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八年级上学期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一、选择题1.我国“百川东入海”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复杂多B.降水东多西C.地势西高东低D.气候复杂多样2.利用手机下单,随时租借、随时归还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的一种新兴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

关于这种绿色出行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低碳出行,有利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B.缓解城市公共交通压力C.为居民提供一种新的出行方式D.侵占城市大量交通主干道3.我国陆地面积的大小和在世界的位次分别是()A.约960万km2一B.约960万km2三C.约998万km2一D.约937万km2三4.鲁菜、川菜、湘菜是我国著名的菜系,其正宗来源地应分别是()A.山东省、广东省、湖南省B.山东省、四川省、湖北省C.山东省、河北省、湖北省D.山东省、四川省、湖南省5.下图是中国地形类型构成示意图,该图反映我地形的特点是()A.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广大B.地形多种多样,高原面积广大C.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D.地形多种多样,盆地面积广大6.关于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集中产区分布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7.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C.干旱主要分布在南方地D.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8.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

读图关于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B.黄河②处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C.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入,其中③是湘江D.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④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9.我国疆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其重要的地理意义是()①对外联系方便②海洋资源丰富③海洋带来大量水汽,沿海地区降水丰富④海洋阻隔不利对外开放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多,西部干旱地区人口少;平原、盆地人口多,山地、高原人口少;汉族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这说明了我国A.人口地区分布不均B.人口增长速度较快C.人口总量减少D.人口素质不高11.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A.土地条件的显著差异B.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C.种植习惯的显著差异D.技术条件的显著差异12.下列自然文化遗产与所在省区的连线不正确的是:A.九寨沟——四川省B.秦始皇陵兵马俑——山西省C.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D.平遥古城——山西省13.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是()A.交通运输业B.农业C.工业D.旅游业14.下列关于机器人制造业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属于传统重工业②其技术和产品应用前景广阔③对我国工业起到巨大推动作用④其核心完全依赖发达国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为解决水、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下列措施正确的是()A.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应扩大耕地面积B.北方地区相对缺水,应大力缩小耕地面积C.南水北调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D.节水与区外引水相结合是北方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长远之策16.读我国局部区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经过济南的铁路线是()A.①B.②C.③D.都不经过2、下列由青岛港运往海口的农产品,可能性最小的是()A.小麦B.甘蔗C.苹果D.棉花3、②线自北向南依次经过:()A.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B.寒温带暖温带亚热带C.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D.黄河淮河长江17.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C.阳光、土地、水、草原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18.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A.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B.非季风区的盆地边缘C.西部高原及山地地区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19.在现代运输工具中,速度最快的是()A.飞机B.火车C.船舶D.汽车20.读我国某地区地形类型比例表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各题。

1、该地区最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A.平原B.丘陵C.中、低山D.高山2、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B.酸雨C.全球气候变暖D.水土流失21.下图为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953-2015年,我国人口增长变化()A.增长速度一直在增加B.增长速度一直在下降C.1965 - 1982年增长速度最怏D.每年增长的数量在减少2、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调整。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B.人口总数在减少C.人口分布不均匀D.已不需要“计划生育”3、下列漫画中,能反映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是( ) A.B.C.D.22.读我国某土地利用类型(阴影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设用地2、图示阴影区最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石漠化B.耕地面积减少C.土地盐碱化D.草场退化23.读北京、武汉、广州和哈尔滨年降水量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反映哈尔滨年降水量变化的是()A.a B.c C.d D.b 2、a、b两个城市降水变化特点()A.雨季来的晚,结束早B.雨季来得晚,结束晚C.雨季来得早,结束D.雨季来得早,结束晚24.读下图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我国工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B.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C.东、中、西部地区工业中心分布均匀D.中部地区工业中心稠密2、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③是()A.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B.京津唐工业基地C.辽中南工业基地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25.下面分别为辽中南、长江三角洲工业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对比两大工业区,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的最大优越条件是A.市场广阔B.交通便利C.矿产丰富D.科技发达2、以下工业部门中,最适合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的是A.纺织工业B.食品加工业C.玩具制造业D.钢铁工业3、在自然资源方面,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与辽中南相比,不占优势的是A.平原广阔B.河网稠密C.煤、铁资源丰富D.沿江靠海26.读“我国东部地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甲B.乙C.丙D.丁2、我国东部地区四个城市的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图,共同特点为雨热同期,原因是()A.大陆性气候显著B.季风性气候显著C.海洋性气候显著D.地形复杂多样27.读贵州某山地景观素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村寨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坡,最主要的原因是A.气候凉爽,且免受洪水威胁B.降水较多,取水方便C.靠近梯田,生产方便D.免受战乱和盗贼侵扰2、该地梯田A.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B.位于山地的北坡C.主要种植水稻D.机械化生产方便28.近几年来,许多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政策,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10万多册。

据此和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课本的循环使用,对下列哪种资源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A.煤炭资源B.石油资源C.土地资源D.森林资源2、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在图中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②⑤3、图中①山脉的走向为()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4、山脉③北侧的地形区是我国最大的盆地()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29.下图为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内流区的河流相比,我国外流区的河流A.水流平缓B.水位季节变化小C.流量大D.无结冰期2、下列四条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A.①B.②C.③D.④3、影响我国内流区河流流量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温C.夏季风D.冬季风30.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措施是()A.节约用水B.修建水库C.跨流域调水D.植树造林二、解答题31.读“我国主要山脉和主要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脉M和河流R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中山脉M是________,河流R是________,它们是我国________地区和________地区的分界线。

(2)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图中P海为________,Q海为________。

(3)我国沿海地区集中了沪宁杭、辽中南、京津唐和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图中①为________工业基地,②为________工业基地,③为________工业基地,④为________工业基地32.探究学习是同学们在学习中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式。

请按下面探究程序,完成探究过程。

探究主题:影响河流的主要因素探究资料:相关地图尝试探究:(1)地形对河流的影响我国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原因是______。

许多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在河流流经的阶梯交界处,是因为_______。

(2)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主要原因是______。

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______(大于、小于)以北的河流。

(3)植被对河流的影响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属于______(干湿地区),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

归纳总结:河流的特点,可以从流向、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而这些河流特点与______、______和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33.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图1)和“长江流域20世纪不同年代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变化”(图2),回答问题。

(1)图1中,甲、乙两区域相比,____(甲、乙)夏季平均气温低,影响因素是____。

(2)乙区域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请写出长江为“鱼米之乡”的形成所提供的优越条件:____、____。

(两方面)(3)长江中下游沿岸人口密集,城市众多,中游的____市有“九省通衢”之称,下游的____市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4)结合“图表2”,各用一句话依次描述,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和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情况:____,____。

为了使长江流域水清、地绿,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34.读“京津冀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等众多国家机关所在地,说明北京是全国的___________中心。

(2)北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条件是(________)A.科技力量雄厚 B.气候宜人,环境优美C.水资源丰富 D.畜牧业发达(3)连接两地区的铁路干线名称是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