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


二、阳历、阴历
以地球公转周期为一年的历法是阳历。以朔望月为 一月,平年十二月为一年,三年左右闰一个月,使 历年的平均天数与阳历一年的天数相等,这样的历 法是阴历,实为阴阳历(以月象为依据表现为 “阴”,同时置闰使历年的平均天数与阳历一年的 天数相等,表现为“阳”,所以叫“阴阳历)。 我国古代的历法是阴阳历,一般称为阴历。纯阴历 的年与地球运行的周期不合。纯阳历的月与月象不 合。阴阳合历,则月与月象一致,年与地球运行的周 期一致。
第二节 历法
一、日、月、年 • 、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实为地球 自转一周),月亮圆缺的周期为一月(实为月亮绕地 球一周),太阳往返于黄道一周天为一年。 • 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 29.530588 天。按阴历大尽 一月三十天,小尽二十九天,十二个月为一年,则一 年为354天。而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242216 天,显然,十二个月不到一个地球公转周期。这是个 矛盾,古人用置闰来解决这个矛盾,三年一闰还不够, 五年闰两次,但五年闰两次又多了些,后来规定十九 年闰七个月,这样有的阴历年头是十三个月。



宿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斗牛


宿
兖州
虚危
豫州
室壁 奎娄
幽州
胃昴毕
江州
觜参
扬州 益州

宿
青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并州
徐州
冀州
井鬼 柳星张
翼轸

雍州
三河
荆州
• • • • • •
次 国 次 国 次 国
星纪 玄枵 娵訾 降娄 吴越 齐 卫 鲁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赵 晋 秦 周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楚 郑 宋 燕
第一节 天文
• 天文学是在对天象观测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在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需要, 人们靠观察星星来辨别月令、节气,这 样就促进了天文知识的发展。今天,为 了读懂古书,需要大体了解古人关于天 文星象的知识。
一、三垣
• 三垣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 以北极星为中心,集合周围各星合为一 区,叫紫微垣。 • 紫微垣以南是太微垣,太微垣以南是天 市垣。
六、纪日纪时法
【纪日法】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 (1)序数纪日法。 • 如《梅花岭记》:“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 刀自裁。”《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月 半墙。…‘三五”指农历十五日。《〈黄花冈 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 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六、纪日纪时法
五、十二次
• 十二次
1星纪 2玄枵 3娵訾 4降娄 5大梁 6实沈
二十八宿
斗牛女 女虚危 危室壁奎 奎娄胃 胃昴毕 毕觜参井
十二次
7鹑首 井鬼柳 8鹑火 柳星张 9鹑尾 张翼轸 10寿星 轸角亢氐 11大火 氐房心尾 12析木 尾箕斗
二十八宿
六、星的分野
宿 国 宿 国 宿 国 角亢 氐房心 尾箕 斗牛 女 郑 宋 燕 越 虚危 室壁 奎娄 胃昴毕 觜参 齐 卫 鲁 魏 井鬼 秦 柳星张 翼轸 周
• (2)干支纪日法。 • 如《殽之战》:“夏四月辛巳,败秦军 于殽。’“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 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六月丁丑”, 即农历六月九日;《登泰山记》“是月丁 未”,指这个月的十八日。古人还单用 天干或地支来表示特定的日子。如《礼 记· 檀弓》“子卯不乐”,“子卯”,代指 恶日或忌日
节气
中气 十二次
降娄 大梁 实沈 鹑首 鹑火 鹑尾 寿星 大火 析木 星纪 玄枵 娶訾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 雨水
五、月相
阴历按月相分月,往往用月相来记一月中的时间。
• 朔 每月初一。“朔”是个会意字,是“迎月”的意思,“屰”即“逆”, “迎”的意思。 • 望 每月十五日(有时是十六日),即满月。这时,地球运行到月亮与太 阳中间,月亮与太阳一升一落,遥遥相望,故称“望”。在地球上看月亮 为满月。 • 既望 望日的后一天。已经过了“望”,故称“既望”。 • 魄 月十六日以后所生的阴影。魄,通霸,表示月亮开始变黑。《增韵》: “月体黑者谓之霸。”哉生魄:月刚刚产生阴影,指十六日,哉,初。既 生魄:在十六日后,月已经产生较多的阴影。 • 晦 每月最后一天。 • 上弦 每月初七八,月上缺如弓弦向上。 • 下弦 每月二十三四,月下缺如弓弦向下。
三、赤道、黄道
• 太阳在天空中的运 行轨迹叫黄道,黄 道的中心线是赤道。 • 在天文图中,0° 是赤道线,赤道南 24°到北24°是 黄道。 • 黄道线在赤道上下 摆动就分出四季、 十二月、二十四节 气
四、四象二十八宿
• 东方苍龙七宿 • 角亢氐房心尾箕 • 北方玄武七宿 • 斗牛女虚危室壁 • 西方白虎七宿 • 奎娄胃昴毕觜参 • 南方朱雀七宿 • 井鬼柳星张翼轸
二、七政
• 七政指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星,又叫七 曜。 • 金、木、水、火、土是五个行星,合起来称为五纬。 • 金星古称“明星”,又称“太白”,特别明亮。金 星黎明时出现在东方,叫“启明”;黄昏时出现在 西方,叫“长庚”。 • 木星古称“岁星”。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 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因此就以木星每年 所在位置纪年,如“岁在鹑火”、“岁在星纪”。 • 水星古称“辰星”。 • 火星古称“荧惑”。 • 土星古称“镇星”或“填星”。
三、四季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又称四时) 一季三个月,相应地分为孟、仲、季 夏历正月、二月、三月等十二个月依 次叫做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 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 仲冬、季冬。
四、二十四节气
月份
• • • • • • • • • • • •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正月
• (3)月相纪日法。 • 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 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 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 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 一天叫晦。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 也”;《五人墓碑记》“在丁卯三月之望”;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 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 • (4)干支月相兼用法。 • 干支置前,月相列后。如《登泰山记》: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