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位置》总复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图形与位置》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基于学生在学习掌握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运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等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识别简单的路线图、以及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和回顾。
通过系统的梳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方向感与距离感,使他们能够辨认方向、确定位置,看懂和描述路线图。
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具有识别、确定物体位置的认识基础。
但由于各知识点在安排上比较独立,各个教学段的目标和要求也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呈现一种断续、独立的状态。
虽然各知识点看似简单,但学生遗忘快、掌握得不够扎实。
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已有所提高。
现在整理复习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理清各种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沟通各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数学,又从数学到生活的过程,着眼于体验数学。
利用课前预习忆一忆;梳理建构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实践应用讲一讲、算一算、量一量、画一画。
扎扎实实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在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在整理复习部分,通过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力求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全方位地复习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部分,将图形与位置的问题放在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在现实情境中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运用各种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确定物体的位置,体会用不同的方法确定位置,感受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并能综合运用比例尺的知识确定物体之间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识图、作图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发展学生对数学积极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能准确用方向、数对、距离描述平面图中物体的位置。
难点:根据方向+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
课件(学校远景规划图、“眼保操”比赛情境图、课本P106社区平面图、街道路线图),学具(练习卡、量角器、直尺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交流(校园小导游)
问:谁会用表示方向的词语来描述一下校园物体的位置呢?(生答)
2、宣布复习内容。
(板书——图形与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最熟悉的学习环境入手,从生活中引出复习的知识,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能激发学生的复习欲望。
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1)、我们已经学过了确定物体的位置,想一想,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2)、方向通常用什么词语来表示?(生答)
(3)、数对中的两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回忆、交流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下面我们就重点回顾这些不同方法的在数学与生活中的应用。
”
三、实践方法,完善认知
1、复习看数对、标数对的方法。
(出示学生参加学校眼保操比赛情境图)
(1)、谁会用数对表示“眼保操”比赛各个同学的位置?
(2)、你们能很快用数对方法说出自己现在所在的位置吗?(生答、评)
2、复习“方向+距离”来确定位置。
(出示书本例题主题图)
(1)、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比例尺1:10000表示什么?
(2)、以医院为观测点,说说照相馆、阳光小区、公园、学校在它的什么位置?
(3)、讨论课本上两个少先队员的对话:
A、公园在阳光小区的什么位置?
师:600米是怎么来的?你还会算哪里到哪里的实际距离?(生答)
B、阳光小区到公园怎么走?
C、比较刚才几条路,哪条路最近?
四、综合应用,整体内化
1、识别、描述路线图:练习与实践卡(一)。
(1)、学生独立思考路线图,并说给同桌听。
(2)、谁能帮淘气小朋友说说从家怎样走到学校?其他同学评价。
(3)、淘气放学后离校返家,走的方向与距离与来时一样吗?
(4)、补充角度后,问:现在你能描述他从学校回到家的路线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方法描述线路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方向感和空间观念。
感受物体位置的关系是相对的,提高识图的能力。
2、综合应用知识确定位置:练习与实践卡(二)。
(1)、以电视塔为观测点,说说电信大楼、市政府、市民广场在它的什么位置。
(2)、少年宫在电视塔的西南方,你能在图中找到他的位置吗?为什么?如何才能准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补充角度以及比例尺。
(南偏西30°,比例尺:1:50000)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安排在学生的思维需要时补充角度和比例尺,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角度与比例尺的应用价值,体会学有用的数学。
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算、量、画,进一步感受用方向+距离的方法确定位置比较准确。
(3)、“百货大楼在电视塔的南偏东30°方向2000米处。
图书馆在电视塔北偏西45°方向1500米处。
你能在图中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吗?”
①、学生独立完成,师巡回点拨。
②、学生汇报,介绍方法,教师在投影上完成。
③、师生交流小结:
〔设计意图〕应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复习课的目标之一,因此,本环节的练习重在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实践性过渡,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宽度和深度,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馈小结,拓展提升
(1)、今天复习了图形与位置,你对哪些知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2)、根据今天所复习的内容绘制一张东营街道的平面图,注明主要单位、商店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