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的几个层次与境界

教师的几个层次与境界

教师的几个层次与境界
1.教师的含义
关于教师的含义,在古代,以韩愈在《师说》中的表述为代表,即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近现代,教师特指专门学科的讲授者,而前苏联的加里宁认为,教师就是有威望的、明智的、对人们有巨大影响的人。

针对教师的这些刻画和描述,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职业内涵。

2.教师的专业特点
一般地,教师的工作具有如下特点:
教师的工作完全是为了学生,教师的工作需要专业知识、专业经验、专业判断,教师必须经过长期的培训、严格的资格考核,教师的工作需要有充裕的专业自主空间,教师的工作必须有足够的监察与纪律,教师的社会地位在于教师的不断学习。

3.教师劳动的特点
首先是复杂性,即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与教师劳动的对象-学生,是复杂的,劳动方式和影响因素也是复杂的。

其次是创造性,具体先在:需要对不同对象的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处理,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遵循与运用。

第三是示范性,即身教胜于严教。

最后是长期性,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教师劳动成果显效时间长,劳动成果的效用十分长久。

4.教师的知识
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两方面:一是关于理论方面的知识,即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二是关于实践的知识,即,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包括案例知识(学科教学的特殊案例、个别经验)与策略知识(运用原理于案例的策略,核心是反思)。

除此之外,条件性知识与底部宽厚的文化知识,也构成教师知识结构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将外在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反思转化为自己自觉的教学行为。

就教师知识的积累和发展来说,需要细于留心,善于积累,乐于交流,勤于反思。

5.现代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现代中小学教师,其专业能力应该包含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反思能力和教师的科研能力(如上图所示)。

6.教师人格的三境界
(1)经师——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经师是指教师就像传道士一样,严肃、严格、严谨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做一位不误人子弟的合格教师。

(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2)能师——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型教师,有深厚的专业功底、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出色的教学效果,对教育教学有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3)人师——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

人师以自身独特、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塑造学生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

该境界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

7.教师的几个层次
有学者认为,教师分为若干个层次: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与因教
误人者。

这是有道理的。

而名师就是介于大教师与好教师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

8.优秀教师的几个特质
首先是经师与人师。

所谓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即标示了两种教学境界的明显区别。

其次,他(她)能够教人以道义,包括理想之道义,信念之道义,思想之道义,修养之道义,生活之道义。

第三,他(她)能够教人以知识,教学中传授的知识应该能够:
对过去具有诊断性;
对现实具有指导性;
对未来具有预测性;
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能够提出一些问题;
能够遗留一些问题。

第四,他(她)能够教人以智慧。

一位伟大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W.W.叶兹说,“教育不是把一只水桶注满,而是点燃一堆火焰。

”智能表现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智能体现在学生运用知识的过程之中。

第五,他(她)能够教人以发展。

教师能够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自觉地激励学生形成生活的勇气、学习的兴趣、向上的精神、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

总之,优秀教师具有一些特质,即他(她)能够传授:
做人的本领;
生存的本领;
求知的本领;
发展的本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