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xiti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xiti

习题第一章数据的收集一、单项选择题1.抽样调查是()A.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B.抽取重点单位进行调查C.抽取典型单位进行调查D.对总体所有单位进行调查2.抽样调查中的类型抽样是()A.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样本B.先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类,然后在每一类中按一定比例随机抽取样本C.先将总体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序,然后按一定顺序和间隔抽取样本D.先将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再从中随机抽取部分组。

3.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调查的准确性不同B.调查的难易程度不同C.确定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D.调查的灵活程度不同4.对某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进行调查,先将全院学生按系划分,再对抽中的系的学生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是()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5.对某地区娱乐场所的设备运行安全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A.该地区所有的娱乐场所B.该地区每一个娱乐场所C.该地区所有娱乐场所的所有设备D.该地区所有娱乐场所的每一台设备6.对某市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A.该市所有高校B.该市每一所高校C.该市所有高校的所有大学生D.该市所有高校的每一位大学生7.为了了解某市农产品日交易量,对占该市80%以上的农产品成交量的五大农贸批发市场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8.对人口数与出生人口数的调查()A.都是连续调查B.都是不连续调查C.前者为连续调查,后者为不连续调查D.前者为不连续调查,后者为连续调查9.产品产量与产品库存量()A.都是时期数据B.都是时点数据C.前者是时期数据,后者是时点数据D.前者为时点数据,后者为时期数据10.对无限总体调查的可行方法是()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品质型数据的是()A.姓名B.性别C.年龄D.身高E.学历2.下列属于数量型数据的是()A.工龄B.工资C.职称D.产量E.利润额3.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钢产量B.空调产量C.销售额D.学生数E.考试成绩4.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A.人口数B.设备数C.汽车销售量D.钢材销售量E.利润额5.普查是()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连续性调查D.不连续性调查E.专门调查6.重点调查是()A.全面调查 B.非全面调查 C.抽取重点单位调查D.抽取典型单位调查E.随机抽取调查单位7.制定一个调查方案,应确定()A.调查目的B.调查对象与单位C.调查项目与调查表D.调查方法E.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8.时期数据的特点是()A.数据需要连续统计B.数据不需连续统计C.数据大小与时期长短有关D.数据大小与时期长短无关E.数据之间具有可加性9.品质型数据是()A.描述事物的属性特征B.描述事物的数量特征C.只能用文字表述D.只能用数字表示E.既能用文字表述,又能以数字表示10.抽样调查是()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D.可由样本数量推算总体数量E.不能由样本数量推算总体数量三、判断题1.全班某门课程期末考试的成绩是截面数据。

()2.某校历年来的在校生数是时间序列数据。

()3.人口数与人口出生数都是时点数据。

()4.产品产量与产品库存量都是时期数据。

()5.在校生数与毕业生数都是时点数据。

()6.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不受任何主观因素影响。

()7.抽样调查的误差不可控制。

()8.典型调查的误差可以控制。

()9.通过重点调查可以推算总体数量。

()10.普查可以获得全面数据资料,因此应当经常进行普查。

()四、实践应用题请从下列调查项目中选择自己熟悉且感兴趣的项目,设计一份数据调查方案,并且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

(一)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二)关于本校校风的调查(三)北京市旅游市场调查(可改为自己所熟悉的城市,以下同)(四)北京市二手房市场调查(五)北京市服装市场调查(六)北京市月饼市场调查(七)关于出租车拒载的调查(八)关于网络游戏玩家的调查要求:1、以课程学习小组为单元,充分发挥各成员智慧,设计出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的数据调查方案。

除上述调查项目外,还可自主选择熟悉的实训项目。

2、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实训课中交流本组的设计方案,由全班民主评分,计入每组亦即每位同学的本次实践成绩。

可做PPT辅助交流。

3、鼓励同学们对自己设计的调查方案付诸实施,按方案要求发放、回收问卷。

这项作为本次实践成绩的加分项。

第二章数据的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连续型变量应采取()A.单项式分组B.组距式分组C.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D.复合变量分组2.连续型变量分组组限的设置应当是()A.相邻两组上下限必须重叠B.相邻两组上下限以整数断开C.既可整数断开又可重叠设置D.没有统一规定3.采用重叠设置组限时,凡正好等于组限的数据应当归并到()A.上限所在组B.下限所在组C.两个组同时D.没有统一规定4.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A.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各组的复杂程度不同C.分成的组数不同D.分组标志的个数不同5.对于组距式分组,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A.成正比例关系B.有时正比例有时反比例关系C.成反比例关系D.没有关系6.钟型分布的特征是()A.中间位置变量值分布次数多,两边分布的次数少B.中间位置变量值分布次数少,两边分布的次数多C.分布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加D.分布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减少7.U型分布的特征是()A.中间位置变量值分布次数多,两边分布的次数少B.中间位置变量值分布次数少,两边分布的次数多C.分布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加D.分布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减少8.变量数列各组频率之和()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不一定9.条形图与柱形图适合显示()A.离散型变量的次数分布B.连续型变量的次数分布C.离散型与连续型两种变量的次数分布D.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10.总体或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交叉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称为()A.简单表B.分组表C.复合表D.重叠表二、多项选择题1.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是()A.根据标志的性质B.根据分析研究目的C.根据所分析事物的本质特征D.只能选择数量标志E.只能选择品质标志2.在组距式分组中,组中值()A.是各组上下限的中点值B.是各组标志值的代表值C.是各组的平均值D.在开口组中无法确定E.在开口组中可参照相邻组组距确定3.离散型变量()A.可采用单项式分组B.可采用组距式分组C.既可单项式分组又可组距式分组D.只能是单项式分组不能组距式分组E.只能是组距式分组不能单项式分组4.在分布数列中()A.频数越大,该组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越大B.频率越小,该组标志值在总体中作用越小C.频数与频率成反比D.各组频数之和等于100E.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00%5.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有()A.钟型分布B. U型分布C. J型分布D. L型分布E. X型分布6.对于组距式分组()A.恰当确定组距与组数是关键B.组距与组数成正比C.组距过大组数过少,易将不同性质数据分到同一组D.组距过小组数过多,易将同类性质数据分到不同组E.组距与组数的确定应分析考虑数据的内在特点7.饼形图是以圆形分割来表示总体的分组与结构,以下正确的是()A.以分成的扇形面积大小表示各成分大小B.扇形面积大小与各成分大小成正比C.扇形面积大小与各成分大小成反比D.饼形图适合显示品质型数据的次数分布E.饼形图可以同时显示两种以上现象的数据特征8.在常用的统计图中,折线图()A.由坐标系上的数据点以直线连接而成B.由坐标系上的数据点以曲线连接而成C.主要用来显示动态数据的变化趋势D.在一个图形中可以同时显示两种以上现象的数据特征E.可用来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9.统计表的构成部分是()A.总标题B.主词栏C.宾词栏D.文字栏E.数据栏10.统计表编制的一般原则为()A.总标题要简明确切B.主词与宾词分组不过于复杂C.表中数据填写要规范D.计量单位要明确E.开放式的没有任何规则三、判断题1.数据整理的关键是编制统计图表。

()2.数据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合理划分各组界限。

()3.离散型变量与连续型变量都可采用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

()4.确定组限时,最小组下限应大于等于最小变量值。

()5.离散型变量分组的相邻组组限只能用整数断开而不能重叠设置。

()6.组距式分组的各组组距一定要相等。

()7.开口组因缺下限或上限,因此无法计算组中组。

()8.分布数列包含频数与频率两个要素。

()9.条形图分为单式、复合式与叠加式三种形式。

()10.统计表的主词可以分组而宾词不能分组。

()四、实践应用题下表提供了某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基本数据,根据基本数据完成以下工作:(一)对基本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编制分布数列,分析青年教师中(40岁及以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一)编制经济管理学院教师职称统计表(二)以一种最恰当的统计图显示该学院教师职称结构要求:1、青年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要求通过数据分组编制分布数列来分析。

2、教师职称统计表要求宾词按“性别”与“学历”分组,并为平行配置。

3、统计图与统计表要求借助计算机完成。

2006年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基本数据信息一览表第三章 静态数据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将同类现象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的对比的相对数称为( ) A .比例相对数 B .比较相对数 C .动态相对数 D .强度相对数 2.结构相对数是( )A .某一单位水平与另一单位水平之比B .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C .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之比D .实际完成数与计划任务数之比 3.下列属于比例相对数的是( )A .某高校讲师与副教授的比例B .某高校男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C .某产品的合格率D .某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4.某企业某产品单位成本比上年实际降低6%,而该产品单位成本的计划降低率为5%,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 A .%5%6 B .%6%5 C .%51%61-- D .%61%51-- 5.某地区区域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2005年底的人口总数为1043万人,则该地区人口密度为( )A .2365公里人 B .2136公里人C .21052公里人 D .2869公里人6.平均数反映了变量数列分布的( )A .集中趋势B .离中趋势C .变异程度D .离散程度 7.众数就是变量数列中( )A .最多的次数B .平均的次数C .最多次数的变量值D .中点位置的变量值 8.下列变异指标中容易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是( )A .极差B .平均差C .标准差D .标准差系数 9.对于水平相当的变量数列,标准差越小,其变量分布( )A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C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 C .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10.相对数的表现形式为( )A .一定是有名数B .一定是无名数C .一般是无名数,也可为有名数D .有名数、无名数随意用二、多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即统计绝对数是( ) A .反映现象发展的总规模与总水平 B .反映现象发展的一般水平 C .认识现象总体的起点D .计算相对数与平均数的基础E .制定规划与安排计划的主要数据形式 2.相对数包括( )A .结构相对数B .比例相对数C .比较相对数D .强度相对数E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 3.下列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 )A .人均粮食产量B .人均生活费C .全员劳动生产率D .工人劳动生产率E .商业网点密度4.某企业计划规定本月的废品率比上月下降2%,实际降低了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