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化学错题集
降 1/2Lg2
P5 2.C(KCl)=0.0050mol·L-1 的 KCl 水溶液与 C(AgNO3)=0.0040mol·L-1 的 AgNO3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 AgCl 溶胶的胶团结构为? 解:{(AgCl)m·nCl-·(n-x)K+}x-·xK+
P6 3.土壤胶粒带负电荷,对它凝结能力最强的电解质是(B) A.Na2SO4 B.AlCl3 C.MgSO4 D.K3[Fe(CN)6] 解:与胶粒电性相反的电解质离子对溶胶起聚沉作用,且离子的价数越高,聚沉能力越强。 如对于带负电的 As2S3 胶粒,各粒子的据称能力为 Al3+>Mg2+>Na+;带正电的 Fe(OH)3 胶粒,据称能力 为:PO43->SO42->Cl注意:带相等电荷的离子半径越大,其水化半径越小,对胶粒的据称嫩那个里越大。 如:对于 As2S3 负电溶胶,离子聚沉能力为:Rb+>K+>Na+>Li+ P4 5.对于氢氧化铁溶胶,K2SO4 的凝结值与 KCl 的凝结值相比,哪个较小? 解析:凝结值/聚沉值:是指单位体积的胶粒发生聚沉的电解质的最小值(mmol·L-1) 因为在胶体中加入的电解质离子价数越高,使胶体越容易聚沉, 所以 K2SO4 易使 Fe(OH)3 胶体凝结,故 K2SO4 的凝结值较小 注意: 两种带有相反电荷的溶胶按适当比例相互混合, 也可使溶胶发生聚沉, 该现象称为溶胶的互聚。 必须按等量原则:两种溶胶的总电荷数相等,才能聚沉安全。 P6 9.在溶胶中加入电解质会使其发生聚沉,影响溶胶聚沉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解:(1)离子的电荷数 加入的电解质离子电荷数越大,聚沉值越大 (2)离子的水化半径 水化半径越小,聚沉值越大 随着离子半径的减小电荷密度增大,对水分子的吸引力也增大,其水化半径也随之增大,故 聚沉能力也就下降
c NOBr2 →V=V2=k2c(NOBr2)c(NO)=k2c(NO)·k1·c(Br2)·c(NO) c NO cBr2
→V=kc²(NO)·c(Br2)
P20 2.根据反应速率碰撞理论,反应物浓度和压力不变时, 若加入正催化剂,则反应活化能 Ea 降低能量因子 f 升高 速率常数 k 升高 ; 若反应温度不变,增大反应物浓度,则反应活化能 Ea 不变 ,能量因子 f 不变 ,速率常数 k 不变 解: 由阿仑斯方程及其变形: k A e RT
第 2 页 共 15 页
P11 6.298K 时,下列反应的ΔrGθm 等于反应生成的ΔfGθm 的为(D) A.H2(g)+Cl(g)=2HCl(g) B.HCl(g)+NH3(g)=NH4Cl(s) 3 C.P(红磷)+ Cl2(g)=PCl3(s) 2 D.2C(石墨)+H2(g)=C2H2(g) 解: ΔfGθm 定义是: A 中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是 1 B 中 HCl 不是单质,也不是最稳定的状态 C 中红磷虽然是磷元素最稳定的单质,但不是参考态单质(磷的参考态单质是白磷)
P12 7.下列放热反应中,其中在标准状态下,任何温度下都可自发进行的是(C) A.2H2(g)+O(g)=2H2O(g) B.2CO(g)+O2(g)=2CO2(g) C.2C4H10(g)+13O2=8CO2(g)+10H2O(g) D.N2(g)+3H2(g)=2NH3(g)
<< 低温
<任意温度>
Ea
ln
k 2 Ea T2 T1 k1 R T2 T1
Ea
f e RT
式中 e 为常数 压力浓度不变→T 不变 ?A 受什么影响?
加入正催化剂,反应活化能 Ea 降低 f 升高,k 升高 温度不变,反应物浓度升高 Ea 不变,f 不变,k 不变
5.对于封闭系统,下列叙述正确的时(D ) 《联考化学》 P10 知识点 A.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Qv 与途径无关,故 Qv 是状态函数 B.不做非体积功的条件下,Qp 与途径无关,故 Qp 是状态函数 C.系统发生不确定变化,不同途径中,热肯定不相等 D.系统发生不确定变化,Q+W 与途径无关 解:热(Q)是系统与环境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形式 Q 不是状态函数,A、B 错 在不作非体积功条件下,Qv 与 Qp 均与途径无关 C 错 ΔU=W+Q ΔU 是状态函数→W+Q 与途径无关。
>> 高温
《普通化学 P76 例 7.6》 将等体积、等浓度的 Na2C2O4 与 NaHCO3 水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 为 ( B ) A. pK θ a 1 H 2 C 2 O 4 C. B. pK θ a 2 H 2 C 2 O 4
1 θ θ pK θ D. pK θ a 1 - pK a 2 a 1 pK a 2 2 解析: 二者混合后组成 HC2O4-—C2O42-缓冲体系,则
lnKθ 根据范特霍夫方程:
可知 A 正确
ΔrHθ ΔrSθ m m 可知, 相同温度变化对ΔrHθm 绝对值较大的反应影响较大。 RT R
P19 《普化 P43 例 4.4》 1.已知 2NO(g)+Br2(g)==2NOBr 的反应历程是( C ) (1)NO(g)+Br2(g)==NOBr2(g) (快) (2)NOBr2(g)+NO(g)==2NOBr(g) (慢) 此反应的速率方程可能是: A.V=kc(NO) B.V=kc²(NO) C.V=kc²(NO)·c(Br2) D.V=kc(NOBr2)·c(NO) 解析: 此反应速率由慢反应(2)来决定 即 V=V(2) V2=k2c(NO)c(NOBr2) 根据平衡浓度之间的关系 → k1
第 1 页 共 15 页
P10 1.将 5molN2(g)和 5molH2 混合生成 1molNH3(g)时,反应 N2(g)+3H2(g)=2NH3(g)的反应进度等于( C ) A.1mol B.2mol C.0.5mol D.4mol
3.298K 时,OsO4(s)的ΔfHθm=-391KJ·mol-1,OsO4(s)的标准摩尔升化焓为 256KJ·mol-1,则反应 OsO4(g)=Os(s)+2O2(g)的ΔrHm(298)等于 解析:由题意知:Os(s)+2O2=OsO4 ΔfHθm=-391KJ·mol-1 故:OsO4(s)=Os(s)+2O2(g) ΔrHθm(1)=391KJ·mol-1 又因 OsO4(s)=OsO4(g) ΔrHθm(2)=56KJ·mol-1 故反应 OsO4(g)=OS(s)+2O2(g)的ΔrH(298)m 为 ΔrHθm=ΔrHθm(1)-ΔrHθm(2)=335KJ·mol-1
θ θ 2 2
θ
0.1 ,故 Q>K 反应逆向自发。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对于ΔrHθm<0 的反应,温度越高,Kθ越小,故ΔrGθm 越大 B.对于ΔrGθm>0 的反应,温度越高,ΔrGθm 越小,故 Kθ越大 C.一定温度下,1,2 两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之间的关系为ΔrGθm(1)=2ΔrGθm(2),则两 反应标准平衡常数间关系为:Kθ(2)=[Kθ(1)]2 D.对标准平衡常数 Kθ>1 的反应,标准状态下必可正向自发 解析: A 中前面的条件不能得出ΔrGθm 越大,只能得出反应逆向进行 B 选项中条件不知道ΔrHθm 大小,故不能确定 Kθ的大小
pH pK a2 H 2C2O4 - lg
c HC2O-4
24
cC O
2
二者浓度相等,故 pH= pK θ a 2 H 2 C 2 O 4
第 3 页 共 15 页
《普化 P76 例 7.7》
例 6.7 在磷酸缓冲对的控制下,正常尿液 pH=6.30。尿液中磷酸缓冲对为( )。 (已知: pK a1 2.1,pK a 2 7.2,pK a 3 12.7 ) A.H3PO4 -PO43C..H2PO- -HPO43B.H3PO4 -H2PO4D.HPO42- - PO43
He+中轨道能量高低顺序正确的为 ( B ) A.1s=2s=2p B.1s<2s=2p<3s=3d C.1s<2s<2p<3s<3p<4s<3d D.1s<2s<2p<3s<3p<3d<4s 2.在 He+中,3s,3p,3d,4s 轨道能量自低向高排列顺序为 3s=3p=3d<4s , 在 K 原子中,顺序为 3s<3p<4s<3d ; 在 Mn 原子中,顺序为 3s<3p<3d<4s 。 + 解:He 为单电子离子,同一能级的电子能量相等;能级越高,能量越高。 K 原子发生能级交错,电子不进入 3d 轨道而进入 4s,导致 3d 高于 4s 的轨道能级 Ca 原子电子排布同 K 一样,Mn 是 25 号原子,而元素周期表中,21 号元素 Sc 开始 4s 轨道能量 不变得高于 3d P29 3.活泼金属主要集中于周期表中 第一、二、三主族元素,第三副族元素及镧系 集中于周期表中 第六周期镧后元素
Q
PNO /P PN /P PO /P
θ θ 2 2
θ
0.22 4 0.1 0.1
Q>Kθ,反应逆向自发 因为ΔfHθm=90.25KJ·mol-1,为吸热反应; 当 T=2000K 时,Kθ<0.1
Q
PNO /P PN /P PO /P
第 5 页 共 15 页
P28 1.用 4 个量子数描述基态 N 原子外层 2S²2P³各电子。 解: 2s: (2,0,0,+1/2) (2,0,0,-1/2) 2p (2,1,0,+1/2) (2,1,1,+1/2) (2,1,-1,+1/2) 或(2,1,0,-1/2) (2,1,1,-1/2) (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