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保、水保管理制度

环保、水保管理制度

新建云桂铁路(云南段)YGT-6标段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办法中铁十八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项目经理部二0一0年七月一日中铁十八局集团云桂铁路(云南段)六标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铁十八局云桂铁路(云南段)六标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云南省环境保护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水土保持护法》、《云南省水土保持实施条例》、《铁路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规定》、《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云桂云铁工[2010]30号)、《云桂铁路云南有限责任公司水土保持管理办法》(云桂云铁工[2010]31号)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标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涉及的管理范围为云桂铁路(云南段)六标建设影响范围,主要包括主体工程、临时工程的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取弃土场、施工机械存放地、预制梁场、轨枕板厂及其邻近受影响的范围。

第三条环境保护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全过程,确保环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第四条建设过程中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保护当地水体不受污染,降低噪声,做到施工期间文明施工,工后场地清理满足绿色通道建设要求。

第二章环境管理原则第五条环保、水保、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施工过程中环保、水保应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方针。

其含义是主体工程、大临工程、施工场地、施工便道、取(弃)土场、弃碴场、砂石料储备场、材料厂等及其临近受影响的范围符合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律、法规要求,并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

建设项目与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设施实行“三同时”制度。

确保工程顺利通过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

第三章环境管理目标第六条节约用地,保护耕地,保护林地,实现占补平衡;控制水土流失,保护沿线环境,确保顺利通过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国家专项验收。

将云桂铁路(云南段)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工程。

第四章环境保护工作体系第七条设置环保、水保领导小组云桂铁路(云南段)六标项目经理部成立环保水保领导小组,组长由项目经理担任,常务副经理、党工委书记和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各分部经理、总工任组员。

小组办公室设在征拆环保部,由征拆环保部负责日常工作。

项目部环保专项负责人为征拆环保部部长李明。

环保领导小组组长:邓勇副组长:陈野郑艳崔振喜组员:李明左海阳李成叶中兵王随新王世臣何平邓立石迎新李辉霍志刚庄文学第八条工作职责1、项目经理部对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负总责。

(1)项目经理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第一责任人,常务副经理在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负有同等责任。

(2)项目部成立环保部,负责施工期间环保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具体实施。

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营区生活污水和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3)加强对进场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全体参建员工的环保、水保意识,增强环境法制观念。

(4)严格执行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设计要求,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措施和计划、要求纳入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批复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将环保、水保措施落实到施工全过程。

在环境重要控制点树立环保、水保制度责任牌。

(5)接受建设、监理方就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的管理;接受工程所在地政府环保部门就还建保护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6)施工过程中,及时掌握工程施工环保动态,定期检查和总结工程环保措施实施情况。

(7)配合相关单位进行施工期间发生的环境事故的调查分析。

(8)组织单项环保工程的预验收,接受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

第五章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措施第九条施工过程中有完善的环保、水保措施,确保工程所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本着“三同时”的原则与工程同步实施。

采取合理措施,避免因施工方法不当而引起的污染、噪声和其他原因造成对公众财产和居民生活环境的伤害、妨碍;减少施工引起的扬尘;工程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按规定排放、处理。

施工弃碴必须运至设计文件中指定并经当地有关部门批准的弃土场;施工完毕后取弃土场及时平整,并做必要的防护,避免水土流失;施工临时场地、便道使用完毕后立即恢复。

第十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原则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原则见下表。

第十一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保持组织措施在项目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领导小组的管理协调下,各项目经理分部成立环保、水保领导小组,并设置设立环保、水保部,配专职环保、水保管理干部,分级管理,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检查、监督各项环保、水保工作的落实,环保组织机构见下图。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组织机构图各项目分部环保、水保领导小组的工作内容是在施工过程中,有计划地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制定环保、水土保持措施,控制环境污染,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创造适宜的劳动和生活环境,保护自然生态和人身健康。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与管理,使人人心中都明确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工作,自觉遵守环保的各项规章制度。

提高全员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意识,加强监督管理。

主动接受地方主管部门的监督与指导。

第十一条环保水保制度措施建立、健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

运用技术的、管理的手段及其它制度措施,对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

见图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框图。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管理逻辑框图建立环保、水保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内容有:组织对污染源进行调查,弄清和掌握污染状况,建立污染源档案,定期开展环境监测;编制环境保护的规划和计划,纳入施工生产中;制定符合环保要求并便于考核的污染物排放指标、环境设施运转指标、绿化指标等,与施工生产一样考核;加大对环保的投资,对污染源的治理从资金上给予保证;加强环保管理,采用防治污染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开展绿化工作,及时恢复已完工程的植被,控制新污染源;加强环境检测工作,对污染物的排放要定期进行检测,以控制污染物的达标排放。

经常检查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环保教育和技术培训,将环境保护纳入劳动竞赛活动中,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二条环保水保责任制度建立环保、水保责任制度。

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环保水保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形成环保水保工作的责任体系。

见环保、水保责任体系见图。

第十三条环保水保检查制度建立环境保护检查制度。

环保工作的检查由项目经理部征拆环保部部牵头实施,由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中心试验室、主管劳动卫生监测的人员配合。

检查要明确检查的内容,检查方法、检查周期频次及检查人员,检查要有记录、有总结,有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限定整改措施和跟踪整改报告。

第十四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技术要求1、严格控制路基、桥梁、隧道、站场产生的取、弃土(石)及弃碴场水土流失,是工程水土保持的重点。

工程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合理设置取弃土(渣)场;做好路基、隧道及桥涵等工程的土石方调配工作和防护工作,尽量减少取、弃土量;工程取、弃土量应因地制宜,集中取土,集中弃土;沿河地段采取先挡后弃的保护措施,严禁取土(渣)倾倒入地表水体。

路基、站场等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水土流失,按照水土保持综合防护的原则,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予以控制。

2、按“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实施隧道中的涌水控制;对涌水隧道实施环境控制,严格控制水资源漏失,尤其注意地表水漏失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强化隧道施工对沿线环境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

尽量减少隧道工程的弃土场对周边生态植被的影响。

3、对本标段区间线路两侧铁路征地范围内适宜绿化的地段进行植树绿化,区间绿化不得影响铁路行车安全和运营,不得影响铁路地面和地下的构筑物和设施。

4、声环境保护⑴敏感点分别采取改变使用功能、隔声窗、声屏障降噪措施。

⑵路基段声屏障采取吸声式墙体,直臂式结构,墙身支柱采用H型钢,基础采用钻孔桩;桥梁段采用吸声式轻质墙体,直臂式结构,墙身支柱采用H型钢,支柱与桥的人行道角钢支架焊接固定。

5、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等严格按照环评报告及审批意见执行相应要求及标准。

第十五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施工注意事项1、路基地段声屏障⑴基础施工应在路基形成以后,铺轨以前;因本工程施工造成的路基损坏部分要予以恢复;⑵注意避开路基上的给类沟、槽、管、线,防止损坏管线;⑶砌体施工质量应满足《砌体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的要求;⑷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应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要求;⑸施工时应严格执行图中所示的水泥砂浆标号、混凝土标号;施工前应对各类材料进行复查;⑹吸声板几何尺寸误差应控制在±2mm内,外观平整,钢筋混凝土立柱间距的施工误差控制在±3mm之内;⑺施工前进一步核实路肩标高和地质情况,如遇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通知建设、监理和设计单位;⑻声屏障安装完毕后,用M7.5水泥砂浆填埋缝隙。

2、桥梁段声屏障⑴检查梯移位时,在顶帽上凿孔埋设角钢时,不得截断顶帽钢筋;空洞内要求清除浮碴并冲洗干净,用细石混凝土填实;⑵声屏障组合单元制作前应对桥梁栏杆支柱的尺寸进行准确测量,按测量尺寸缩小3-5mm制作,安装时要求外观平顺、圆滑;声屏障的钢构件焊接高度为9mm,焊缝强度与基材相同,焊接质量应满足《钢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的要求;声屏障施工期及建成后运营维护时不得在设声屏障侧的人行道上堆放机具设备、道碴等,仅允许人员通过。

第十六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技术措施1、施工弃碴的处理⑴依照设计,本标段弃碴全部弃于设计指定的弃碴场内。

本标段弃碴使用设计文件指定的弃碴场,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施做挡护工程,以尽量少占用耕地为原则,弃碴完毕后及时将弃碴覆盖和平整,并做好绿化。

在做好弃碴挡护工程的基础上,做好排水设施,防止弃碴流失造成二次污染或水土流失。

⑵植被保护本标段所处区域植被良好,禁止随意砍伐树木;为减少植被破坏,我单位在施工时尽可能不做高位水池,采用变频调压设备的供水技术在隧道口处设水池,以保护现有植被;禁止在林区进行野营活动,不准带明火进入林区;严禁向林区抛洒垃圾、废弃物等;保护林区内的野生动物。

路基施工地段,选择对地形、地貌和植被影响小的施工方法。

边坡成形后,及时做好防护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2、环境污染的治理施工期间的主要污染源为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扬尘等。

主要污染物是施工期的废水包括生活污水和施工现场产生的隧道涌水,固体废弃物等。

3、避免废水排放的措施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污水处理系统,其处理程序见图,并备有临时污水汇集沉淀设施,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污水、泥浆等废水经过净化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才能排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