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分析和教学计划
江西版美术教材是根据XX年国家新修订的《美术课程标准》的内容而重新改版的新教材,也是我们海口市近几年沿用的新教材。

本人根据个人教学经验,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措施、教学安排五方面进行教材分析与解读。

旨在抛砖引玉、交流学习,欢迎大家指正!
下面我就以下五个方面来解读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材。

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全册共有20课,其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有9课;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有6课;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有4课;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有1课。

每一学习领域涉及的课型是分散的,纵观本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趣味性、社会性、创造性、文化性。

既有传统,又有革新,编者在编写教材时还是倾向于造型表现领域。

1、教材的知识结构要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金属、木头进行立体造型设计,体验不同材质的效果,通过插接、
拼贴、组合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引导学生欣赏各类美术作品和大自然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2、学生认知特点:
(1)、生理方面:从少儿期到少年期的过渡,感知觉,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等都处于发展的相对稳定阶段,生活经验越来越丰富,想象力,创造力也有较大扩展。

(2)、心理方面: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儿时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心里较敏感,自尊心增强,鼓励、谈心等教育方法对这一阶段学生有效,约束、禁止等强硬的手段使用不当,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教育后果。

3、学情分析:
就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知识基础来讲,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观。

他们的美术技能基础和理论基础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从小参加过各种美术兴趣班,课堂上所学的东西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讲已无法满足。

少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大多数同学都愿意积极参与到美术课中来,并且主动表现自己。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和了解建筑、中国画、木刻版画艺术,开阔学生视野,了解绘画基础知识;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和构图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基础造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色彩、构图、制作等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并用美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对大自然主生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建筑、中国文化和家乡文化,感受乡土人情,学习用水墨的方法表现家乡的人文风貌。

了解现代设计的特点。

学习色彩基础知识,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

学习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出精美的小相框、参观券。

学习木板画,能运用画、刻、印、黑白对比的方法制作木板
画。

2、教学难点:
掌握色彩相关知识,并能应用于绘画、工艺制作中。

学习掌握设计基础知识,了解设计要素能设计包装、相框、留言册等作品。

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成就,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家乡文化特点,提高欣赏能力,激发对美术的兴趣,渗透爱国情感。

四、教学措施
1、用图片、文字资料传递基础知识,以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讲评法等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2、利用实物,多媒体展示图片、范画让学生直接感知,以观赏法、演示法、参观法等进行讲解。

3、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表现创作。

以临摹法、写生法、创作法、设计法、制作法等开展合作学习。

4、尽量采用直观教学,诱导、调动孩子们的美术创作积极性。

5、注重作业的评价,以小奖品鼓励学习突出的孩子。

五、教学安排
本学期共20周,每周一课时共20课时,粗略算一下去除节假日和活动外,还有16课时左右,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和六年级实际情况,所以我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

譬如,《木版画》这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旨
在引导学生认识木版画的种类和特点,并能初步掌握各种雕刻的基本表现技法。

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讲,是第一次学习木版画,这一类型的课专业性很强,学生也是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此类专业课型,因此,这样的课上不好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上好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如果按照教参的要求去进行教学。

课时,很显然只起到蜻蜓点水的作用,我认为有必要将这一专业知识作相应的深入探索,计划用3周,共3课时来进行。

《巧包装》、《框住记忆》,通过教材分析,我认为,这一类型的课实际就是带领学生巧妙使用生活中的资源,以及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的课程。

重点要放在“观察、发现、制作”而不是“画”。

《我的留言册》一课,根据六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和兴趣倾向,我认为也可以适当延伸课时。

《写意山水》、《彩墨人物》同样是传统国画领域的认知。

我以为也要相应延伸。

《绿色山庄》、《城市广场》这两课,都是牵扯到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这一类型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毕业小展览》这一课属于综合探索,这一课程要安排两个课时,我想在实际教学中,一定要用一课时进行小海报设计知识、技能的教学,一课时进行请柬制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课。

《名家名画》、《古字古印》、《光辉的艺术形象》、《多种多样的现代建筑》是本册教材安排的4节欣赏课,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古今书画、
雕塑和建筑艺术很遥远,欣赏其中蕴含的书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之美,他们未必感兴趣,如何将这一枯燥的话题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是教学要突破的。

《美术课标》上告诉我们,要用好教材,但是也不要围于教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教材。

前面说过,六年级要加强重视欣赏教学。

而本册教材只安排4课欣赏课,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我的个人课题《自主评价美术作品对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作用的研究》我开发了一系列欣赏教学内容,利用每节课前3分钟进行。

从上学期开始在个别班级进行了试验。

这也是我们学校“自主习得教学模式”中对自主习得的五种结果中言语信息和态度培养的载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