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清华,人文日新——文化素质教育讲座报告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航23班吴之茂2012011570【题记】历史的长河犹如浩瀚的宇宙,我们泛舟其上,伸手掬起一汪汪清水,星星点点里是一个叫作“曾经”的老人给我们讲述的关于时光的故事。
流水东逝,涤荡了岁月,洗礼了思想,留下了数不清的财富,我们就像一个个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一边拾起贝壳,一边聆听着“曾经”的故事......世纪清华,人文日新。
我们接受了“曾经”毫不吝啬的馈赠,然后利用自己的所知所学,将礼物拆解、改造、重组,变成自己最喜欢的样子,摆在心中最显眼的位置,静静珍藏。
【综述】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呼唤道德的社会。
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看不见光,分不清善恶好坏,我们急需道德的指引,我们向传统文化发问,翻开书架上尘封已久的古籍,发现原来“人之初,性本善。
”刘梦溪教授就告诉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的现实意义”,虽然古代传统士大夫思想很多被历史所抛弃,但是依然有无数的闪光点足以照亮这个看不见光的社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传统文化教给我们什么是信仰,什么是敬孝诚信,什么才是人生的价值。
而彭刚教授则是在历史卷轴中探索答案,以史为镜,可知得失。
“历史学能够做什么”?很简单,历史学可以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历史学可以让我们放下狭隘的小我,从一个更宽广的角度上认识自己的价值,认识社会前进的方向。
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何为中国?台湾日月学院的马叔礼教授从中华导师孔子出发,从《论语》说起,给我们还原了2000多年前的道德与科学,从诗书礼乐易春秋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理念,十六则论语辨清了君子与小人。
一个有历史的民族是一个让人尊敬的民族,历史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灿若繁星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故事,同时我们也要选择性得吸收西方的文化,冯象讲授就从《圣经》中“所多玛”的故事中得到启发,联系今日的东欧和中国的“依法治国”进程,提出了“过度执法”和“完全放弃法制”这两个极端都不可取、法律不可能反腐败、法制永远是第二位的正义、不能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也不能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等观点。
如何向世界讲中国的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才可以引人入胜?李希光教授讲了很多他身边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经历,见微知著得向我们展示了他向世界讲中国故事的30年。
我们的国家是什么形象?怎么让其他国家正确认识我们的国家形象,范红教授从什么是国家形象、怎样认识国家形象以及国家形象的整合和传播三个方面讲述了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尤其讲述了怎样认识国家形象,也通过举例告诉了我们一些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误区。
我国目前正在加紧生态文明建设,那么什么是生态美学,什么是生态文明,什么是我们的生态信仰,张正春教授着重讲述了古诗词中的生态美学,之后又讲述了中国古代生态美学与人格审美。
【君子与小人】世界上姓孔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孔仲尼才可以被我们竟成为孔子?回首中国历史,儒家思想起起落落,但是孔子的起伏在浩瀚的历史汪洋中恰是永恒,孔子的思想经历了2000多年历史的考验,直到今天依然在告诉着我们: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孔子被称为是中华导师,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官学”垄断,为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提供了现实基础,推行全面教育,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认为君子要懂自然之理,要懂历史,要懂政治批评,要有内在修养,外在有礼,彬彬有礼。
立功、立德、立言,是古代评价一人成就的标准,而孔子恰是此中典范,司马迁曾经这样评述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孔子向我们讲述了辨清君子与小人的十六条原则。
什么是君子?从政之人,我们眼中的伟人;什么是小人?一般之人,也就是我们眼中的普通人。
什么是中国?一个诗的民族,一个《易经》的民族,一个向往和平并为之不断努力的民族。
那么如何区分君子与小人?孔子给出了16条标准,时至今日,这些标准依然在指引着我们向成为一名“君子”去努力,依然在规范着我们日常的行为。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往往会化有形为无形,正所谓“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君子所学所知多是精神层面,所以不会拘泥于环境的禁锢,不会因为自身的境遇而惴惴不安,更不会汲汲于富贵。
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
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君子不可以用小事情来考验他们,却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小人不可以接受重大任务,却可以用小事情来考验他。
并不是说小事无用,只是人各司其职,君子的任务不在日常琐事。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大人之言。
正所谓君子欲成事,必先知天时、地利、人和。
正是因为君子知晓自然之理,知道取法天地,取法自然,所以在行事之前会遵循道义礼法,我们可以利用规律却不可能创造规律,规律从来都属于自然。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并不反商,所谓的义,则是天下之利,也就是公利。
君子行事的目的也是为利,却不是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国家、民族的进步与繁荣昌盛,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和苍生的平安喜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每个人都会经历人生的低谷,有的人会坚持自己的理想,会保持自己的品格,而有的人则会自暴自弃,放弃作为人最基本的原则和信仰,这就是君子与小人的分水岭。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上层的道德好比风,而平民百姓的言行就好像草一样,风吹在草上,草会顺着风的方向倒去。
这也说明了领导阶层自身品行的重要性,一个腐败之风盛行的民族何来未来可言。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怀念的是故土情结,是故乡的德行品质,而小人所怀念的则是器物;君子能够终身铭记的是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而普通人所记住的大多数是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遇事先自省;小人严于律人,宽以待己,遇事先怨人。
再多的抱怨不如静下心来从自身找原因,反省自己还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够好,怎样做才能让团队做得更好。
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反是。
何为成人之美?怎样才能做到成人之美?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既然能让对方生活得更好,对自己有没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呢?君子易事而难乐也,乐之不以道,不乐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乐也,乐之虽不以道乐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君子不会在小的事情上斤斤计较,不会因为你的疏忽而不悦,平易近人,但是很难被取悦,如果不按照道义,他不会高兴;小人则相反,他会很计较你对他的态度,很容易被你取悦,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法,跟着他做事,要随时做好因为他的失误而使你受到指责和批评的准备。
君子而不仁者,有矣乎,未有小人而能仁也。
孔子不能确定每个君子都是有仁义的,但是他能肯定小人是一定不讲仁义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个人的价值决定了别人的目光,君子对于自身的价值有一个非常全面而且自信的理解,所以他们不会去在乎别人一时一刻的评价。
而小人则多半对自己的价值没有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自信,所以才会时时刻刻在意别人的目光,担心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考虑的是天下,周到苍生,而小人则任人唯亲,根本就不会去考虑自己的做法对于天下的影响。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的内心很通达,但是却不表现出骄纵;而小人色厉内荏,经常像一只开屏的孔雀,展示自己外在的华美,掩饰自身本质的无知。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无论做什么事,讨论什么问题,君子都是一副很和气的样子,但是他们却非常有主见,不会被轻易影响。
而小人尽管没有主见,但是却会表现的很强势,讲不出道理却强行要求别人信服。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之勇以义为上,君子之勇无义则乱,小人之勇无义则盗。
一个人的勇敢要用两个字来约束:智和义。
勇而无智为蛮,勇而无义为盗。
君子是需要崇尚勇敢的,但是君子的勇敢不是蛮干,更不是助纣为虐。
孔子在《论语》中用这十六条原则从各个方面向我们详细辨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现在看来这十六条对于规范我们的行为依然有效,我们并不期待每个人都成为君子,但是我们可以不成为小人。
其中还有很多条对于今天的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君子上达,君子应该知道取法自然的道理,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遵守自然法则,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领导阶层对一个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目前我们国家反腐倡廉工作依然在全面展开,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无法相信一个腐败之风盛行的政府会建设出一个美好的国家。
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就像是两个拳头,在国防实力大幅度提升的今天,软实力的建设也相当重要。
世界上很多国家并不了解中国,所以面对中国的崛起,大多数国家第一反应是威胁,他们会想到中国挂上了核弹头的洲际导弹、中国的新一代航母、战机、舰艇,所以他们对于中国的崛起是持有敌视态度的。
中国从来都是一个崇尚和平的民族,和平从孔子时期就已经扎根在中华民族的广袤土地上。
我们要在国防实力已经足够强大的今天加强我们的软实力建设,让世界了解我们的文化,让世界想到中国的时候,第一印象是孔子,是和平,那么世界对我们的崛起将会是支持的,是乐见其成的,那么中国的复兴也将会是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后记】徳也者,包天地之美,配日月之明,立乎四时之调,览乎阴阳之交,寒暑不能动,四时不能化;敛乎太阴而不湿,散乎太阳而不枯,鲜洁清明而备严威。
听他人之言可晓自身长短,八次讲座虽然不多,但是每一次都像是一泓清泉,涓涓流淌,汇成小溪,然后流到人生的汪洋中,让我们的人生多了一份感悟,也多了几许追寻。
我们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基础素养和专业知识,还有品格的锤炼,本性的回归。
清华大学的历史已经一百多年,人类文明的历史也已经几千年,曾经灿若繁星的文化在历史的积淀中逐渐有了新的内容,世纪清华,人文日新,我们依然在聆听着“曾经”带给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