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胺碘酮静脉炎

胺碘酮静脉炎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

为了减少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要做到以下几点去预防,以避免胺碘酮导致静脉炎。

避免胺碘酮导致静脉炎应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加强责任心与慎独精神, 特别是夜间要加强巡视, 仔细查看针头局部和回血情况, 严格交接班。

避免因护理操作技术造成的外渗。

由于护理人员专科知识缺乏, 对胺碘酮药物的特性及使用方法缺乏了解; 没有经验的低年资护士进行操作;选择外周静脉不当及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差; 穿刺成功后, 针柄固定不老靠;。

避免胺碘酮导致静脉炎还应该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所输药物的作用, 副作用及发生渗漏的危险因素及后果,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指导患者自我观察, 输液时局部有疼痛、肿胀时, 立即向护士汇报, 以尽早发现药物外渗,及时处理。

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 尽量减少就餐、大小便等躯体移动, 避免针头移位; 输液肢体勿被压迫, 以免影响血液回流, 造成药物外渗。

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胺碘酮导致静脉炎有下面几种原因。

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使用时常在浅静脉处单路输液连接微泵,因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使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另外微量泵虽有阻塞报警功能胺碘酮为苯丙呋喃的衍生物,该药是一个良好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由于各种原因临床使用中容易发生静脉炎,胺碘酮导致静脉炎有下面几种原因:静脉输液系统维护不当使用时常在浅静脉处单路输液连接微泵,因微量泵注射时药物浓度较高,使静脉炎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另外微量泵虽有阻塞报警功能,但需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报警,过分依赖报警系统,则回血与药液外渗不能及时发现。

药物因素盐酸胺碘酮pH值偏酸,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静脉血管,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

该药有交叉过敏反应,对碘过敏者可能过敏,能增加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该作用,故易造成穿刺处皮肤皮疹、出血及静脉炎的发生,从而发生胺碘酮导致静脉炎。

穿刺技术原因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致静脉损伤易引起外渗;其次是针头斜面未完全刺入血管壁,穿刺后也可见回血,护士误认为穿刺成功,导致输注过程中药液外渗;另外拔针时按压不当也可造成药液外渗,因为静脉穿刺时,皮肤穿刺点与静脉穿刺点不在同一点上,如按压皮肤穿刺点,易造成胺碘酮沿血管壁针道外渗。

胺碘酮导致静脉炎的原因还有穿刺部位选择不当长期卧床以及存在不同程度下肢水肿的患者,如在下肢等远心端的部位输液,外周静脉压升高,易使药液顺着针孔外渗;其次与下肢静脉解剖特点有关,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静脉停留时间比上肢长,易形成静脉炎。

河北省临城县人民医院(054300)赵喜枝关键词外渗盐酸胺碘酮静脉炎氧疗我科自2006年2月~2007年12月,共有56例病人进行了盐酸胺碘酮注射液的治疗,其中36例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液外渗现象,占64.3%,均进行了及时的氧疗处理,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使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外渗引起静脉炎的患者,胺碘酮持续静脉用药时间为3~4d,均在用药过程中发生静脉炎[1],男21例,女15例,年龄32~76岁,平均54岁,神志均清楚,用药途径:①静脉注射14例,②微量泵维持泵滴22例。

外渗范围大小不等,2×2~4×16cm2,外渗时间在输注21~48h后,外渗部位表现为从穿刺点开始,沿血管走行呈红色条索状,局部皮肤红、肿、热、痛,有强烈的疼痛感,局部皮温高,疼痛难忍。

严重者局部组织发硬,颜色变紫(黑)。

1.2 治疗方法出现外渗后立即更换输液部位,有两例首先用50%MgSO4湿敷,可见水肿加剧,两天后改用纯氧进行氧疗,水肿渐退,其余首选氧疗(皮肤氧疗的具体方法:用一封闭的塑料袋将输液肢体包好,安装吸氧装置将氧气导管末端放入袋内,封闭袋口),氧流量为8L/min,氧疗时间为30min/次,2~3次/d,连续使用2~7d为1个疗程,如外渗部位红肿较重,疼痛剧烈时,氧疗后用冰袋间断冷敷局部,(冷敷时避开针眼,以免造成感染。

)降低皮温,可减轻疼痛,同时尽量抬高患肢,局部组织红肿、疼痛、炎症的症状即可减轻,期间请专科医生指导。

1.3 结果经过以上处理方法,36例根据外渗部位的大小,最短3d,最长7d 均治愈,经随访未出现其他症状。

2 讨论药物外渗单纯使用50%MgSO4湿敷效果不佳,加重水肿,因临床注射用盐酸胺碘酮,其pH值偏酸,故常将胺碘酮溶与5%葡萄糖溶液中,然而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引发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湿敷无效。

本药在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速或心室颤动,大剂量静脉注射效果满意,有时需微量泵持续泵入。

高浓度胺碘酮溶液静脉用药时间与静脉炎发生呈正态分布,宜采用中心静脉用药。

但仍存在着因病人害怕,经济及基层医院条件等一些客观因素,而要求在表浅静脉作穿刺,这样即使护理人员一再谨慎小心,仍会因药物、血管等因素出现外渗现象,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临床观察持续用药21~48h后,在穿刺部位沿浅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

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若不慎药液外渗,患者外渗处皮肤疼痛难忍,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出现皮肤颜色改变,甚至发生组织坏死的危险。

氧疗能使皮肤得到新鲜氧气,新鲜的氧气使人体局部皮肤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进行更加活跃,促进体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他不纯物质的排泄,调节身体的一切功能。

因此,充足的氧气供应将活跃皮肤及浅静脉内的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使皮肤富有弹性。

使良性的静脉炎尽快痊愈。

由于胺碘酮在临床上的使用逐渐增多,外渗的处理不容忽视,药物外渗出现炎性反应时间为1~2周,所以在滴注有可疑渗漏,即应按渗漏处理,切无轻易放过造成严重后果[2]实践证明:在周围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①静脉推注胺碘酮后立即用5%GS 20ml冲管,再接液路,②维持泵滴用药时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在上肢不同较粗大的血管上同时建立2~3条液路,并20分分~2小时更换泵滴连接液路一次,后冲管,三液路总滴速不超过需要量,同时在泵滴的血管上方间断热敷,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药物局部停留时间,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如有不慎出现药物外渗现象,立即氧疗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诚请护士姐妹借鉴。

参考文献1.陈行秀.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及护理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2):24~892.金京星,李艳秋,朴素宙,等.强刺激化疗药物血管外渗的处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7):653胺碘酮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盐酸胺碘酮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一、原因分析:(一)、药物刺激性较强:由于盐酸胺碘酮本身PH值偏酸性,静脉应用对局部血管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超过了血管缓冲的应激能力,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代谢及渗透压改变,影响血管内膜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容易发生静脉炎。

(二)、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1、一次性头皮针静脉穿刺时,没有按要求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消毒范围直径5cm;2、留置静脉针穿刺时,消毒范围没有达到要求的8cm。

3、穿刺时皮肤消毒不彻底仍然留有污垢。

4、留置针使用时用透明胶固定,局部皮肤汗液会发不出,胶贴更换不及时造成污染而产生细菌。

(三)、穿刺血管选择不合理:1、选择过于细小的静脉(盐酸胺碘酮对细小的血管刺激性较大,易产生静脉炎)。

2、留置浅表静脉套管针时选择血管管径太小(血管经越小,其置管反应发生率越高,如二合一更增加发生静脉炎的可能。

)3、选择下肢静脉输液,因为下肢静脉有瓣膜,血流缓慢,药物在下肢停留时间比上肢长,易形成静脉炎。

(四)、药液外渗:1、药液外渗对血管壁有伤害,容易引起静脉炎,加上胺碘酮有刺激性更增加了发生静脉炎的可能。

引起药液外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A、护理人员技术不熟练,多次穿刺损伤静脉,可造成药液外渗B、输液过程中针头移位,致使针头斜面一部分在血管外,造成药液外渗C、穿刺后未见回血或回血不畅,不再想扎一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实际穿刺不成功导致输液过程中药液外渗D、各种原因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如感染、血管内皮受损、静脉压增高等等,致使药液外渗。

E、进针时针尖有药液残留,拔针时输液器开关没完全关闭。

(五)、盐酸胺碘酮维持量的液体浓度Cmax>2mg/ml,滴速Vmax>2mg/min 二、解决措施(一)、减少引起静脉炎的不良因素1、维持量时浓度Cmax<2mg/ml,滴速Vmax<2mg/min(根据《胺碘酮应用指南》使用,静脉炎易避免产生)2、严格无菌操作,遵守技术规范,以防造成污染。

3、多选择上肢血管,尽量选用较粗、弹性好的血管穿刺,Cma x≥3mg/ml选择中心静脉导管4、缩短静脉用药时间,尽早给口服药。

5、避免反复多次穿刺,确定穿刺成功输入通畅后才能继续给药。

6、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局部如有药液外渗、红肿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二)、加强与患者沟通:1、用胺碘酮前向患者介绍其作用与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配合,增强患者的防护意识,减少药液外渗。

2、当患者发生了静脉炎引起红、肿、痛等不适及肢体活动受限时,要倾听患者诉说并安慰患者,指导其抬高患肢,向其讲解局部用药的有效性,消除紧张情绪,缓解精神压力,积极配合治疗。

(三)、局部护理:1、对红、肿、硬症状较轻的患者可用0.25%洁尔碘棉球擦拭局部皮肤每天3次,症状自动回消失。

2、对症状较重的患者,单用1~5%的亚硫酸钠液擦洗,每日3~5次;或50%的硫酸镁湿热敷,利用高渗作用,促进局部组织水肿消退3、利用亚硫酸钠或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亚硫酸钠或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治疗外周静脉炎疗效好,治疗时间较单用亚硫酸钠或硫酸镁明显缩短4、用马铃薯切片或捣烂贴敷于患处,可以治疗胺碘酮所致的静脉炎;马铃薯有消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5、用中药大黄15g、金银花15g 、车前草10g煎液100ml浓液涂抹冲洗,每日三次,愿意口服,效果更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