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简介
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主要是前两类, 发达国家的公共政策主要是前两类,发 展中国家的公共政策中还包括产业政策
2.3 产业组织理论流派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学派及其理论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2
3
2.3.1 产业组织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3.2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学派及内容
一、 哈佛学派的主要论 Harvard School
1、SCP范式 、 范式 Market structure
“结构 结构——行为 行为——绩效”范式 绩效” 结构 行为 绩效
Market conduct
主要以进入壁垒、 主要以进入壁垒、市场集中 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度、产品差异化等指标来衡量。 哈佛学派建立了完整的产业组织理论 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 体系,在分析方法上重视实证分析、重 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视市场结构的作用。
其理论主张对美国 司法部兼并准则和 反垄断内容的出台 起了重要作用, 起了重要作用,这 类准则对各类兼并 采取了采取了严厉 的制裁措施
二 、芝加哥学派 (CHICAGO SCHOOL)
信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 信奉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反对政府 过多干预
1968年施蒂格勒的 年施蒂格勒的 名著《产业组织》 名著《产业组织》一 书的问世, 书的问世,标志着 芝加哥学派在理论 上的成熟。 上的成熟。
组织理论是与管理学科联系较为密切的经济学 科)
有助于政府认识和评价产业的总体竞争状 制定切合实际的竞Biblioteka 政策。 况,制定切合实际的竞争政策。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2.1.2 产业组织学与微观经济学
联系
微观经济学是产业组织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是产业组织学的基础。
区别
微观经济学侧重于研究完全竞争和完全 垄断 而产业组织学则研究不完全竞争,更接 而产业组织学则研究不完全竞争, 近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 寡占) 近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寡占)
产业组织学的中心内容
市场势力( POWER) 市场势力( MARKET POWER):厂商拥有 的使定价高于成本(边际成本) 的使定价高于成本(边际成本)的能力
(1) 是否存在市场势力? 是否存在市场势力?
企业行为
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市场势力? (2) 企业如何获得和保持市场势力? 专利、战略、设置进入障碍 专利、战略、
2.3.3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研究重心 分析框架 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
改变了单向和 静态的研究模式 强调企业行为对 强调企业行为对 市场结构的反作 用和市场运行状 况对企业行为进 而对市场结构的 影响
广泛吸取了现代 微观经济学的新 进展, 进展,修正了正 统产业组织理论 基于新古典主义 基于新古典主义 的理论假设
Market performance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 S-C-P PARADIGM (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
市场行为 市场结构 市场绩效
Market structure
Market Conduct
Market Performance
•指在特定的市场中 , 企 指在特定的市场中, 指在特定的市场中 业间数量、 业间数量、份额和规模上 的关系以及由此而决定的 竞争形式, 竞争形式,是反映产业组 织竞争性质和垄断程度的 基本要素。 基本要素。
1938年 年
1939年 年
1940年 年
梅森( 梅森(E·S· Mason) ) 在哈佛大学建立了一 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 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 对市场竞争过程, 对市场竞争过程,组 织结构、 织结构、竞争行为竞 争结果进行研究
梅森提出了产业组织 理论的理论体系和研 究方向,并在1939年 究方向,并在 年 出版了《 出版了《大企业的生 产价格政策》 产价格政策》一书和 一批关于产业集中度 的资料
结构-行为-绩效(SCP) 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范式
结构S 结构
• 买者与卖者的数量 和规模 • 产品差异 • 进入(退出)障碍 进入(退出) • 垂直一体化 • 多样化经营
行为C 行为
• 定价行为 • R&D • 投资 • 广告 • 竞争行为 • 购并 • 串谋
绩效P 绩效
• 产品质量 • 技术进步 • 利润率 • 效率 • 增长 • 股东价值
绩效起决定作用, 绩效起决定作用,不同的企业效率形成不同 的市场结构;如果一个企业出现高效率的话, 的市场结构;如果一个企业出现高效率的话, 完全可能是该企业高效率的结果, 完全可能是该企业高效率的结果,而不是垄断 势力的作用
反垄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率, 反垄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率,即社会 福利的最大化。是保护竞争, 福利的最大化。是保护竞争,而不是单纯保护 竞争者,维持竞争者的数量。主张消极的反托 竞争者,维持竞争者的数量。 拉斯政策
在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 在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企业追求规模经济 所导致的集中度上升, 所导致的集中度上升,不是形成垄断的直接 原因,政府以利用规模经济的名义对产业进入 原因, 的限制才是垄断的原因所在
2、新奥地利学派的政策主张
新奥地利学派是市场万能主义者, 新奥地利学派是市场万能主义者,信赖市场的自组 织能力, 主张市场可以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 织能力 , 主张市场可以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 , 对各种 反托拉斯的法规和制裁措施持否定的态度; 反托拉斯的法规和制裁措施持否定的态度; 政府作为管理社会公共资源的机构, 政府作为管理社会公共资源的机构,不必去关心企 业是否垄断了稀缺资源, 业是否垄断了稀缺资源 , 而要重视的是企业是否拥有 支配潜在的竞争者的权力, 支配潜在的竞争者的权力 , 尤其是借助法律和制度形 成的权力。 成的权力 。 不要让被政府管制的垄断成为被政府保护 的垄断; 的垄断; 政府应把供给交给市场机制。 政府应把供给交给市场机制。
第二章.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背景知识
什么是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内容 产业组织理论流派
(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 产业组织: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 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 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 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研究对象:是各产业内厂商之间的关系, 研究对象:是各产业内厂商之间的关系,主要 研究厂商、产业和市场为什么以现有形式组织起 研究厂商、 来,这样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如何影响市场的运行 和绩效。 和绩效。
第一 阶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 阶段: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罗宾逊(Robbison) 罗宾逊
《垄断竞争理论》 垄断竞争理论》
张伯伦(Chamberlin) 张伯伦
马歇尔冲突
马歇尔 (Marshall)
《国富论》 国富论》
亚当·斯密 亚当 斯密(Adam Smith) 斯密
第二阶段: 20世纪三十年代——七十年代 世纪三十年代—— 第二阶段: 20世纪三十年代——七十年代
完全竞争
完全垄断
2、哈佛学派的政策主张
1
2 制定严格的反垄断 制定严格的反垄断 政策,完善维护公 政策, 平竞争的法律体系。 平竞争的法律体系。 法规包括禁止卡特 禁止垄断行为、 尔、禁止垄断行为、 限制横向企业间的 合并与兼并、取消 合并与兼并、 歧视性价格等内容
3
主张维护企业间的 竞争活力, 竞争活力,发挥市 场机制的作用, 场机制的作用,以 最大限度地满足市 场需求和推动技术 进步。 进步。
克拉克( 克拉克(J·M·Clark) ) 发表了《论有效竞争 发表了《 的概念》 的概念》对产业组织 理论的发展和体系的 建立也产生了重大影 响,提出了有效竞争 的基本概念和标准
标志性作品
1957年 梅森出版论文集《 1957年,梅森出版论文集《经济集中和 出版论文集 垄断问题》 垄断问题》,指出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依靠 实证与制度研究同时,还需要更一般的分 实证与制度研究同时,还需要更一般的分 析结构。 析结构。 1959年 贝恩出版《产业组织》 1959年,贝恩出版《产业组织》,被推 出版 崇为产业经济学经典著作, 崇为产业经济学经典著作,提出了著名的 结构——绩效”范式。 绩效” “结构 绩效 范式。
市场绩效 (3) 市场势力的结果是什么? 市场势力的结果是什么? 结果是什么 转移效应 分配无效率 生产无效率 寻租: 寻租:企业为了影响政策制定者而 耗费的没有用于生产的资源
(4) 公共政策对市场支配力是否起作用
规制政策(regulation 规制政策(regulation policy) 反垄断政策(antitrust policy,竞争政策 反垄断政策(antitrust policy,竞争政策) 竞争政策) 产业政策(industry 产业政策(industry policy)
2.1 什么是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是一个产业内部 研究的是一个产业内部 企业的行为和由此导致的相互之间的 企业的行为和由此导致的相互之间的垄 和由此导致的相互之间的垄 断竞争关系, 断竞争关系,以及这种垄断竞争关系如 何影响一个产业的市场绩效. 何影响一个产业的市场绩效. 基本线索:竞争、 基本线索:竞争、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 系和矛盾。 系和矛盾。
三、新奥地利学派 NEOAUSTRIAN SCHOOL
认为必须对市场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 认为必须对市场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 在“过程”中认识竞争和企业家的作用 过程” 1、新奥地利学派 、 的主要理论观点 (米塞斯和哈耶克 是两位代表人物) 是两位代表人物) 分析了可能形成垄断的因素。 分析了可能形成垄断的因素。认为除了对 天然资源的垄断外, 天然资源的垄断外,其他因素都不能形成 长期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