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方法

第二章财务分析
本章考情分析及教材主要变化
从CPA考试来说,财务分析这一章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章节,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可单独命题,而且它可以给后面相关章节打基础。

从题型来看,单选、多选、计算、综合都有可能出题,因此要求考生应全面理解、掌握。

主观题的考点主要是财务指标计算和财务指标分析方法的运用。

本章的第4节与2008年注会用书(第2章第3节)内容基本一致,第3节属于把职称考试用书(第12章第3节)相关内容的全部指标融入2008年注会用书(第2节)的财务比率指标,第一节和第二节的内容和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用书(第12章第1节和第2节)的内容基本一致。

基本上属于2008年注会教材第2章与2008年职称考试用书第12章(第1到3节)所有知识的汇总。

本章考试大纲要求
掌握财务分析的内容、依据、评价标准和局限性,能够运用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
第一节 财务分析的意义与内容
一、财务信息需求者及分析重点 权益投资者与中介机构、债权人、治理层和管理层、政府及相关监管机关、注册会计师、其他财务信息使用者(包括公司雇员、供应商、顾客、并购分析师和媒体等多个方面)。

【例题·单选题】在下列财务分析主体中,必须对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全部信息予以详尽了解和掌握的是( )。

(职称考试2006年)
A.短期投资者
B.企业债权人
C.企业经营者
D.税务机关 【答案】C
【解析】为满足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企业经营者必须对企业经营理财的各个方面,包括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的全部信息予以详尽地了解和掌握。

二、财务分析的内容
1.偿债能力分析;
2.运营能力分析;
3.盈利能力分析;
4.发展能力分析。

三、财务分析的依据和评价标准 (一)财务分析的依据 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层的解释和讨论、审计师意见、其他公告(预警,预亏等)、社会责任报告、媒体和专家评论,以及监管部门处理公告等。

(二)财务分析的评价标准
历史标准、行业标准、目标标准和经验标准。

3.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不同时期具体经营理财目标的不同进行系统分析;
4.不要机械地遵循所谓的标准,而应当善于运用“例外管
理”原则,对各种异常现象进行追踪调查和深入剖析。

【例题·多选题】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决定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

A.缺乏独立性
B.存在滞后性
C.缺乏可靠性
D.缺乏可比性
【答案】BCD
【解析】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的主要依据,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决定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1)缺乏可比性;(2)缺乏可靠性;(3)存在滞后性。

第二节财务分析的方法
一、趋势分析法(水平分析法)
含义是将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进行对比,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具体运用(1)重要财务指标的比较
定基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固定基期数额
环比动态比率=分析期数额÷前期数额
(2)会计报表的比较
(3)会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应注意的问题 1.用于进行对比的各个时期的指标,在计算口径上必须一致;
2.剔除偶发性项目的影响,使作为分析的数据能反映正常的经营状况;
3.应运用例外原则,对某项有显著变动的指标作重点分析,研究其产生的
原因,以便采取对策,趋利避害。

【例题·单选题】在财务分析中,将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变动趋势的方法称为()。

A.水平分析法
B.比率分析法
C.因素分析法
D.环比分析法
【答案】A
【解析】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通过对比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或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的一种方法。

含义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

分类
应注意的问题 1.对比项目的相关性;
2.对比口径的一致性。

)
D.流动比率 B.资本利润率
C.资产负债率
D.流动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
【答案】B
【解析】效率比率指标反映了所费和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如成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以及资本利润率等。

三、因素分析法
含义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从数量上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方法运用 1.连环替代法
设F=A×B×C
基数(计划、上年、同行业先进水平)
F0=A0×B0×C0,
实际F1=A1×B1×C1
基数: F0=A0×B0×C0(1)
置换A因素:A1×B0×C0(2)
置换B因素:A1×B1×C0 (3)
置换C因素:A1×B1×C1(4)
(2)-(1)即为A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3)-(2)即为B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4)-(3)即为C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
2.差额分析法
A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A0)×B0×C0
B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B1-B0)×C0
C因素变动对F指标的影响:A1×B1×(C1-C0)
应注意的问题1.因素分解的关联性;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教材例2-2】某企业20×8年3月某种原材料费用的实际数是6 720元,而其计划数是5 400元。

实际比计划增加1 320元。

由于原材料费用是由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用量和材料单价三个因素的乘积构成的。

因此,就可以把材料费用这一总指标分解为三个因素,然后逐个来分析它们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

现假设这三个因素的数值如表2-2所示。

项目单位计划数实际数差异
产品产量件120 140 20
材料单耗千克/件9 8 -1
材料单价元/千克 5 6 1
材料费用元 5 400 6 720 1 320
根据表中资料,材料费用总额实际数较计划数增加1 320元,这是分析对象。

运用连环替代法,可以计算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程度如下:
计划指标: 120×9×5=5 400(元)①
第一次替代:140×9×5=6 300(元)②
第二次替代:140×8×5=5 600(元)③
第三次替代:140×8×6=6 720(元)④
(实际指标)
②-①=6 300-5 400=900(元)产量增加的影响
③-②=5 600-6 300= -700(元)材料节约的影响
④-③=6 720-5 600=1120(元)价格提高的影响
900-700+1120=1 320(元)全部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财务指标分析
掌握各财务指标的计算、分析及影响因素。

(1)指标计算规律
分母分子率:指标名称中前面提到的是分母,后面提到的是分子。

比如资产负债率,资产是分母,负债是分子。

分子比率:指标名称中前面提到的是分子。

比如带息负债比率,带息负债就是分子。

顾名思义:**增长率:(**本年数-**上年数)/**上年数
每股**=**/股数
(2)指标计算应注意问题
在比率指标计算,分子分母的时间特征必须一致。

即同为时点指标,或者同为时期指标。

若一个为时期指标,另一个为时点指标,则必须把时点指标调整为时期指标,调整的方法是计算时点指标的平均值,二分之一的年初数加年末数。

一、偿债能力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针对偿还流动负债
1.表内分析
(1)指标计算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速动资产的是()。

(职称考试2008年)
A.应收账款
B.其他流动资产
C.应收票据
D.货币资金
【答案】B
【解析】所谓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变现能力较差且不稳定的存货、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之后的余额。

【例题·单选题】在下列各项指标中,能够从动态角度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是( )。

(职称考试2006年)
A.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B.资产负债率
C.流动比率
D.速动比率
【答案】A
【解析】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的实际偿债能力进行考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