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楼梦》重点情节背诵记忆法梳理(教师上课用)

《红楼梦》重点情节背诵记忆法梳理(教师上课用)

《红楼梦》重点情节的梳理第1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内容简介/主要情节和重要细节】1、石头记。

女娲炼石补天,所炼之石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已通灵性,因未被选中补天常悲伤自怨。

一日,听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谈及红尘中荣华富贵,心切慕之,二仙师见其可爱,便将它携至繁华的尘世走了一遭。

不知多长时间以后,空空道人经过这里,见石上刻着它那番经历,便从头到尾抄下,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又由东鲁孔梅溪改名为《风月宝鉴》,最后因曹雪芹在悼红轩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回,则题名曰《金陵十二钗》。

2、甄士隐梦幻识通灵(木石前盟)/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曾灌溉绛珠草,使其久延岁月,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携带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下凡造历,绛珠仙草为报答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

决定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甘露之恩。

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3、姑苏阊(chāng) 门外有个葫芦庙,乡宦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居住庙旁,可怜寄居庙内的穷儒贾雨村(谐音假语存),与他成为志同道合的朋友,某日,贾雨村造访甄士隐,无意中遇见甄家丫鬟娇杏,以为娇杏对其有意。

中秋时节,甄士隐于家中宴请贾雨村,得知贾雨村的抱负后,赠银送衣以作贾雨村上京赴考之盘缠,第二天,贾雨村不辞而别便上路赴考。

元宵之夜,甄家仆人霍启在看花灯时,不慎丢失了甄士隐唯一的女儿甄英莲(谐音真应怜)。

三月十五日,葫芦庙失火祸及甄家。

甄士隐带妻子投奔如州岳丈封肃,遭白眼,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又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

甄士隐真正走投无路了。

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跛足道人走过来,嘴里叨念着一些词句。

士隐听了便问道人,知道是《好了歌》之后,便将《好了歌》解注作答。

经道人指点后,甄士隐彻底醒悟,便随之出家了。

●本回以甄士隐为主线:①梦一道一僧,闻“还泪之说”/木石前盟。

(看第98回回目“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②资助贾雨村→③祸不单行→④投奔岳父→⑤遇跛足道人,出家。

●问读:“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该词中有隐语,请找出具体说说它们分别暗示着何人何事?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内容简介】1、贾雨村上京赴考,果然高中,官封如州知府,其寻访甄士隐报恩不得,纳娇杏为妾,生一子,不久扶正。

2、贾雨村后因恃才侮上被参,惨遭开革。

3、把家小安顿后,贾雨村游历四海,至淮扬病倒,盘缠不继,经朋友推荐,教巡盐御史林如海之年幼独女林黛玉念书。

一年后,林黛玉之母贾敏病逝。

4、某日,贾雨村与旧识古董商冷子兴相遇,冷子兴于酒席中向贾雨村讲述了金陵贾府的情况。

//谈论宝玉衔玉而诞,聪明淘气,不喜读书,却爱与女孩玩耍,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宝玉抓周。

谈论邪正二气及大仁大恶之人。

//席后,两人正欲离开,一人从后追来并向贾雨村报喜。

●以贾雨村为主线简述故事情节:1、复职纳妾→2、被参革职→3、家庭教师→4、巧遇冷子兴(有关贾府及宝玉)●问读:“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暗指何人何事?●说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参考示例】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三、介绍了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第3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宝黛初会【内容简介/主要情节和重要细节】1、贾雨村遂请林如海转托其妻兄贾政推荐自己复职。

林如海为贾雨村写荐信,并托贾雨村护送其女林黛玉远赴金陵。

贾政帮忙,贾雨村得任金陵应天府。

2、林黛玉听从外袓母的安排,投居于荣国府。

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

林黛玉相继与贾母、大舅母(贾赦之妻邢夫人),二舅母(贾政正室王夫人)、珠大嫂子(表嫂)、贾赦庶女迎春、贾政庶女探春、贾珍之胞妹惜春、贾赦之儿媳妇王熙凤见面,又拜会两个舅舅,未见。

后见到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3、宝黛初会。

宝黛二人一见如故,似曾相识,宝玉给黛玉起表字为“颦颦”。

宝玉因见美如天仙的表妹黛玉没有玉,认为玉不识人,便砸自己的通灵宝玉,后经贾母哄说黛玉原来有玉,只是被她的母亲带走了,才不生别论。

//第二天,林黛玉早起请长辈安时,见王夫人正查看其兄王子腾的来信,信中转告王夫人之妹薛夫人之子薛蟠倚财仗势杀人一案。

●请简述《红楼梦》“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

(5分(5分)①贾雨村因贪酷而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黛玉读书。

②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东家向荣国府求助。

③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

④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⑤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补授应天府。

●在黛玉前熙凤的表现——未见黛玉,高呼来迟;见面赞其标致,如贾母嫡亲孙女;为黛玉年幼失母拭泪;贾母责备,忙转悲为喜;边安顿黛玉,边向丫鬟仆妇下令;王夫人找缎子给黛玉做衣服,她说早已想到,备好。

(圆滑)●林黛玉进贾府①黛玉母亲病逝,贾母多次催促,黛玉含泪抛父随贾雨村进京。

(原因)②见贾母等亲戚(贾母→舅妈、表嫂→迎春三姐妹→见熙凤→拜见二个舅舅→见宝玉)③宝黛初会/(似曾相识→起表字为“颦”→宝玉摔玉→贾母哄骗→不生别论)第4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内容简介】见《效率》第四页9.(注意“薄命女”“薄命郎”“葫芦僧”指谁,贾雨村谨慎、虚伪、阴险狡猾的特点)●护官符的内容含义。

●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必读)判词与红楼曲的人物所指及命运(见先前讲义)第6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京官后代王狗儿已沦落乡间务农,因祖上曾和王夫人联宗,便让岳母刘姥姥到荣国府找王夫人打秋风(指假借名义、利用关系向人索取财物赠与)。

先找到以前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经她引见,见到了王熙凤,凤姐知她来意,先说贾府表面风光,却大有难处,刘姥姥以为求助无望,可凤姐还是施舍了二十两银子,刘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第8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探微恙互看金玉』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

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

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

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

(癞头和尚曾说,有金的要配有玉的,成为宝玉宝钗的婚姻预言。

)第12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因林如海得病,贾琏带黛玉去姑苏,他的族弟贾瑞调戏凤姐,被凤姐百般捉弄而死。

第13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第14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简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情节。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

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风姐协理。

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

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

第15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净虚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

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

//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假借贾琏名义,送信给主审官逼婚。

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

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大观园来历——贾政之女贾元春被加封嫔妃,皇帝特许贾府建造省亲别院。

贾府大兴土木,历时半年建成,后元春回家省亲,赐名“大观园”。

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大观园空闲,特下谕令年轻弟妹们进园入住。

元妃省亲——贾政的大女儿元春入宫多年,被封为妃。

为迎接元妃省亲,贾府大肆铺张,建造豪华的大观园。

元宵节元妃省亲归来,骨肉相见,千言万语,化作辛酸泪。

宝玉见了阔别七年的大姐,洒泪痛诉思念情。

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

(“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黛玉替宝玉作《杏帘在望》)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共读西厢——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沁芳闸桥边偷偷阅读《西厢记》(《会真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等。

(结果:两人一起去葬花)“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

”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宝钗扑蝶: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来要寻别的姊妹去。

这时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

宝钗遂取出扇子来扑蝶。

只见那一双蝴蝶穿花度柳,引的宝钗蹑手蹑脚,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隔窗听见了小红和坠儿的私房话,使用了“金蝉脱壳”法,嫁祸黛玉,使得开窗后被惊的小红和坠儿,都真以为是黛玉听了她们的绝密隐私。

)宝黛误会:宝钗、黛玉一前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

晴雯以为是丫鬟,正生气不给开门,还说是宝玉吩咐的。

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黛玉产生误会,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哭了半夜。

次日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不知为何。

黛玉独自在幽僻处葬花吟诗。

宝玉遇着,做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黛玉葬花:黛玉访宝玉吃了闭门羹,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产生误会,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

时值暮春时节,祭饯花神之日,黛玉独自一人荷锄来到昔日的葬花冢,有感于春光易逝恰如自己红颜易老,又想到自己寄人篱下,唯一的知己宝玉似乎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不禁感花伤己,含泪葬花,吟《葬花吟》,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落花,是黛玉一生不幸遭遇的概括。

黛玉第一次葬花是因宝玉要把落花丢进水里,黛玉怕它们流到臭水沟受到玷污,所以葬花。

第二次是因误会宝玉,借葬花以抒发对自己命运的哀叹。

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第30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龄官划蔷痴及局外盛暑中午,宝玉闲着无事,来到王夫人房内见丫头金钏儿在旁为母亲捶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