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液液萃取
• 思考题
2020/3/12
19
(4)溶剂的回收
➢溶剂的损耗在成本控制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有 的甚至占很大比重。必须回收。 ➢要求萃取剂对其他组分的相对挥发度大,且不形 成恒沸物,如果被萃物不挥发或挥发度很低,而萃 取剂为易挥发组分时,则萃取剂的汽化热要小,以 节省能源。(被萃物为液体和固体两种情况?)
夹带损失。例如:水溶解有机溶剂。
2020/3/12
15
(2) 萃取剂选择要点
① 选择性好:萃取剂对某种组分的溶解能力较大, 对另一种较小,表现为选择性系数大。 ② 萃取容量大:单位体积的萃取剂能萃取大量的目 的物,表现为分配系数大。 ③ 萃取剂与原溶剂的互溶度:二者最好互不溶解, 减少了溶剂分离的步骤。 ④ 萃取剂与原溶剂有较大的密度差,易与原料液相 分层不乳化、不产生第三相。萃取剂密度最好大于 原溶剂(?)
kA
yA xA
kB
yB xB
分配系数反映了被萃组分在两个平衡液相中的分配关系,
分配系数的值越大,被萃物越容易进入萃取相,萃取分离
效果越好。k与溶剂的性质和温度有关,在一定的条件下
为常数,应根据实验来测定;k=0,表示待萃取物不被萃
取,k=∞,表示完全被萃取。
2020/3/12
7
2. 选择性系数(分离系数)
2020/3/12
18
• 几种特殊溶剂:醋酸丁酯、丁醇、戊醇、丁酮、甲 基叔丁基醚、这些溶剂在水中或酸性水中溶解度不 大。适用于萃取在酸性水中溶解度大的物质。
• 普通含氧原子的溶剂在酸性溶液中,易与氢离子形 成氢键而易溶于水,而这些含氧的大分子溶剂由于 位阻大,阻碍了氢键的形成,故在水中溶解度小。
2020/3/12
14
三. 萃取分离的影响因素 1. 萃取剂的选择
(1) 萃取剂结构特点
①一般情况下,萃取剂中至少要有一个能与被萃物
形成萃合物的官能团。常见的萃取官能团通常是
一些包含N、O、P、S、Cl的基团。 思考题:为
什么?
②萃取剂中还应包含具有较强亲油能力的结构或基
团,如长链烃、芳烃等,防止被萃相对它的溶解
3. 磷和硼等无机资源的提取和净化; 4. 制药工业中的中间体及原料药以及多种抗生素和生物
碱的分离提取; 5. 食品工业中有机酸的分离和净化; 6. 环保中有害物质的脱除等。含酚废水、含醛废水等。
2020/3/12
3
1. 基本概念
➢ 利用组分在两个互不相溶(或部分互溶)的液相中的溶解度 差异而将其从一个液相转移到另一个液相的分离过程称为液 液萃取,也叫溶剂萃取。
17
⑶ 常用萃取剂
①中性萃取剂:含磷类、含氧类和含硫类重型萃取剂, 如磷酸三丁酯(TBP)、甲基异丁基酮(MIBK)、二辛基 亚砜(DOSO)等。 ②有机酸萃取剂:有机磷酸、有机磺酸、羧酸等。 ③胺类萃取剂:各种有机胺和胺盐。 ④螯合萃取剂:各种有机螯合物、冠醚等。 ⑤常规溶剂:醋酸丁酯、乙酸乙酯、氯仿、甲苯等。
➢ 缺点:由于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对设备和安全要求 高,需要各项防火防爆等措施。
➢ 反萃取:将萃取液与反萃取剂(一般为水溶液)相 接触,使某种被萃入有机相的溶质转入水相的过程, 是萃取的逆过程。一般用来进一步提纯产品。
2020/3/12
5
2. 液液萃取过程的特点
① 萃取过程的传质前提是两个液相之间的相互接触; ② 两相的传质过程是分散相液滴和连续相之间相际传质
➢ 萃取相中起萃取作用的组分称为萃取剂S,起溶剂作用的组 分称为稀释剂B或原溶剂。
➢ 待分离的一相称为被萃相,萃取后成为萃余相R,以稀释剂 为主;用做分离剂的相称为萃取相E,以萃取剂为主。
2020/3/12
4
➢ 优点:①操作可连续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② 对热敏物质破坏少;③采用多级萃取时,溶质浓缩 倍数大、纯化度高。
第二章 液液萃取
李爱军 教授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
2011.09
2020/3/12
1
一. 概述
➢ 萃取:是分离液体或固体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 作。是利用原料中的组分在溶剂中溶解度的差 异,选择一种溶剂做为萃取剂S用来溶解原料 混合液中待分离的组分,其余组分则不溶或少 溶于萃取剂中,这样在萃取操作中原料混合物 中待分离组分(溶质)从一相转移到另一相中, 从而使溶质被分离-传质过程。
③ 溶质质点进入溶剂形成的空穴: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 用放出能量,顺序为:均为非极性分子<一为非极性分子、 一为极性分子<均为极性分子<溶质被溶剂溶剂化。
➢ 溶剂化是指一定数目的溶剂分子较牢固的结合在溶质质点上,
有溶剂化能力的溶剂称为溶剂化溶剂,水、醇、丙酮等【溶
2020剂/3/1化2 溶剂的结构特点?】。
2020/3/12
21
思考题
1. 常用的萃取剂中为何常常含有氧、氮等基团? 2. 用有机溶剂萃取水中的物质时,萃取剂一般包含
具有较强亲油能力的结构或基团,目的为何? 3. 萃取剂与原溶剂为何要有较大的密度差? 4. 萃取剂对某种组分的溶解能力较大,对另一种较
小,表现为()大。单位体积的萃取剂能萃取大 量的目的物,表现为()大。
➢ 包括:固液萃取,液液萃取,反胶团萃取,双 水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萃取,超声 萃取,化学药物固液浸取。
2020/3/12
2
应用领域
1. 炼油和石化工业中石油馏分的分离和精制,如烷烃和 芳烃的分离,润滑油的精制等;
2. 湿法冶金:铀等放射性元素、稀土、铜等有色金属、 金等贵金属的分离和提取;
2020/3/12
11
5. 溶剂的互溶性规律
氢键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两个电负性原子结合构成的,是一个
带方向性的强作用力,比范德华力强,形成氢键必须有电子
受体和电子供体。
按照形成氢键的能力,溶剂可分为四种类型:
(1)N型溶剂:不能形成氢键,如烷烃、四氯化碳、苯等,
称为惰性溶剂。
(2)A型溶剂:只有电子受体,如氯仿、二氯甲烷等,能与
电子供体形成氢键。
(3)B型溶剂:只有电子供体,如醛、酮、醚、酯、磷酸三
丁酯、叔胺等。
(4)AB型溶剂:同时具有电子受体和电子供体,可缔合成
202多0/3聚/12 分子,据氢键的结合形式不同可分为三类:
12
AB(1)型:交链氢键缔合溶剂,如水、多元醇、氨基醇、羟基 羧酸、多元羧酸、多酚等。 AB(2)型:直链氢键缔合溶剂,如醇、胺、羧酸等。 AB(3)型:生成内氢键分子,如邻硝基苯酚等,此类溶剂中的 电子受体因形成内氢键而不再起作用,故溶剂性质与N型和B 型溶剂相似(?)。
2020/3/12
22
2. 操作温度的影响
①一般情况下,两相间的分层区面积随温度升 高而缩小:高温时溶剂间互溶度增大,使分 层区面积缩小,萃取效率降低。严重时甚至 使分层区消失,致使萃取分离不能进行。有 时严重时产生乳化现象?
• 此时选择较低的操作温度,但温度过低,使 液体黏度过大,扩散系数减小,不利于传质。
2020/3/12
25
3. pH值的影响
➢青霉素在pH2时,醋酸丁酯萃取液中青霉素可达 12.5%,而在pH3时,降低至4%。红霉素萃取的 pH值选择在10-10.2。
思考题:为什么采用醋酸丁酯?
②pH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尽量选择使产物稳定的范 围内。
2020/3/12
26
4. 盐析作用的影响
① 由于盐析剂(氯化钠、氯化铵及硫酸铵等)与 水分子结合,导致游离水分子减小,降低了被 萃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其易转入有机相;
② 盐析剂降低有机溶剂在水中的溶解度; ③ 盐析剂增大萃余相比重,有助于分相,尤其是
在乳化时,加入盐析剂利于破乳。 ④ 盐析剂用量适宜,防止杂质进入有机相,考虑
回收。
2020/3/12
27
➢ 提取维生素B12时,加入硫酸铵可促使B12自水 相转移到有机相;
2020/3/12
16
⑤ 被萃物与萃取剂的沸点相差越大越好。 思考题:最好大于50度?如果小于20度,采取何措
施?) ⑥ 化学稳定性强耐酸碱、抗氧化还原、耐热、无腐蚀。 ⑦ 易于反萃或分离便于萃取剂的重复利用。 ⑧ 安全性好,无毒或低毒、不易燃、难挥发、环保。 ⑨ 经济性好,成本低、损耗小。
2020/3/12
2020/3/12
24
3. pH值的影响
① pH影响弱酸、弱碱性或两性化合物的分配系数 及选择性,从而影响萃取收率。
• 差别,若 适度改变pH,可将抗生素自水相转入有机相, 或从有机相再转入水相,这样反复萃取,可以达 到浓缩和提纯的目的。
思考题:如果等于1,怎么办?
2020/3/12
8
3. 溶解的三个过程
① 溶质各个质点的分离:固态或液态的溶质先分离成分子或离 子等单个质点,吸收能量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有关, 非极性物质<极性物质<氢键物质<离子型物质;
② 溶剂在溶质作用下形成可容纳质点的空位:吸收能量的大小 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非极性物质<极性物质< 氢键物质<离子型物质。该能量还与溶质分子大小有关,如 溶质分子较大,则容纳溶质质点的空穴就要大些,这就要破 坏较多的溶剂分子之间的键或作用力,需要较多的能量;
由形成氢键的情况可推断 溶剂互溶规律:如果两种溶剂混合后形成的氢键比混合前增加 强度更大,则有利于互溶,否则不利于互溶。可根据氢键数 目与强度分析判断。 AB型与N型几乎不容,如水与四氯化碳、煤油、苯不互溶。 A型与B型易互溶,如氯仿与丙酮。
2020/3/12
13
思考
➢ 丙酮与乙醇为什么能够互溶? ➢ 水与苯为什么不互溶? ➢ 分配系数与分离系数有何意义? ➢ 什么分子结构形成内氢键?内氢键有何用途?
20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