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F0.3-0.09-AIII锅炉维修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东营市利津第二中学的LSF0.3-0.09-AIII锅炉是济南长清锅炉厂生产的内燃反烧式火管燃煤锅炉。
设备出厂编号LD9603011;制造日期:1996年06月,投用日期1996年10月,因在2006年07月锅炉压力检验所定期检验时,发现1处在炉壁焊接一根Φ57外接管道,造成炉壁结构破坏现象,需要修复。
1.2锅炉现场维修由山东四方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
1.3工程主要施工内容:
1.3.1锅炉炉壁Φ57外接管道部位拆除。
1.3.2锅炉炉壁修复、试压。
1.4工程施工工期:本台锅炉计划于2006年07月26日开工,2006年08月03日竣工。
二、施工准备
2.1首先组织编制锅炉安装施工方案及特种设备安装告知书,派专人携带“规程”规定的有关资料到锅炉使用单位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锅炉安装施工审批和备案手续。
2.2制定具体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确定相应的质量检验措施及检测手段。
2.3组织以锅炉维修为主的施工班子。
配齐以管工、钳工、焊工、电工、仪表工各类专业施工人员,按计划提前进入施工现场(人员配备详
见告知书)。
2.4根据本台锅炉维修需要配备相适应的施工机具并提前运至施工现场(施工机具表附后)。
三、施工部署
3.1根据锅炉维修工程的特殊要求和施工工艺规定进行部署。
3.2锅炉维修施工工艺程序:
锅炉炉壁部位检查——锅炉炉壁外接管部位拆除——锅炉炉壁部位清口(打坡口)——锅炉炉壁部位焊接——水压试验——烘炉、煮炉、负荷试运行——整体交工验收:
3.3锅炉维修施工的技术要求和质量验收依据。
3.3.1劳人锅[1996]276号《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3.2 GB50273-1998《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3.3 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3.4 GB50236-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3.5 GB50275-98《压缩机、风、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3.6GB11345-89《钢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公级》
3.3.7GB3323-87〈〈钢熔化焊接接头射线相质量分级〉〉
3.3.8JB/T1624-94〈〈锅炉水压实验技术条件〉〉
四、锅炉维修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
4.1锅炉炉壁部位拆除:
将锅炉炉壁外接管道用气割拆除,并切割成200*200mm,打好坡口。
4.1.1利用角磨机将200*200毫米坡口打磨光滑。
4.2管道焊接工艺
4..1要求
4.1.1.1本台锅炉烟管承压部位的炉壁焊接,必须由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考试合格并取得相应合格项目的焊工施焊。
4.1.1.2本台锅炉炉壁焊接采用手工电弧焊。
4.1.1.3焊接设备使用交流电焊机,设备性能及完好率必须满足施焊要求。
4.1.1.4焊接材料使用E4303焊条
4.1.2焊前准备
4.1.2.1焊条准备
4.1.2.1.1焊接使用的焊条必须具备产品质量证明书
4.1.2.1.2焊条使用前进行外观检查,焊条外观质量应符合要求。
4.1.2.1.3焊条使用前对焊条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100-150℃
4.1.2.2焊件的准备
4.1.2.2.1焊件的切割和坡口加工采用机械方法,如采用氧乙炔加工时必须去除表面氧化层、熔渣及影响接头质量的表层。
4.1.2.2.2焊件组对前应将坡口及其内外侧表面不小于10mm范围内的油、漆、锈、毛刺清除干净。
4.1.3焊接工艺要求
4.1.3.1焊接方法,采用多层多道焊接法,各焊层的接头应错开,每焊完一层焊道,应仔细检查焊缝的缺陷尺寸偏差,并将焊口周围的飞溅物清理干净。
4.1.3.2焊接层次根据选用的焊条规格和焊件厚度确定,壁厚2-3.5mm 一般为二层(即底层和表层)。
4.1.3.3焊接工艺规范详见焊接工艺卡。
4.1.3.4焊缝返修:焊缝质量若存在不允许的缺陷时,应进行返修,返修时按焊缝返修工艺进行,但严禁在与水接触的情况下进行返修,同一焊缝的返修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4.1.3.5每个焊缝焊接完毕后,将焊缝表面及两侧焊瘤、熔渣及飞溅物清理干净,并在焊缝附近50mm内的位置上打上焊工的钢印。
4.1.4焊接检查
4.1.4.1焊缝外观质量检查项目及要求
4.1.4.1.1焊缝外观质量进行100%的检查,检查方法目测和焊缝检验尺。
4.1.4.1.2外观质量标准规定如下:
A焊缝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气孔、夹渣、缺陷。
B焊缝表面不允许有根部收缩,咬边,个别焊缝咬边深度应小于0.5mm,且焊缝两侧咬边总长度应小于焊缝总长度的10%。
C焊缝余角不大于3mm。
D角焊缝焊脚对称差值不大于2+0.15a。
4.1.4.2焊缝无损检测质量标准
4.1.4.2.1锅炉本体承压管道,外径小于或等于159mm时,进行10%的无损检测抽查。
4.1.4.2.2管子对接头焊缝射线照相质量不低于Ⅱ级为合格。
4.1.4.2.3如出现不合格焊缝应双倍进行补充探伤检查。
五、水压试验
5.1水压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5.1.1锅炉炉壁已经焊接完成,并且经过探伤合格。
5.1.2锅炉的汽、水压力系统及其附属安全装置齐全。
5.1.3安全阀已采取隔离措施。
5.1.4锅筒、集箱等受压部件内部已清理干净。
5.1.5试验用排水和放空管道齐全。
5.1.6试验用的压力表应在锅炉顶部,试验泵出口处安装完毕,压力表的精度不应低于1.6级,其表盘量程度应为试验压力的1.5-2倍,并经过校验合格。
5.2水压试验程度
5.2.1本台锅炉本体工作压力为0.09Mpa,试验压力为0.2Mpa。
5.2.2水压试验用水温度应保持在20-70℃
5.2.3开启放空阀向锅炉内注水,上水上满后,关闭放空阀,使用试压泵逐渐升高压力至0.09Mpa时,进行一次严密性检查,必要时可拧紧一次法兰,入孔门和手孔盖的螺母。
5.2.4水压试验时,水压应缓慢上升,当水压升至工作压力时,应暂停升压,检查各焊口,法兰连接处有无漏水或异常现象,然后再升压至试验压力0.2Mpa,保持20分钟无降压现象时,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
5.3水压试验合格标准。
5.3.1受压元件金属的焊缝上没有任何水珠和水露。
5.3.2各法兰连接处无渗水现象。
5.3.3水压试验后用肉眼观察无残余变形。
5.4水压试验工作专人负责指挥,甲乙双方共同进行,并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派人参加验收。
六、烘炉、煮炉、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转
6.1烘炉
6.1.1烘炉前应具备的条件
6.1.1.1锅炉及其水处理、汽水、排污、电动泵、循环冷却水等系统安装完毕,并经试运转合格。
6.1.1.2水位表、压力表、测温仪表等烘炉需用的热工和电气仪表安装试验完毕齐全。
6.1.1.3炉墙测温点设置完毕。
6.1.1.4具备烘炉升温曲线图。
6.1.2火焰烘炉要求。
6.1.3火焰烘炉集中在炉膛中央,烘炉初期采用文火烘焙,初期后火应均匀,并逐缓慢加大。
6.1.4烘炉温升应按烟气温度测定根据结构,本台锅炉炉墙温升每天不应大于80℃,后期烟温不应大于160℃。
6.1.5本台锅炉烘炉时间为5天。
6.1.6 采用测温法时,在燃烧室两侧上方1.5m处测定红砖墙外表面向内100mm处的温度达到50℃并能持续48小时为合格。
7.1煮炉
7.1.1烘炉质量达到要求时即开始煮炉。
7.1.2煮炉采用磷酸三钠按每立方米水加3公斤药品,并将药稀释成浓度为20%的均匀溶液注入锅筒内,加药时炉水应在低水位。
7.1.3煮炉时间为2-3天,煮炉时按煮炉曲线表要求进行,压力升至0.3Mpa时对锅炉手孔、阀门,人孔螺母进行一次紧固检查。
7.1.4煮炉的最后24小时宜使压力保持在0.9Mpa。
7.1.5 煮炉期间应定期从锅筒和下集箱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当炉水碱度低于40mol/L时,应补充加药。
7.1.6煮炉结束后,交替进行持续上水和排污,直至达到运行水质标准,然后停炉排水,冲洗锅筒内部和曾与药液接触过的阀门,并应清除锅筒内,集箱内部的污物,检查排污阀有无堵塞现象。
7.1.7煮炉后锅箱和集箱内壁无油垢,擦去附着物后,金属表面无锈斑为合格。
7.2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
7.3.1严密性试验
7.3.1.1煮炉合格后将入孔、手孔进行封闭,并上水至正常水位,开始正常燃烧运行。
7.3.1.2升压至0.3-0.4Mpa时,对锅炉范围内的法兰入孔、手孔和其他连续螺栓进行一次热状态下的紧固。
7.3.1.3升压至额定工作压力,检查各人孔、手孔、阀门、法兰和垫料等处的严密性,同时观察锅筒,集箱,管路和支架等的热膨胀情况。
7.3.2安全阀调整合格后锅炉进入负荷运行,连续运行48小时,辅
机设备,给水设备,安全保持装置运行正常为合格。
7.3.2.1锅炉负荷运行,由建设单位为主,安装单位配合进行运行期间严格检查,及时冲洗压力表,定期排污化验。
八、总体验收
8.1锅炉全部安装完毕,运行合格后,认真整理出完整的施工质量检验记录和有关技术资料,办理签证后,报请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查验收。
8.2总体验收合格后,将锅炉和安装质量证明资料同时移交使用单位,并办理移交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