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议书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XXXXXXXXXXX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XXX市XXX镇政府1.1.3承办单位概况XXX镇位于XXX市最东部,距XXX市政府16公里。

东南濒XXX 河与XXX区接壤,东北与XXX市毗邻,西侧以XXX为界与XXX镇相邻,北段与XXXX镇、XXXXX相连。

XXX镇总面积75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13.8万人,辖41个村居,城镇化率75%。

先后荣获全国重点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中国制帽之乡、全国美丽宜居小镇、XXX省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镇等荣誉,连续两年位列XXX市小城市培育试点考核第一。

XXX镇2019年实现公共预算收入3.1亿元,实际利用内资43.9亿元,进出口总额5.2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0.5亿美元。

农业、工业以及城镇建设迅速,文教科技、社会事业相对完善。

XXX镇抢抓XXX国际机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机遇,确立了“空港小镇、生态新城”的发展定位,积极承接XXX经济辐射带动效益。

1.2项目概况1.2.1建设地点本项目选址位于XXX镇XXX路以东,北八路以北,东侧北侧皆贴临XXX路,为该区域内的城市路网构造建设与环境改造。

1.2.2建设规模及内容XXXXXXXXXXX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工程、综合管网工程、市政绿化工程。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预计如下:名称名称类型起点终点规模备注1 XXX大街城市主干路XXX路XXX路 1.6km2 XXX路城市次干路XXX路北八路 1.45km3 XXX路城市支路XXX路XXX路0.55km4 XXX路XXX路北八路0.64km5 XXX路XXX路XXX路 1.1km6 XXX路XXX路北八路 1.2km7综合管网给水线路根据拟建路网和现有路由布设6.75km8 雨水线路13.08km9 污水线路 6.54km10 电信线路 6.55km11 燃气线路7.25km12 供暖线路7.25km13 供电线路7.96km14市政绿化道路绿化26150㎡15 城市景观绿廊53100㎡根据规划方案,项目建设道路6条,总长约6.54km,其中行车道面积约为83270㎡。

本项目城市道路建设按照:道路交通、公共空间、防灾救灾、形成城市结构等功能要求,同时进行综合管网工程和市政绿化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并与现有存量基础设施形成有效衔接。

1.2.3建设期限该工程建设期限为14个月(2020年9月-2021年10月)。

1.2.4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序号项目名称单位金额备注一工程费用万元17935.92二建设其他费万元2246.18三预备费用万元2018.21合计22200.321.2.5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22200.32万元,全部使用XXX镇财政资金。

1.3编制依据1、《XXX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X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3、《XXXXXX国际机场XXX经济区总体规划》4、《XXX镇总体规划(2014-2030)》5、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4综合评价1、随着XXXXXXXXXXX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项目建成后可促进XXX镇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对进一步打造公共工程岛优势、刺激区域土地开发、吸引内外投资、推进产业集聚效应、加快各行业的经济发展;2、本项目的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可以满足目前地区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环境及其条件改进的要求;3、本项目的综合管网工程建设,可改善城市公共环境(特别是消除架空杆线)、投资环境,推进城镇排水系统改善、提升XXX 镇的整体城镇水准。

4、本项目在建设实施期间可提高本地区居民就业机会和就业人数;5、本项目的建设可带动当地土地的升值,加大经济发展态势;6、项目绿化工程建设将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城镇生态环境,大大改善周边居民的居住水平、生活环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7、项目实施将提升XXX镇市政基础设施基准建设品位,改善总体城镇面貌,进一步推进XXX城镇化进程。

由此上分析可见,本项目实施后可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正面影响远大于负面影响。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提出的背景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所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未来城镇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了“转型”的“新信号”。

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自1978年到2019年,我国城镇人口从1.72亿人增加到8.48亿人,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60.60%,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根据世界城镇化发展普遍规律,我国处于城镇化率30%~70%的快速发展区间。

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顺应发展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城镇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XXX市印发了《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的意见》(青发〔2013〕6号),确定XXX市XXX镇为首批5个小城市培育试点之一。

《XXX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也将XXX 列为重点建设发展的小城市试点,指出充分发挥国际空港枢纽区位优势,依托产业基础与水生态核心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专业商贸会展、传统产业集群(帽艺)、科技新兴制造、时尚休闲旅游,建设成为XXX市小城市培育建设示范区、XXX国际空港重点服务基地,XXX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区。

目前,XXX市统一制定《XXX市合村并居规划》并将XXX北部村庄纳入,根据全镇“3+2”的新型社区总体架构(3处新型农村社区和2处新型城镇社区),稳妥推进行政6村结构优化调整,逐步将41个村合并成5个新型社区。

未来发展XXX镇将按照“港城一体化、全域空港化、空港国际化”的要求,围绕XXX经济区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定位,打造XXX生态新城。

未来的XXX,还将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商务、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发展旅游、商贸、文化娱乐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

在上述背景下,为顺应“港城一体化、全域空港化、空港国际化”的要求,统筹推进空港经济开发区建设,充分利用XXX镇本身的区位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发展,推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XXX镇区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XXXXXXXXXXX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是推动XXX镇智慧城市以及特色小镇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统筹工业和城镇发展布局,在保障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基础上适度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促进经济集聚与人口集聚同步。

《XXX市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围绕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家电电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和旅游等六大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将市域划分为城市核心区等12个产业区。

规划明确了各镇办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推动镇域工业集聚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配套服务功能,实现工业园区一镇一业集群化发展目标。

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

2、项目建设是响应国家及地方政策号召的需要2016年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其中XXX市XXX镇位列其中;2016年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了“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等五个发展目标;2016年3月,X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要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实现75%的雨水就地消纳利用目标等等。

项目位于XXX省XXX市XXX镇政府所在地东北部,项目实施将推动XXX镇城镇化进程,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特色小镇以及城镇化规划的政策;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国家及XXX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的实现。

3、项目建设是推进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的需要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呈现明显的两极化趋势。

无论从城市人口规模结构还是从城市人口增长看,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近年来都在急剧扩张,而中小城市则处于相对萎缩之中。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两极化倾向,既加剧了城市规模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空间资源的有效均衡配置,也阻碍了城镇化和市民化的进程。

同时,这种两极化倾向还诱发了一系列的深层次矛盾,急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加快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尽快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实现科学合理的整体城镇化格局,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城镇的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和分工合作,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以人为本、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城乡一体、四化同步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项目通过对镇域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土地利用空间,为周边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有效缓解城镇化、产业化面临的建设用地紧缺问题,为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项目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的需要镇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城镇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项目实施范围为XXX市XXX镇政府所在地东北部,项目实施后,具有集聚高端产业,开展创新服务,建设蓝色经济高地的良好条件,是承载XXX蓝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在构建体现XXX特色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乡镇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产业发展和居住需求,成为区域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瓶颈。

项目建设可以完善区域基础设施体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区域第二产业发展向规模、高效、集约转变,带动第三产业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推动XXX镇和XXX市城市建设。

5、项目建设是促进当地城市建设的需要投资200亿元的XXXXXX国际机场落户XXX西岸,定位为全国八大区域性枢纽机场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