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Ⅰ部分选择题专项练二选择题标准练选择题标准练(二)[含答案]
(新课标)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Ⅰ部分选择题专项练二选择题标准练选择题标准练(二)[含答案]
A.图 1 中的曲线Ⅱ表示 MgSO4 与 NaOH 反应的关系 B.根据图 1 可得 Ksp[Al(OH)3]的值大于 1.0×10-32
c(Mg2+) C.实验②中在 Al(OH)3 完全溶解前,溶液中c(Al3+)逐渐变大 D.图 2 可以表示实验②中 n(沉淀)与 V(NaOH)的关系
参考答案与解析 选择题标准练(二) 1.解析:选 D。木材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是多糖的一种,A 不符合题意; 蚕丝纤维为动物纤维,主要成分是蛋白质,B 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硅透光性能好,是光导 纤维的主要成分,C 不符合题意;碳纤维为人造纤维,是在合成纤维的基础上加工而成, 不属于天然纤维,D 符合题意。 2.解析:选 D。A.二环[1.1.0]丁烷分子呈面对称,有两种碳原子,我们先将一个溴
甲苯、苯酚、萘等物质,C 不符合题意;煤焦油中含有多种酸性和碱性物质,其中部分溶
解在水中,总体呈碱性,D 不符合题意。
5.解析:选 B。W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3 倍,则 W 为 O,又 W、Y 同主族,
又因 W、X、Y、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则 Y 为 S,Z 的原子序数比 Y 大,
= =催化= 剂= =
NaOH 量不足,转移的电子数为 0.05NA,B 错误;由 4NH3+5O2
4NO+6H2O
知,二者反应生成的 NO 分子数为 NA,但过量的 O2 会与 NO 反应导致 NO 分子数减小,C 错
误;1 mol CH4、1 mol C3H6 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分别为 4 mol、6 mol,标准状况下 2.24
L 气体是 0.1 mol,无法判断 0.1 mol 混合气体中所含极性键的数目,D 错误。
4.解析:选 B。裂化在高温或有催化剂情况下比较容易进行,在实验室,一般使用碎
瓷片作为催化剂,A 不符合题意;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只能证明反应产生了烯烃或其
他含不饱和键的有机物,不能证明就是乙烯,B 符合题意;煤焦油成分复杂,主要含有苯、
2.二环[1.1.0]丁烷(
)是最简单的桥环化合物。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该化合物的二溴代物有 4 种
B.生成 1 mol C4H10 需要 2 mol H2 C.该化合物与 1,3丁二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D.该化合物中 4 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3.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g CO2 与 SO2 的混合气体分子中,含有的质子数为 NA B.7.1 g Cl2 与 100 mL 1.0 mol·L-1 NaOH 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为 0.1NA C.17 g NH3 与 48 g O2 在催化剂作用下充分反应,得到 NO 分子数为 NA D.标准状况下,2.24 L CH4 和 C3H6 混合气体中,含有极性键数为 0.5NA 4.实验室分别用图 1、图 2 装置完成石蜡油分解实验和煤的干馏实验。下列说法不正
c(Mg2+) n(Mg2+) 物质的量不变,Al3+的物质的量减少,c(Al3+)=n(Al3+),该比值增大;第二个阶段,
c(Mg2+) Mg2+逐渐沉淀,Al(OH)3 未完全溶解时,两沉淀共存,c(Al3+)= c(Mg2+)·c2(OH-)·c(OH-) Ksp[Mg(OH)2]·c(OH-)
则 Z 为 Cl,又知 W、X、Y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用作净水剂,则 X 为 Al。A.X 的简
单离子为 Al3+,在同周期的简单离子中,其离子半径最小,A 错误;B.W 为 O,Y 为 S,在
自然界中存在氧气,在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存在游离态的硫单质,B 正确;
C.X、Z 形成的化合物为 AlCl3,是分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不能用于冶炼铝, C 错误;D.W、Y、Z 的简单氢化物中,同条件下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则水的沸点最高,
则 c(OH-)=10-10.5
mol/L,代入 Al(OH)3 的溶度积表达式,可推出 Ksp[Al(OH)3]
=c(Al3+)·c3(OH-)<0.1×(10-10.5)3=10-32.5,错误。C 项,由题图 1 可知,Al3+比 Mg2+
先沉淀,且 Al3+在实验中的转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Al3+逐渐沉淀,溶液中 Mg2+的
c(Al3+)·c3(OH-) = Ksp[Al(OH)3] ,随着 NaOH 溶液的加入,OH-的 浓度增大,该比值增大,正确。D 项, 由图像 1 可推知,Mg2+和 Al3+是分步沉淀的,而且
需要 OH-的物质的量不同,所以两离子沉淀时不应是一条直线,错误。
即 W 的氢化物沸点最高,D 错误。
6.解析:选 B。由题干中“生成电能”可知,A 正确;由题图知钠(a 极)是负极,b 极
是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B 错误;Na+移向正极,遇到 HCO -3 有可能形成溶解度较小
的 NaHCO3,故可能有固体析出,C 正确;由题图知 b 极上是 CO2、H2O 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 应生成 HCO-3 、H2,D 正确。
7.解析:选 C。A 项,0.1 mol/L MgSO4 溶液和 0.05 mol/L Al2(SO4)3 溶液中 Mg2+和 Al3+的浓度均为 0.1 mol/L,由于 Mg2+的水解程度比 Al3+的小,故 MgSO4 溶液的酸性弱、 pH 大,结合题图 1 可知,当 V(NaOH)=0 时,pH(Ⅱ)<pH(Ⅰ),所以曲线Ⅰ表示 MgSO4 和 NaOH 的反应关系,错误。B 项,题图 1 中曲线Ⅱ表示 Al2(SO4)3 和 NaOH 的反应关系,曲线 Ⅱ的第一个平台表示 Al3+转化为沉淀的过程,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l(OH)3Al3+(aq) +3OH-(aq),Al3+浓度小于 0.1 mol/L,取坐标(5,3.5),此时 c(H+)=10-3.5 mol/L,
确的是( )
A.图 1 中碎瓷片为反应的催化剂 B.图 1 中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可证明有乙烯生成 C.图 2 中得到的煤焦油含有苯、甲苯等有机物 D.取图 2 中水层,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5.短周期主族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 同主族,W 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 3 倍。W、X、Y 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用作净水剂。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X 的简单离子半径是同周期简单离子中最大的 B.W、Y 在自然界中均存在游离态 C.X、Z 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冶炼 X 单质 D.W、Y、Z 的简单氢化物中,同条件下 Y 的沸点最高 6.碳排放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最近,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新系统,“溶解” 水中的二氧化碳,以触发电化学反应,生成电能和氢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择题标准练(二)
(建议用时:10 分钟) 1.现代汉语词典》有“纤维”是细丝状物质或结构。下列关于“纤维”的说法不正 确的是( ) A.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所用到的原料木材纤维属于糖类 B.丝绸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其中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C.光纤高速信息公路快速发展,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我国正在大力研究碳纤维材料,碳纤维属于天然纤维
A.系统工作时,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B.系统工作时,电流由 a 极沿导线流向 b 极 C.系统工作时,b 极区可能会析出固体 D.系统工作时,b 极区的电极反应式为 2CO2+2H2O+2e-===2HCO-3 +H2 7.常温下,用 0.1 mol/L MgSO4 和 0.05 mol/L Al2(SO4)3 溶液进行实验:①各取 25 mL,分别滴加 0.5 mol/L NaOH 溶液,测得溶液的 pH 与 V(NaOH)的关系如图 1 所示;②将 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取出 25 mL,逐滴加入足量上述 NaOH 溶液观察现象。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原子取代
上的氢原子,然后看另外一个溴原子的可能位置,可得两种异构体:
,然后将一个溴原子取代—CH2—上的一个氢原子,看另一个溴原子的位
置,排除掉重复的又得到两种结构:
,故共有 4 种二溴代物,A 正确;
B.二环[1.1.0]丁烷的分子式为 C4H6,与氢气反应生成 1 mol C4H10 需要 2 mol 氢气,B 正 确;C.1,3丁二烯的分子式为 C4H6,结构简式为 CH2==CH—CH==CH2,二者分子式相同,结 构不同,故互为同分异构体,C 正确;D.二环[1.1.0]丁烷分子中四个碳原子均形成了四个
共价键,四个碳原子亦构成一个四面体形,不共面,D 错误。
3.解析:选 A。1 个 CO2 分子中含有 22 个质子,2.0
g
CO2 中的质子数为
2.0 g 44 g·mol-1×22×NA mol-1=NA,同理可求出 2.0 g SO2 中的质子数为 NA,故 2.0 g
CO2、SO2 组成的混合气体的质子数为 NA,A 正确;由 Cl2+2NaOH===NaClO+NaCl+H2O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