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题
1.中国人民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活字”是由元代王祯创制的用于印刷的活字,“木活字”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
C .“苏绣”是用蚕丝线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绣出图案的工艺,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 .“黑陶”是一种传统工艺品,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2.工业制备硝酸的反应之一为:3NO 2+H 2O=2HNO 3+NO 。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22.4L NO 2中所含原子总数为3N A
B .36g H 2O 中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2N A
C .上述反应,生成1mol HNO 3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 A
D .标准状况下,11.2L NO 中所含电子总数为5N A
3.M 、N 两种化合物在医药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N 的化学式为C 15H 20O 5
B .M 分子间能形成氢键,N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C .M 中含有四种含氧官能团
D .1mol M 与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mol Br 2
4.无水FeCl 2是常用还原剂,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反应2FeCl 3+C 6H 5Cl 129C~135C ︒︒
−−−−−→2FeCl 2+ C 6H 4Cl 2+HCl↑制取,已知:C 6H 5Cl 熔点-45℃,沸点132℃;C 6H 4Cl 2熔点53℃,沸点17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仪器a 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导气
B .反应开始前应向甲中通N 2,为防止FeCl 2被装置中空气氧化
C .反应结束后,甲中混合物经冷却、过滤、干燥得到纯净的产品
D .最好用油浴加热三颈烧瓶
5.短周期主族元素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的某种核素不含中子;X 、Y 原子核外L 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X 与Z 同主族,且X 、Y 、Z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W 、X 、Z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为强电解质
B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Z>Y
C .X 分别可与W 、Z 各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D .原子半径:Y>Z>X>W
6.以铁作阳极,利用电解原理可使废水中的污染物凝聚而分离,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电极b 为阴极
B .a 极的电极反应式:Fe-2e −=Fe 2+
C .处理废水时,溶液中可能发生反应:4Fe 2++O 2+8OH −+2H 2O=4Fe(OH)3
D .电路中每转移3mol 电子,生成1mol Fe(OH)3胶粒
7.常温时,改变弱酸RCOOH 溶液的pH ,溶液中RCOOH 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RCOOH)随之改变,0.1mol/L 甲酸(HCOOH)与丙酸(CH 3CH 2COOH)溶液中δ(RCOOH)与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δ(RCOOH)=-c(RCOOH)c(RCOOH)+c(RCOO )
A.等浓度的HCOONa和CH3CH2COONa两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较:前者>后者
B.将等浓度的HCOOH溶液与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OH)+2c(H+)> c(OH−)+c(HCOO−)
C.图中M、N两点对应溶液中的K w比较:前者>后者
D.1mol/L丙酸的电离常数K﹤10−4.88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木材纤维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故A正确;“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B错误;蚕丝纤维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故C正确;“黑陶”是陶瓷的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故D正确;选B。
2.C
解析:室温下,22.4L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物质的量,故A错误;36g H2O为2mol,一分子水中含有2个共价键,则2mol水中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4N A,故B错误;上述反应,生成2mol HNO3共转移2mol电子,生成1mol HNO3转移1mol电子,数目为N A,故C正确;标准状况下,11.2L NO为0.5mol,一个NO中含有15个电子,则0.5mol NO中所含电子总数为7.5N A,故D错误;答案选C。
3.A
解析:根据N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15H22O5,故A错误;M分子中含有羟基、肽键,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N分子没有类似结构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故B正确;M中的含氧官能团有羟基、酯基、肽键(酰胺基)、羧基共四种,故C正确;1mol M中含有2mol碳碳双键可以消耗2mol Br2,酚羟基的邻位有一个空位可以与Br2发生取代消耗1mol Br2,共可以消耗3mol Br2,故D正确;故答案为A。
4.C
解析:C6H5Cl、C6H4Cl2的沸点不高,受热后易气化,所以仪器a的作用是冷凝、回流、导气,A正确;因为FeCl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所以在反应开始前应向甲中通N2,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B正确;反应结束后,甲中混合物呈液态,经冷却、蒸馏、干燥可得到纯净的产品,C不正确;因为加热温度超过100℃,且使混合物均匀受热,所以最好用油浴加热三颈烧瓶,D正确。
5.A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的某种核素不含中子,则W为H 元素;X、Y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之比为3∶4,X与Z为同主族元素,且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6,则X为O元素,Z为S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7-6-6-1=4,且Y的L层电子数为8,则Y为Si元素。
H、O、S形成的亚硫酸为弱酸,属于弱电解质,故A错误;非金属性O>S>Si,则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X>Z>Y,故B正确;O和H可以形成H2O和H2O2
两种常见化合物,O 和S 可以形成SO 2和SO 3两种常见化合物,故C 正确;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Y >Z >X >W ,故D 正确;故选:A 。
6. D
解析:根据图示a 电极为Fe 电极,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 −=Fe 2+,b 电极连接电源负极,作阴极,A 、B 正确;Fe 2+具有还原性,容易被溶解在溶液的氧气氧化变为Fe 3+,氧气得到电子变为OH −,Fe 3+与OH −结合形成Fe(OH)3,在处理废水时,溶液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4Fe 2++O 2+8OH −+2H 2O=4Fe(OH)3,C 正确;Fe(OH)3胶粒是许多Fe(OH)3的集合体,所以电路中每转移3mol 电子,生成Fe(OH)3胶粒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 ,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
7. B
解析:当pH 相同时,酸分子含量越高,电离平衡常数越小,酸性越弱,根据图像,当pH 相同时,丙酸含量较高,则酸性较甲酸弱,所以等浓度的HCOONa 和CH 3CH 2COONa 两种溶液的pH ,前者<后者,则水的电离程度前者<后者,A 选项错误;将等浓度的HCOOH 溶液与H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2c(Na +)=c(HCOOH)+c(HCOO −),电荷守恒:c(H +)+c(Na +)=c(OH −)+c(HCOO −),两式相加减有2c(H +)+c(HCOOH)=c(HCOO −)+2
c(OH −),则有c(HCOOH)+2c(H +)>c(OH −)+c(HCOO −),B 选项正确;因为温度均为常温,所以M 、N 两点对应溶液中的K w 相等,C 选项错误;pH=4.88时,溶液中c(H +)=10−4.88mol/L ,丙酸
分子的分布分数为50%,则c(CH 3CH 2COOH)=0.05mol/L ,所以()()()+- 4.8832 4.88
32c H c CH CH COO 100.05K=10c CH CH COOH 0.05
--⨯== )())+
- 4.8832 4.8832c CH CH COO 100.0510CH CH COOH 0.05
--⨯==,D 选项错误;答案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