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我国“百川东入海”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B.降水东多西C.地势西高东低D.气候复杂多样2.据图内容,读图判断①、②、③与乌鲁木齐、拉萨、武汉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A.①武汉②乌鲁木齐③拉萨B.①拉萨②乌鲁木齐③武汉C.①武汉②拉萨③乌鲁木齐D.①乌鲁木齐②武汉③拉萨3.创建美丽中国,必须着力推行低碳发展。
下列做法与创建美丽中国观念不符的是A.家庭垃圾实行分类处理B.全面禁用煤炭,确保蓝天白云C.出行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D.关闭电源后,不忘拔掉用电器插头4.长江自西向东流,最终注入的海洋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5.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表现为时空分配不均,其中时间分配不均匀表现为()A.夏秋少,冬春多B.夏秋多,冬春少C.春夏多,秋冬少D.春夏少,秋冬多6.调节河水水量季节变化的有效措施是()A.防止水污染B.兴修水库C.跨流域调水D.节约用水7.有关我国疆域、人口、民族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B.我国疆域辽阔,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北极圈穿过我国北部C.人口分布大致以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呈东多西少的态势D.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8.下列图中四省区按照纬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③②④①D.④②③①9.“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下列有关中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跨寒、温、热三带B.跨南北半球C.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D.最东端在漠河10.读水稻、冬小麦、棉花和油菜分布图,对应正确的是()A.①棉花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棉花④油菜C.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棉花D.①棉花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11.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庞大,主要原因是A.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B.我国人口有13.40亿,人口基数大C.城市化进程快D.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的结果12.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征匹配,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13.读图,当暴雨发生时,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A.甲地区B.乙地区C.丙地区D.丁地区14.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其重要的地理意义是()①对外联系方便②海洋资源丰富③海洋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丰富④海洋阻隔不利对外开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5.读图,我国某地区人口统计图,从1990年到2020年间人口数量的变化是()①总人口数量在逐年减少②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较快③幼年人口数量逐年下降④壮年人口数量逐年下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6.读“中国政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领土最南端是()A.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B.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C.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2、“当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黑夜时,乌苏里江已经是撒满了阳光”,此话说明()A.我国陆上疆界长,邻国数量众多B.我国海上疆界长,领海范围相当广大C.我国领土东西跨度大,东西端时间差异大D.我国领导南北跨度大,南北部季节差异大1、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A.热带B.寒带C.北温带D.南温带17.青藏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受A.季风影响B.纬度位置影响C.海陆位置影响D.地势高低影响18.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C.阳光、土地、水、草原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19.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中心的主要条件是( ) 。
A.人口稠密,矿产资源丰富B.有稳定的工业原料来源和销售区C.科技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全面D.气候条件适宜,环境优美20.在现代运输工具中,速度最快的是()A.飞机B.火车C.船舶D.汽车21.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既临海又临国界的是()A.辽宁省B.吉林省C.云南省D.西藏自治区22.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各大城市相继推出“共享单车”后,“共享雨伞”也来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只考虑降雨,“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城市是A.广州B.兰州C.拉萨D.北京2、“共享单车”和“共享雨伞”的推出,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是A.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B.绿色出行,提高资源利用率C.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D.增加就业,加速工业现代化23.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A.南半球、西半球B.北半球、东半球C.南半球、东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2、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A.亚洲的西部、东临太平洋B.亚洲的东部、西临太平洋C.亚洲的东部、东临太平洋D.亚洲的西部、西临太平洋3、关于我国位置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温带B.小部分国土位于热带C.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D.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小24.读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年降水量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反映哈尔滨年降水量变化的是()A.a B.c C.d D.b2、a、b两个城市降水变化特点()A.雨季来的晚,结束早B.雨季来得晚,结束晚C.雨季来得早,结束D.雨季来得早,结束晚25.读“环渤海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A和B是我国两大工业基地,其共同点不包括()A.水陆交通便利B.水资源丰富C.矿产资源丰富D.重工业较发达2、与AB两大工业基地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主要优势是()A.交通更加便利B.矿产资源更加丰富C.科技力量更加雄厚D.轻工业发达26.读“中国沿北纬32°线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出我国的()A.地形类型特征B.地势特征C.大陆轮廓特征D.地理位置特征2、该剖面线经过的区域()A.河流发源于西部,东流入海B.水汽易深入西部高原C.山脉能够阻挡冷空气的南下D.东部平原有丰富水能3、图中人口稠密区所处的地形区有()①长江中下游平原②青藏高原③四川盆地④横断山脉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三大经济圈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高水平,也担负着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任。
1、图示两工业基地发展的共同有利条件是A.区内能源丰富,交通便利B.人口密集,消费市场广阔C.工业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D.便与引进外资,科技人才众多2、有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B.我国最大的林、牧、渔业基地C.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D.杭州是该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随着浦东新区的开发,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28.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政策,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10万多册。
据此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课本的循环使用,对下列哪种资源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A.煤炭资源B.石油资源C.土地资源D.森林资源2、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②⑤3、图中①山脉的走向为()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4、山脉③北侧的地形区是我国最大的盆地()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29.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山脉属于我国地势分界线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有关四座山脉叙述正确的是()A.①山脉上有世界最高峰B.②山脉两侧地形类型相同C.③山脉为西北——东南走向D.④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上30.被称为“黄金水道”的河流是A.长江B.黄河C.珠江D.塔里木河二、解答题31.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读图1,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四个城市均位于我国________区(填季风或非季风)。
(2)读图2,四个城市降水多集中在________季。
(3)图2中,A、B、C、D四幅图,表示北京降水和气温特征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
(4)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迎来“迎春花市”;盛夏之夜,两地均举办“清凉盛夏”主题活动。
根据图2的气温曲线分析,我国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________,夏季________。
(5)夏季青藏高原比较凉爽的原因是:________。
(6)酒泉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是我国航天发射基地,该地区有利于航天发射的条件:地形方面:________;气候方面:________;人口方面:________。
32.读“我国气候分布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b、d两地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_______。
(2)d地分布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气候,农业以___________为主(填种植业或畜牧业)。
(3)从干湿地区看,b地属于___________;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__。
(4)图中b、c两地气候气温与降水分配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3.我们伟大的祖国,地理位置优越,国土辽阔,人口众多。
读图并结合已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陆上相邻的国家有14个,其中邻国①是____。
(2)图中省区B是____(名称),C是____(名称);D省的行政中心____;E省的美称为“春城”;其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
每年4月该地主办的传统节日____。
古人流传“五羊衔谷,萃于楚庭”主指今天的____(城市)。
(3)长江三角洲被称为“鱼米之乡”,试分析原因;“小三江”的大米以其营养高、环保生态、“品质”高在威海超市倍受青睐,请从地理角度分析东北大米“品质高”的原因。
(至少2点)____。
34.读“中国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脉:①____②____。
(2)③是我国最大的平原____,④是世界最高的高原____。
(3)陆上邻国:A____;B____。
(4)隔海相望的国家:C____。
(5)D是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隔____(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6)海域E是____。
35.读“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和夏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所代表的区域,表示季风区的是____(A/B)。
(2)A、B两大区域界线大致经过的山脉中,呈东北—西南走向是____,此山也是我国地势第____和____级阶梯的分界线经过的山脉。
(3)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来自海洋的偏____ (南或北)风,此季风进退“失常”时往往会给我国造成____和____灾害。
(4)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不均,时间上主要集中在____季,因此,我国夏季气候特征是____(高温多雨/寒冷干燥)。
(5)夏季风很难到达B地区的主要原因(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