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么样指导中班幼儿美术活动浅谈怎么样指导中班幼儿美术活动
一、选择新颖适合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一)选择新颖合适的内容
(二)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
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
恰恰相反,却让现实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
游戏很多,美术教育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
”在美术教育中结合故事、猜谜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感、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
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
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
长是非常重要的。
而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
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例如;在活动“有花纹的鱼”中,我在活动的开始,就和幼儿一起玩
小鱼有的游戏,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鱼在水里游的感觉,最
后学习画鱼。
二、创造适应的美术环境
创设具有可参与性的美术物质环境和可操作性。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的发挥,而主动能动性的发
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条件有关。
约束幼儿的头脑,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循规蹈矩、小心翼翼,画画只会死板临摹,
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幼儿就会习惯听从他人,创造性思维埋没了,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
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幼儿可以自由交流和表现。
如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可以让幼儿与教师、同伴讨论互相走动看一看,随时与他人交
流有关上课的内容,互相学、互相启发。
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
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
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
好的效果。
如在幼儿画“太阳”时,教师带幼儿在一天的不同时间
去欣赏太阳的美景,早晨金灿灿的太阳披着朝霞,中午银光闪闪的
太阳、白花花的云朵,傍晚红彤彤的太阳与晚霞,通过审美环境的
体验,引起幼儿对美的事物产生了敏锐的感知,从而画出的太阳不
再是一个模样、一个色彩。
研究表明,让幼儿置身于审美环境之中,不但有助于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美创造性的发挥。
三、给幼儿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的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
因此,老师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再现与诱导很重要。
首先,不能简单地用“再现、写实、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
美术作品,而应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表现等方面来
评价。
对作品的评价应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宜采用幼儿与幼儿
之间的横向比较,应从其个人的发展水平来评价。
美术活动时,看
着他们的作品总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忍不住拿过画笔,边说
边画:“这里应该这样!”“颜色要涂匀,不能留白!”正当我为
自己改过的作品而自豪时,一个怯怯的声音:“老师,别帮我,我
能行!”在离园活动时,家长总不免要让自己的孩子带他们看看绘
画作业,或者在一些美术作品展览时,他们总说:“哪幅是你画的啊?”这时孩子会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这是我的,这里是老师帮
我画的。
”
这些小小片段,相信不只是我有过如此的经历吧?也许老师们会理解为孩子已经在我们的指导中明白了,领悟了。
可细细想来,这
似乎又提醒老师,“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
坏我的作品呢?”当我们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认为精彩的一笔时,孩子就觉得,那已经不是他独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属于他了。
这
种现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屡见不鲜,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趋
完美,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
改一点。
目的也是让展示的`作品更好,但从幼儿的发展目标来看,
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
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
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
从新《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
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就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的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他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美的活动。
幼儿美术活动的主体是幼儿,要千方百计创造机会,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这一主体与创造美的美术活动真正融合在一起,让幼儿不断去创造美。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成长中的个体,他们既是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又存在自身内在的发展需要。
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