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小学数学与数形结合思想
作者:郭莉莉
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01期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对教材中的许多数学概念往往缺乏直观的理解,无法对抽象的概念建立具体化、形象化模型,从而造成难以正确掌握和理解教材知识内容,对数学知识运用不系统、不灵活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把教材中的数学概念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在思维中能够建立数学概念的关联对象。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助于理解抽象概念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为高年级数学学习打基础的,这个阶段的学习重点是数学知识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如果这些概念的本质没有弄清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后面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就会受到限制。
实际上,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上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点分类整理,找出那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了解哪些概念是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然后,在讲解这些概念时,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意义,增加对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中“分数的认识”为例,对于分数的概念,小学生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此,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讲解这个知识点:将一个圆形平均分成10份,在每一份上标记数字分别编号为1到10,那么这个圆就是由10份标有数字的部分组成;其中,10份图形整体就叫作分母,每一份或者几份标数字的图形叫作分子;从这个演示图形中可以看出,分数的本质就是分子数量占分母数量的比例。
通过数形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之间的关系,关联教材知识点内容,建立图形化思维,主动思考概念的本质,能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学习不仅需要掌握数字计算技能,还需要具备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指能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把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根据已知问题信息,建立对应的数学知识模型,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多与学生互动,多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以植树节班级组织学生去植树的应用题为例:某个班参加种植树木的人数占班里总人数的3/4,还有5名学生负责给栽好的树木浇水,班级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这道题贴近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