走步违例,如出现违例,每次从技评分中扣0.5分。

(2)如投篮不中,从技评分中扣1分。

评分方法:(1)技评:满分为6分,按八级评分,分值祥见评分表优秀:手、步法配合协调连贯,动作规范,传球及时准确。

良好:动作协调规范,传球到位。

及格:动作基本协调规范,传球基本到位。

不及格:动作不协调规范,传球不到位。

(2)达标:满分为4分投篮技术(15分)如图3所示:以篮圈中心投影点为圆心,以该点至罚球线中点为半径画弧,考生持球于弧线外,开始计时跳投,自投自抢篮板球后,迅速运球出弧线,连续跳投1分钟。

要求:(1)男生必须跳投。

(2)女生投篮方式不限。

(3)投篮使不得踩弧线,违者从所得技评分中一次扣0.5分。

评分方法:(1)技评:满分为8分,按八级评分,分值祥见评分表。

优秀:动作连贯协调,起跳迅速有力,手法正确。

良好:动作较连贯协调,起跳较迅速有力,手法较正确。

及格:动作基本连贯协调,手法基本正确。

不及格:动作不连贯协调,手法不正确。

(2)达标:满分为7分综合技术(15分)(1)比须按规定的路线方法进行。

(2)不得有违例现象,违例一次在技评分中扣除0.5分。

(3)投篮不中一次,在技评分中扣除1分。

(1)技评:满分为10分,运球变向,行进间投篮、传球、持球突破每项2.5分,按四级评分,各项评分祥见评分标准。

优秀:各项技术动作快速、熟练、正确,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好。

良好:各项技术动作正确,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较熟练。

及格:各项技术动作基本正确,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较差。

不及格:各项技术动作不正确,技术动作之间的衔接差。

(2)达标:满分为5分3.4 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的可靠性、有效性分析3.4.1 可靠性分析为了验证最终确定的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对四项考试方法的可靠性。

采用“测试——再测试”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后两周再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

用两次测试结果计算重复测量的相关系数,作为测试的可靠性系数。

分析结果表明:各复测项目两次测试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较高的相关水平(p<0.01)。

这说明本文选取的测试项目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3.4.2 有效性分析(1)内容的有效性考试的内容是教材内容的样本,考试内容取样的得当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本文确定的四项考试方法从总体上能反映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要求。

理论指出,考试的内容“如果充分反映了这个总体的信息,则具有内容有效性。

(2)效标有效性本文采用的效标是在对研究对象测试之前,带完一轮篮球普修课的教师根据对学生的平时观察、了解,给学生整体技术评定的名次。

将学生测试结果总成绩排的名次与教师主观评定给学生排的名次之间进行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系数达到了较高的相关水平(p<0.01)。

说明考试结果与教师评定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上述表明所筛选的技术考试项目是合理、有效的。

4 结论与建议4.1 本研究提出的计划学时为72学时的主要依据全国10多所体育院校不同的计划学时和专家问卷调查筛选的结果确定的,他能使学生有较多的时间学习掌握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基本战术和基本技能。

达到教学大纲培养目标的目的。

4.2 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和专家问卷调查结果确定了重点教材、一般教材和介绍教材内容。

4.3 本研究对比全国其他体育院校的技术考试方法和专家问卷调查筛选的结果,并根据对研究对象的测试结果,制定出较为合理、科学、便于操作的技术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

【参考文献】[1]篮球运动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6.[2]胡学明,邢双涛.新形势下体育院校篮球技术课教学和评价理念改革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0—83.[3]任纪飞,李杰凯.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技术教学新体系中考试方法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120—123.[4]胡安义.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现状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07—110.[5]胡安义.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学习模糊评判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6]姚蕾,闻勇.对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理论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92—94.[责任编辑:王迎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