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6认真学习温州改革经验-推进湖南民办教育发展

06认真学习温州改革经验-推进湖南民办教育发展

1
育的发展状况,而且在现有法律政策框架内有所突破、创新。 1.在民办学校法人分类问题上的创新突破。我国民办学校的法人属性目前
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个定性是十分矛盾、含混的,既非企业又非事业,在 管理上很难界定,必然导致民办学校及其师生无法享有与公办学校及其师生同 等的权益,造成两者在法律地位上的事实不平等。因此,重新定位民办学校法 人属性,也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温州市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积极探 索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有关精神,在“新政”中明确规 定:非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按照民办事业单位法人在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管 理;营利性全日制民办学校按照企业法人在工商部门进行登记管理。这一“法 人分类法”,突破了民办学校分类的传统框架,是温州“新政”一大亮点。
3.在民办学校鼓励、扶持政策上的创新突破。温州“新政”根据《教育规 划纲要》中“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 量”,推出了一系列积极的鼓励扶持政策。如:开放教育的投资、生产、供给领 域,吸引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进入,并探索在部分非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品牌学 校引进民营机制,建设高端学校;加大对民办学校的资金扶持力度,大幅增加 民办教育专项资金,以奖、补形式,奖励规范办学的优质民办学校,给予合格 民办学校以生均经费补助;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依法享有公办学校同等税费优 惠,营利性民办学校提供学历教育服务的所得收入,五年内免征营业税,企业 所得税由税务部门先征缴后再返还地方所得部分等。
2.在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平等待遇上的创新突破。民办学校要发展,教师队 伍是关键。尽管《民办教育促进法》早已明确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享 有同等法律地位,但时至今日,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依然没有明确,致使民办 学校教师队伍难以稳定,成为影响民办学校教学质量、制约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的突出矛盾。温州“新政”在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平等待遇、支持民办学校师资 队伍建设上有很大创新突破。如:规定凡取得相应教师任职资格,参加人事代 理,并从事相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民办学校教师,均按公办学校教师标准参加事 业单位社会保险,享受同等的退休费、住房公积金、困难救助等待遇;参照公 办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标准,制定民办学校教师工资指导线,不断提高教师工资 待遇,并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完善基础工资档案,落实民办学校教师岗位绩效 工资制度,改善其工资待遇;将民办学校教师纳入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系列、同 要求、同待遇的教师培训计划中,促进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健全教师 流动机制,使公办、民办学校教师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5.在民办教育投融资体制上的创新突破。受《物权法》《担保法》有关规 定限制,“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民办学校运行与发展的难题。温州“新政”在民 办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做了很多“创新”。如:设立“教育发展投资集团有限 公司”,完善教育投融资平台;组建由国资、民资参与的教育担保公司,为民办 学校提供贷款担保等服务;允许民办学校将非教学设施、学费收费权和知识产 权作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支持民办学校依照国家规定利用捐赠资金和办学结 余设立教育基金,鼓励登记为企业法人的民办学校创建教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等。这些措施大大优化了民办教育投融资环境,有利于民办学校健康可持续发 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温州改革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用以创 新我们的工作思路和相关政策,达到推进湖南民办教育发展的目标。
一、温州经验好就好在切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现阶段民办育发展 的客观情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实施后,国务 院启动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试点,其中,浙江温州市被确定为民办教育综合改 革试点区。短短一年时间,温州的试点就交出了亮丽的答卷,出台了富有创新 精神的温州“新政”。
认真学习温州改革经验 推进湖南民办教育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顾问 唐之享
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上,温州市的综合改革试点经 验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若干意见》,以及与之配套的 9 个文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温州市出台的 这一套组合文件有许多创新举措,堪称具有突破性的民办教育“新政”,可操作 性极强,实施起来,不少困扰民办教育发展的问题都可得到妥善地解决。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持政策及力度强劲。 据了解,温州市委、市政府对试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 和分管领导先后进行了 26 次专题研究,成立了 6 个由多个部门参与的课题组, 经 5 个多月深入调查和政策研究,形成课题报告,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组合配套 文件。他们为整个“新政”的出台倾注了大量心血,奉献了对发展民办教育的 满腔热情和政治智慧。 温州经验特别值得赞赏的是加大了对民办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市本级民 办教育专项资金由原来每年 500 万元大幅增至 3000 万元。对一个经济发达地级 市而言,3000 万元或许不算多,但用于扶持民办学校,却可以产生极好效应, 不仅引导、鼓励民办学校把学校办得更好,还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向教育 事业,进一步扩充了当地教育资源的总量,提高了教育的品质,最大限度地满 足社会的教育需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选择。 (二)改革力度大,认识有高度,推动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改革。 温州在制定“新政”过程中,充分分析和研究了国家现行法律政策的精神 实质,整合、吸取了当地、全省乃至全国的经验,进行了深入、扎实的调查研 究,所以,温州“新政”不仅非常切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现阶段民办教
4.在出资者产权及回报规定上的突破创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在明确民 办教育事业也是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允许出资者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 报,但由于各有关方面对民办学校回报性质及经济属性认识不一致,这一被规
2
定至今未在制度层面得到落实。温州“新政”明确规定:出资财产属于民办学 校出资人所有,出资人产(股)权份额可以转让、继承、赠与,但学校存续期 间不得抽回资金。同时规定“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民办学校……可从办 学结余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奖励出资人。”年奖励金额最高可以达到出 资人累积出资额为基数的银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的 2 倍。“登记为企业法人的 民办学校享有《公司法》规定的相关产权与经济收益,按市场机制办学,按企 业机制获取利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