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除灰技术手册
目录
1.系统的设计出力
2.原始数据的选取
3.输送系统的选择
4.压缩空气系统的选择
5.气化风系统的选择
6.灰库
7.气力输灰管道
8.设备布置与其它
6.灰库
6.1.按储灰的功能不同,一般分粗、细灰库和供分选系统用的原灰库。
设在输送系统终端的称储运灰库,二级输送时设有中转灰库。
6.2.2台300MW机组一般按2个粗灰库、一个细灰库设置。
6.3.灰库分混凝土与钢灰库2种:
6.3.1.混凝土灰库的库容较大,直径9m、12m、15m有典型设计;库容800~3000m3,一般为平底灰库。
混凝土灰库也可设计成锥形灰库,在锥斗的下段2m可作成钢灰斗,以利于下灰。
6.3.2.钢灰库容积相对较小,一般≤500m3,为锥形灰库,多用于储放流态化床灰和石灰石粉,锥斗壁的斜度一般≥60°,当用于石灰石粉时斜度应≥70°。
由于床灰的流动性较好可不设空气炮。
钢灰斗的保温应根据气象条件考虑。
6.4.中转灰库
6.4.1.对于连续输灰的中转灰库,至少要能满足储放锅炉最大连续出力1小时的除尘器灰量。
6.4.2. 库顶的面积要足以布置各种管道、阀门、终端箱、料位计和压力释放阀及布袋除尘器并方便维护。
6.5.灰库的有效容积按库顶减1.5m计算;对于高度较低的小灰库可按几何容积乘以0.7~0.8。
6.6.灰的安息角:
有气化时为15°
无气化时为30°~ 45°
6.7.缓冲斗的有效容积不小于仓泵容积的3倍,对于双D泵运行模式的缓冲斗有效容积为存放D泵运行半小时的灰量。
6.8.料位计的安装
6.8.1.库顶设高料位计报警,高高料位停止输灰。
一般高料位计距库顶1.5m,高高料位计距库顶0.8m。
6.8.2. 库顶料位计一般垂直安装。
当料位计布置在库侧壁时,要考虑灰的安息角。
6.8.3.灰斗低料位计安装在斗侧,与水平面倾斜15°,料位计尖端以下的斗容积为泵额定容积的1.75倍。
6.9.布袋除尘器面积为处理输送空气、灰库气化风、散装机排气所需面积之和。
6.9.1.每根输送管要求的布袋除尘器面积可由选型软件求出。
该面积与输送泵型、管径及距离不同而异,部分泵类可由下表1~4查出。
表1 AV泵(粗、细灰)
表3 PD泵(细灰)
表4 TD泵(粗、细灰)
6.9.2.当数根输送管进入一个灰库,布袋除尘器面积为两根最大管径管子所需的面积加上其余输送管所需面积和的1/2。
6.9.3.气化风和散装机排气所需的面积,按过滤风速1.5m/min计算。
6.10.为了库顶布袋除尘器能相互补充利用,提高收尘效果,相邻灰库宜设连通管和隔离阀,其管径计算如下式:
D=2.5×(d12+ d22+……+d n2)0.5
d1、 d2为进入灰库输送管的管径
6.11.库顶应设有压力释放阀,直径一般为500mm,整定压力为+2.64kpa。
6.12.灰库应设有人孔门,平底灰库设在靠近库底的侧壁,锥形灰库设在直筒靠近锥的交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