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控培训(井控管理)
井控管理
二、钻井井控相关设计规范
9、在可能含硫化氢地区钻井,应对含硫化氢的层位、埋藏 深度及含量进行预测,并在设计中明确应采取的安全和 技术措施。 10、欠平衡钻井应在地层情况等条件具备的井中进行。欠 平衡钻井施工设计书中应制定确保作业安全、防止井喷、 井喷失控或着火的安全措施。 11、对探井、预探井、资料井应采用地层压力随钻检(监) 测技术;绘制本井预测地层压力梯度曲线、设计钻井液 密度曲线、dc指数随钻监测地层压力梯度曲线和实际钻 井液密度曲线,根据监测和实钻结果,及时调整钻井液 密度。
井控管理
二、钻井井控相关设计规范 6、根据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岩性 剖面及保护油气层的需要,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和 套管程序,并满足如下要求: • 探井、超深井、复杂井的井身结构充分估计不可 预测因素,留有1层备用套管; • 在地下矿产采掘区钻井,井筒与采掘坑道、矿井 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少于100m,套管下深应封住开 采层并超过开采段100m;
井控管理
二、钻井井控相关设计规范 5、根据地质提供的资料,钻井液密度设计以各裸眼井 段中的最高地层孔隙压力当量钻井液密度为基准, 再增加一个附加值: 油井、水井为0.05g/cm3~0.10g/cm3或控制井底压 差1.5MPa~3.5MPa; 气井为0.07g/cm3~0.15g/cm3或控制井底压差 3.0MPa~5.0MPa
井控管理
二、钻井井控相关设计规范 8、钻井工程设计应明确钻开油气层前加重钻井液和加重材料 的储备量,以及油气井压力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 第一类井:加重钻井液的储备量为井筒容积的1~2倍, 加重钻井液的密度应大于在用钻井液密度0.2 g/cm3以上, 加重料储备量为在用钻井液总量密度提高0.2g/cm3用量。 • 第二类井:加重钻井液的储备量为井筒容积的0.5倍~ 1.5倍,加重钻井液的密度应大于在用钻井液密度 0.1g/cm3以上,加重料储备量为在用钻井液总量密度提高 0.1g/cm3用量。油区内部第二类井,在交通便利的情况 下,现场可只储备加重浆,加重料可就近集中存放。
井控管理
二、钻井井控相关设计规范 6、根据地层孔隙压力梯度、地层破裂压力梯度、岩性 剖面及保护油气层的需要,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和 套管程序,并满足如下要求: • 套管下深考虑下部钻井最高钻井液密度、溢流关 井时井口安全关井余量; • 含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高压气井的油 层套管、有害气体含量较高的复杂井技术套管, 其材质和螺纹应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井控管理
三、井控管理基本制度
• 井控工作安全检查制度。 • 井控工作安全例会制度。 • 井控培训取证制度。(取证岗位要求:平台经理、正 副队长、党支部书记、钻井工程师、技术员、安全 员、钻井技师、大班司钻、泥浆工程师、司机长、 正副司钻和井架工。“硫化氢防护技术培训证书” 取证岗位要求:在含硫化氢区域从事钻井的所有现 场工作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 • 井控设备管理制度。
井控管理
五、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工作和检查验收 4、以班为单位,落实井控责任制。作业班每班每月应 进行不少于1次不同工况的防喷演习,各班组应能正 确、熟练地完成各种工况的开、关井操作。钻进和 空井状态应在3min内正确控制井口,起下钻作业状 态应在5mim内正确控制井口,并将演习情况记录于 “防喷演习记录表”中。此外,在各次开钻前,特 殊作业(取心、测试、完井作业等)前,都应进行 防喷演习,达到合格要求。 5、钻井队组织全体现场施工人员进行防火演习,含硫 地区钻井还应进行防硫化氢演习并做好记录,检查 落实各方面预防措施。
井控管理
二、钻井井控相关设计规范
12、在调整区钻井,甲方应提供邻井注水、注气(汽) 井分布及注入情况,提供分层动态压力数据;以正 钻井井眼轨迹为中心,半径300m范围内与设计井钻 遇层相对应的所有井,在钻达该层前48h,由甲方落 实相应的停注、泄压和停抽等措施,直到相应层位 套管固井候凝完为止。 13、完井转入原钻机试油(气)时,设计人员要对试 油队、钻井队进行技术交底;射孔、测试、起下油 管、换装井口等作业都必须有防喷、防火、防毒安 全措施,并纳入试油(气)设计中。
井控管理
四、井控装臵的管理 1、钻开油气层前50m~100m,井队每班应对井控装臵检查: ⑴防喷器控制系统压力:蓄能器压力17.5 MPa~21MPa、管汇压力 10.5MPa,环形防喷器压力10.5MPa,气源压力0.6MPa~0.8MPa; ⑵防喷器控制系统各控制手柄与设备实际位臵一致; ⑶防喷器控制系统油箱的油量达到要求,各控制管汇不漏油; ⑷防喷器操作手柄、节流压井管汇各闸门挂牌正确,标明关井极 限套压; ⑸井口装臵、节流压井管汇及控制系统清洁卫生,周围无障碍物 ⑹钻井液净化、搅拌、加重设备良好; ⑺方钻杆旋塞阀灵活、好用; ⑻节流、压井管汇必须保持畅通(防冻措施可靠);
井控管理
二、钻井井控相关设计规范 7、每层套管固井开钻后,要求测定套管鞋下第一个3m~ 5m厚的易漏层的破裂压力(碳酸盐地层只做承压试验, 不做地层破裂压力试验)。 井控装臵配套: • 井控装臵压力等级选择不小于裸眼井段最高地层压力; • 防喷器组合按分类选择; • 节流管汇、压井管汇的压力等级和组合形式应与全井防 喷器最高压力等级匹配; • 有抗硫要求的井口装臵及井控管汇应符合SY/T5087中的 相应规定。
井控管理
五、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工作和检查验收 6、建立“坐岗制度”,定岗位、定点观察溢流显示和 循环池液面变化,定时将观察情况记录于坐岗观察 班报表中 各种工况的坐岗分工: • 正常钻进—井架工或场地工 • 起下钻作业—泥浆工或地质工 • 电测(空井时)—井架工、场地工 • 下套管及固井作业—泥浆工、场地工 • 固井候凝期—放压人员、泥浆工 7、强化钻井队干部在生产作业区24h轮流值班制度, 负责检查、监督各岗位,严格执行井控岗位责任制, 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
井控管理
三、井控管理基本制度 • 井喷及硫化氢泄漏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井喷或硫化 氢泄漏,应立即逐级上报。重大井喷、井喷失控或 硫化氢泄漏事故,应立即上报油田应急指挥中心办 公室,同时报业主方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油田在 4h内上报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办公室。发生井喷、 井喷失控或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单位应按应急预 案要求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同时施工单位应 安排专人收集资料,保持通讯联络和现场道路畅通。 • 防火防爆、防硫化氢中毒制度。具体执行SY/T5225、 SY/T5087、SY/T6610、SY/T6137、SY/T6277和 Q/SHS003等标准。
井控管理
一、井控管理机构建立
二级单位及基层单位要建立井控工作的组织机构,要 成立由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为组长,职能部门(单位) 参加的井控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单位的井控管 理工作;各钻井队成立由队长为组长的井控工作小组。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井控管理
二、钻井井控相关设计规范
1、所有施工井必须设计安装防喷器。江苏油田钻井井控 实行分类管理。 2、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他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 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 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 不小于500m。含硫化氢油气井应按照规定制定含硫油 气井应急撤离措施。
井控管理
四、钻井施工井控管理要求
1、油气井钻井施工按设计和井控规定要求安装井控装 臵,油气开发井井控装臵可在打开油气层前安装。 2、钻前井场及井场道路布臵应能满足井喷或硫化氢溢 出时人员和设备撤离的要求。
井控管理
四、钻井施工井控管理要求 3、含硫化氢区域或新探区钻井施工,钻井队应按以下标 准配备气防设施,做到每人都会熟练使用、维护和检查。 • 配备15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另配一定数量的公用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 配备充气机1台,大功率报警器1套,备用气瓶不少 于5个 • 按1个班次实际人数配备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 • 配备固定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1台,探头分别安装在 钻台上、钻台下圆井、振动筛、泥浆罐处和房区等 部位 • 高压气井应配备量程为1000ppm硫化氢监测仪2套。
井控管理
二、钻井井控相关设计规范 3、对井场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 (包括开采地下资源的矿业单位)、国防设施、高 压电线和水资源情况以及风向变化等进行勘察和调 查,并在地质设计中标注说明。特别需标注清楚诸 如煤矿等采掘矿井坑道的分布、走向、长度和离地 表深度。 4、井场布局和钻前工程应满足井控、安全和环保要求, 在江河、干堤附近钻井应标明干堤、河道位臵,同 时符合国家安全、环保规定。
井控管理
四、钻井施工井控管理要求
8、实行干部24h值班制度。开发井从打开油气层前100m, 探井从安装防喷器到完井均应有干部跟班作业。 9、浅层气井、高产高压油气井应制定井控安全特别措施。 10、裸眼井中途测试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井控措施。 尤其在高压含硫气层测试时,应采用抗硫油管。对高 压、高产井测试时,应准备充足的压井材料和设备, 以满足正反循环压井需要,避免发生井下复杂情况和 井喷失控事故。
井控管理
四、钻井施工井控管理要求
6、钻开油气层审批制度。钻入油气层100m之前,由钻 井队(平台)井控小组按验收标准组织自查自改; 按相关规定向主管部门提出钻开油气层申请,经检 查验收合格并获批准后方可钻开油气层。严禁未经 审批擅自决定钻开高含硫化氢油气层。 7、坐岗观察制度。开发井从打开油气层前100m,探井 从安装防喷器到完井应有专人24h坐岗监测钻井液液 面变化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井控管理
四、井控装臵的管理 2、电测或完井作业前应活动1次防喷器。 3、钻井队井控装臵日常维护保养分工 ⑴司 钻:司钻控制台、液控箱; ⑵副司钻:远程控制台、液控管线; ⑶井架工:井口装臵、节流管汇、压井管汇; ⑷泥浆工:液面监测仪器、仪表、加重装臵、加重钻 井液、加重材料; ⑸场地工:液气分离器、钻井液除气器; ⑹内钳工:报警装臵; ⑺外钳工:内防喷工具。
井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