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体解剖学_03内脏

人体解剖学_03内脏


二、腹部的分区和主要脏器体表投影 1、腹部标志线 上横线: 下横线: 左、右垂直线: 2、腹部分区
第二节
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口腔 咽 食管 胃 消化管
上消化道
消化腺
十二指肠 小肠 空肠 回肠 盲肠 阑尾 下消化道 大 肠 结肠 直肠 肛管
(一)口腔 1、口腔分界和分部 前壁:为上、下唇 后界:经咽峡与咽相通 分界 上壁:为腭 下壁:为口腔底 侧壁:为颊 分部:上、下牙弓和牙龈为界,分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2、腭 硬腭 前2/3 腭的组成 软腭 后1/3 3、牙 乳牙共20个,恒牙全部出齐共32个
(四)胃 1、胃的位置和形态 位置 大部分在 左季肋区,小部分在腹上区。 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袋状器官。 两口 贲门,接食管; 幽门,下续十二指肠 形态 两缘 右上缘称胃小弯,凹上,最低点有角切迹 左下缘称胃大弯,起贲门切迹,弧形凸左下 两壁:前壁和后壁
贲门部 于贲门周围的部分 分部 胃底 贲门切迹以上的部分 胃体 于胃底与幽门部之间 幽门部 角切迹与幽门之间
二、肺
(一)位置与外形 1、位置:于胸腔内,纵隔两侧,左肺狭长,被斜裂分 为上、下两叶;右肺略宽短,被斜裂和水平裂分为上、 中、下三叶 2、外形 一尖 一底 圆锥形 两面 三缘
肺尖 圆钝,伸向颈根部 肺底 称膈面,稍向上凹
肋面(外侧面)圆凸 两面 纵隔面(内侧面)中部凹陷--肺门 前缘 锐薄,左肺前缘有心切迹 三缘 后缘 钝圆,靠脊柱 下缘 较锐,伸入肋膈隐窝 (二)肺的构造 1、肺小叶 由细支气管及其分支与所连的肺泡组成, 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肺导气部 肺内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是气体的运输部分。 3、肺的呼吸部:终末细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 泡管→肺泡囊→肺泡。 是气体的交换部分。
6、肝功能 分泌胆汁;参与物质代谢;解毒;防御及胚胎期造血
(二)胰 1、位置 胃的后方,横卧于第一、二腰椎的高度 2、形态 呈扁长条形 3、结构和功能 1)外分泌部 占胰的绝大部分。 2)内分泌部 称胰岛,
第三节
呼吸系统
呼吸道 上呼吸道 鼻、咽、喉 下呼吸道 气管和各级支气管 呼吸系统 肺
一、呼吸道
憋气不良影响 ①长时憋气压迫胸腔,使胸内负 压骤减,造成回心血减少,输出量锐减,血压大幅下 降,导致心肌、脑细胞及视网膜供血不全,影响和干 扰了运动的正常进行。②憋气结束,加深呼吸,造成 胸内负压增加,血液迅速回心,冲击心肌并使心肌过 度伸展,心输出量大增,血压也骤升。这对心力储备 差者十分不利。 正确合理的憋气方法:①憋气前吸气不要太深; ②结束憋气时,采用微启声门、喉咙发出“嗨”声的 呼气;③憋气应用于决胜的关键时刻。 (二)屏气 屏气:是呼吸时有意识地关闭声门裂,既不吸气, 也不呼气的现象。
一、内脏的一般结构 (一)中空性器官 中空性器官呈管状或囊状,但器官内部均有空腔, 其壁分3~4层。如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和生殖道。 以消化管为例,由内到外的四层结构为: 粘 膜 粘 膜 上 皮 粘 膜 下 层 肌 ( ) 织 层 外 膜 层
粘 膜 固 有 层
粘 膜 肌 肉 层
(二)实质性器官 实质性器官没有特有的空腔,而是柔软的组织集团, 表面有被膜包绕,并可向 内伸入。 如肝、胰、肾 及生殖腺等实质性器官均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及导 管的出入门户,特称为门。
(六)大肠 1、位置 腹腔,围空肠和回肠的周围 2、分部 盲肠 于右髂窝内 阑尾 升结肠 在右髂窝上升 横结肠 从结肠右曲向左至结肠左曲 结肠 降结肠 自结肠左曲下降至左髂嵴平面 乙状结肠 从左髂嵴水平转入盆腔内 直肠 肛管 于盆腔后部
结肠袋 3、盲肠和结肠的特征 结肠带 脂肪垂 二、消化腺 (一)肝 1、位置 大部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于左季肋区 2、外形:活体呈红褐色,软而脆,不规则楔形 分上下两面,前后、左右四缘 1)上面(膈面) 左叶 右叶 2)下面(脏面)分 方叶 尾状叶 横沟 称肝门 肝蒂 出入肝门的结构
腹主A→肾A→肾段A →叶间A →弓形A →
(皮质)小叶间A→入球小A→小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A →小管毛细血管网→小叶间V (髓质)直小A→小管毛细血管网→直小V
→弓形V →叶间V →肾V
1、外形
二、输尿管 细长肌性管道,起肾盂下端,止于膀胱
2、分段 按行程分三段 起肾盂下端,止小骨盆入口 腹段 左跨髂总动脉 右跨髂外动脉 盆段:从小骨盆入口至膀胱底外上角 壁内段:接盆段向内下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 ⑴ 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输尿管起始处) 3、三个狭窄 ⑵ 与髂血管交叉处(经过小骨盆上口处) ⑶ 壁内段 三个狭窄是输尿管结石易滞留的部位
空肠 位 置 长 度 管 腔 管 壁 颜 色 环状襞 淋巴滤泡 血管弓 直血管 占全长的2/5 较 粗 较 厚 较 红 明 显 回肠 占全长的3/5 较 细 较 薄 较 淡 不明显 位于左上腹部 位于右下腹部
孤立淋巴滤泡 集合淋巴滤泡、孤立淋巴滤泡 少,1—2级弓 多,3—4级弓 较长 较短
3、小肠的结构 1)粘膜 单层柱形上皮,环状皱襞、小肠绒毛 2)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 3)肌层 两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4)外膜 浆膜 4、小肠功能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二)咽 位置:位于第1~6颈椎前方 形态 上宽下窄, 分部:鼻咽、口咽和喉咽 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三)食管 位置 脊柱前,起咽下端穿膈与胃贲门相连 形态 扁圆形肌性管道,全长约25cm, 结构 中空器官 壁特点,肌层上1/3是骨骼肌,下1/3是平滑肌
第一狭窄部 于食管与咽交接处 食管的狭窄部 第二狭窄部 于与左支气管交叉处 第三狭窄部 于膈食管裂孔处
4、气血屏障 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所经 过的屏障。 由肺泡上皮、上皮基层、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毛细 血管内皮构成。 (三)肺的血液循环 两套:一是肺循环的机能血管,另一是体循环发出 的营养血管。 三、憋气与屏气 (一)憋气 憋气 在较深或深吸气后,声门紧闭,然后做用力呼气 动作 憋气良好作用 ①憋气时可反射性引起肌肉张力增加, ②可为有关运动环节创造最有效的收缩条件。
(一)鼻 1、外鼻:由鼻骨、软骨和皮肤构成 骨和软骨构成的空腔,内衬粘膜 2、鼻腔 分为 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固有鼻腔 上中下三个鼻甲和鼻道 上颌窦 3、鼻旁窦 筛窦 于鼻腔周围颅骨中的含气腔,有 (副鼻窦) 额窦 孔与鼻腔相通 蝶窦 4、功能: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温 度、湿度,感受嗅觉及对发 音产生共鸣
三、膀胱
(一)位置和形态 1、位置 空虚时于小骨盆内,尖不超过耻骨联合上缘 2、形态: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形 膀胱尖 朝向前上方 膀胱壁 膀胱底 呈三角形,朝后下方 的结构 膀胱体 尖与底之间 膀胱颈 在膀胱下部, (二)结构 膀胱壁的结构 粘膜 变移上皮 粘膜下层 肌层 内纵、中环、外纵的三层平滑肌,无明显分界 外膜 顶部为浆膜,其他为纤维膜
第 二 磨 牙
第 一 磨 牙
第 二 前 磨 牙
第 尖 侧 中 一 切 切 前 牙 牙 牙 磨 牙
4、舌 1)舌的功能:感受味觉、助咀嚼、搅拌食物、助发音 舌尖 舌体 2)舌的外形 舌根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舌乳头 叶状乳头 轮廓乳头 3)结构 舌肌由舌内肌和舌外肌构成
5、口腔腺(唾液腺) 大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有三对 形态 不规则三角形, 腮腺 位置 耳廓前下方,咬肌后缘,下颌后窝内 导管 腮腺前部发出, 上颌第二磨牙 颊粘膜开口 下颌下腺 舌下腺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体 肾小囊(内层、囊腔、外层) 近曲小管 肾单位 近球小管 髓袢降支粗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细段 肾小管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 髓袢升支粗段 远球小管 远曲小管 集合管 集合小管 乳头管
泌 尿 小 管
(三)肾的血液循环 肾血管的特点: 1、肾动脉直接来自主动脉腹部,压力高,流量大,血 流快; 2、入球小动脉粗短,出球小动脉细长,球内压力高; 3、肾内有两套毛细血管
四、尿道 1、男性:起膀胱的尿道内口,止阴茎头的尿道外口, 具有排尿和排精的功能 尿道内口 三个狭窄 尿道膜部 尿道外口 尿道前列腺部 三个扩大 尿道球部 尿道舟状窝 两个弯曲 耻骨下弯:耻骨联合下方,凹面向上,固定不变 耻骨前弯:耻骨联合前下方,凹面向下,可变
2、女性:起尿道内口,与阴道前壁 相邻,穿生道外口开口于阴道 前庭。
(三)喉 1、位置:颈前部,向上连咽腔,向下连气管 2、构成 甲状软骨(1) 环状软骨(1) 软 支架 会厌软骨(1) 骨 杓状软骨(2) 肌肉 环杓后肌 开大声门;环杓侧肌等缩小声门 韧带
3、喉腔
是喉的内腔, 前庭襞(假声带) 两襞 声襞(声带) 前庭裂 两裂 声门裂
(四)气管和支气管 1、位置:颈前正中,食管前方,起第6颈椎,下行入 胸腔,平胸骨角分叉。 2、结构 15~20个“C”形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环构成 3、支气管 左支气 细、长、倾斜 右支气管 粗、短、较直 气管异物易入右主支气管
2、胃壁的结构 1)粘膜 单层柱状上皮,皱襞 2)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和淋巴管丰富 3)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4)外膜 浆膜 3、功能 暂时贮存食物、分泌胃液、研磨和搅拌食物
(五)小肠 1、位置: 上起幽门,下续盲肠和结肠,盘曲在腹腔 2、小肠 分段 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 1)十二指肠 呈“C”字形,包绕胰头 分 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四部分,降部有胆总 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 2)空肠和回肠
肾门约平第1腰椎 外形:似蚕豆形,男 大于女 两端 上宽、薄;下窄、厚 肾 两面 前较凸;后较平 两缘 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有肾门
(二) 肾的构造 1、肾脏大体结构 1)肾窦 肾门向内形成的凹陷 包括:肾盂→肾大盏→肾 小盏→血管→淋巴管→神经、 脂肪、结缔组织等。
2)肾实质 分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 ①肾皮质 于浅层,血管丰富,呈红褐色 ②肾髓质 于深部,有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及肾盂 3)肾实质的微细结构 ①肾单位: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②集合小管 分为集合管和乳头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