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浅探
(吉林省双辽市第二中学136400)
【摘要】在面临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情况下,高中化学新课
程又该如何解决矛盾呢?在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的课程改革浪
潮中,需要对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冷静反思。
【关键词】有效课堂;有效教学;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2)06-0070-01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
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
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
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
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高中化学
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
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
的发展,人们才明确地提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
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
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
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
二、传统教学中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分析
2.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熟能生巧”的理念逐渐演变成“熟能生厌”
的现实,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
得也辛苦。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课堂教学死气沉沉,教学效
率低下。教师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靠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弥补课堂教学没有完
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学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学生的
发展,这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核心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
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
种发展,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发展状态。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
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学生学
习效率的低下,进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2.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
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
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
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
动的转换是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4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
听的固定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
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我们并不认为传
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就是低效或者是无效的,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式就是有效的,但我们认为,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
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是提高教学质量
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新课程理念下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3.1师生交流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交流互动是主体间的
相互联系与能动的反映,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
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
同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分享思维、经验和知识,
彼此交流情感、体验,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求得了新的发展,从
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3.2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自身发展是有规律的。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
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
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
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的确都
潜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
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
差异性,肯定有许多不足之处,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这
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首先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学生不是单纯的
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
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
的舞台。其次是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性,学生由于受不同遗传因素、
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正所谓“人
心不同,各如其面”。
3.3“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创设有效教
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
展学生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
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的师生关系。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理念决定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
均处在课程中,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建者,他们共
同参与积极开发,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
3.4组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系统,构建课程整合网上协作
教学模式。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以促进
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
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
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
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
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
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
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新课理念下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4.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
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
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
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4.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
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因而化学教学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实施生活
化教学。
4.3信息化教学策略。 当今社会下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
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则必须实施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策略最
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简单机械的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
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
能力。
4.4探究性教学策略。 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
展的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
地学习。
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
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
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允许学生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通过这样的教
学,能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