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建军节篇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起义部队命名为工农革命军★1933年7月11日“八一”成为我军建军节★1934年10月开始长征★1935年10月19日长征结束★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40年8月至12月“百团大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三大战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9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组成★1950年3月上旬海南岛战役★1950年3月进军西藏★1950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1955年1月18日解放江山岛★1955年9月军衔制度实行★1966年7月二炮领导机关成立★1969年3月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1974年1月西沙群岛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至1989年10月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7年8月新的军衔制度实行★1997年7月1日我驻港部队顺利进驻香港★1999年10月1日在建国50周年的庆典★1999年12月21日我驻澳部队顺利进驻澳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南昌起义诞生以后,在22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没有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为国防的巩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的幸福安宁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我们党领导的事业不断发展,我军已经从革命战争时期在党领导下为夺取全国政权而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力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这是毛泽东主席根据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换来的经验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
“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
”这是胡锦涛主席在回顾总结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后作出的精辟论断。
我军是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党的任务决定我军的使命和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军执行的政治任务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就是对这一时期我军历史使命的形象概括。
“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
创建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从中国革命实际和特点出发作出的正确抉择。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1927年8月1日,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随后,根据“八七”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党又相继领导和发动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数百次武装起义,创建了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伟大实践。
在中国这个特殊环境里,如何将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改造和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使之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这是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着力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党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建军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开展革命的政治工作、实行民主制度、执行自觉的铁的纪律等内容。
一支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人民军队,在党的培育和战火考验中逐步成长起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军初创时,力量十分弱小,而面对的敌人却十分强大;加之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民占整个人口的绝大多数,反革命武装集中控制大中城市,因此,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其历程之艰辛、牺牲之巨大,在中外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红军坚决贯彻执行以“十六字诀”、诱敌深入为代表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剿”、“会剿”和大规模“围剿”。
红军每打一仗就强大一分,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有力地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基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从此有了英明的统帅与舵手。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红军指战员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取得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
长征以其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和无与伦比的辉煌业绩向世人昭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争民族独立,求人类解放”。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最壮烈的民族解放战争。
英勇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各地人民抗日武装,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广阔的敌后战场,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麻雀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人民战争的烽火,形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抗击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和几乎全部伪军,消灭日伪军170余万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两军进行了决定中国命运和前途的大决战。
人民解放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和指挥下,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灵活运用“十大军事原则”,上演了以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为代表的一系列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以劣势兵力和装备打败了美械装备武装起来的800万国民党军队,解放了除台湾等若干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彻底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铲除了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结束了中华民族百余年来被侵略被侮辱的历史。
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东方。
在22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所指出的:“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我们党所领导的完全新型的与人民血肉相连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
没有这样一支人民的军队,就不可能有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我们的军队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我军的职能使命发生了转变,但我军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丝毫也没有改变。
我军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不断续写新的辉煌。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反侵略局部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旗帜,同朝鲜人民一道,用劣势装备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较量,迫使其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打出了国威、军威,保卫了国家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捍卫国家主权,保卫人民政权。
我军英勇地进行了多次边境自卫防御作战和保卫领海领空的斗争,捍卫了领土主权和国家尊严。
我军广大官兵长年守卫在雪域高原、海岛礁盘、大漠荒原,时刻保卫着祖国的万里边防和领海领空,用青春和热血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我军胜利进行了大规模的剿匪作战、粉碎台湾国民党军的多次武装窜犯、平息反动武装叛乱和制止社会动乱的斗争,保卫和巩固了人民政权,维护了社会稳定。
落实“一国两制”方针,维护祖国统一。
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和驻澳门部队以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分别进驻香港、澳门,开始履行防务职责,成为我国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象征,成为保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长期繁荣稳定的有力保证。
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我军坚决落实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加紧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向世人显示了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信心和能力。
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加强对外军事交流。
我军以正义之师、和平之师闻名于世。
改革开放以后,我军积极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和国际灾难救援行动。
从1992年开始至2006年12月,共参加16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5915人次,有8人在执行任务中牺牲,数十人负伤。
同时,广泛开展对外军事交流,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建立军事关系。
加强国际反恐军事合作,与多个国家进行双边和多边联合军事演习。
我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良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英勇奋战在抢险救灾的最前线。
我军自觉履行建设祖国的重要职责。
成建制部队屯垦戍边、开发边疆,数十万官兵集体转业加入经济建设行列,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积极承担川藏公路、成昆铁路、引滦入津、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积极参加抗震救灾、扑火救灾、抗洪抢险、抗击非典,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奋勇当先、奋不顾身;踊跃参加为民造福的社会公益事业;广泛开展拥政爱民、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带头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风尚??所有这一切,记录着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镌刻着人民军队的不朽功勋。
不断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
为了更有效地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我军大力加强自身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实篇二:纪念八月一日建军节纪念八月一日建军节八月一日,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它改变了我国的历史,改变了我们中国人以后的路,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这一天,中华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旧社会,它就是八一建军节。
重温历史,我仿佛回到了八十年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我静静地坐在凳子上,眼前突兀的是纷飞的战火,那大气磅礴的场景,昭显着松骨峰悲壮的硝烟,生命中不曾有过的枪炮声离我如此之近!让我们一起重温历史吧。
1927年8月1日,整个中国充满了腥风血雨。
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起义军向驻守南昌的国民军发动进攻,经过四个多小时(:1927年8月1日建军节)的激战,歼灭敌人3000余人,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革命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