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水平衡原理
3.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思考一】:华北地区春季蒸发旺盛的原因。
春季降水少,光照强烈; 昼长变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气温回升快; 冬季风活动频繁,多大风;气候干燥,湿度小,蒸发旺盛。 【思考二】:相对于锋面雨,台风“山竹”降水丰沛的原因。
台风生成于广阔的热带洋面,水汽十分充足;有强烈辐合上 升的气流。 【思考三】:增加植被覆盖度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的原因。
2.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
岩圈
水圈
过程: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海洋内循环
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左图为洞庭湖位置图,右图为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 化图。 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10分)
海陆间循环(2分)
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2 分),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 该地区(2分),在适当条件 下凝结,形成降水(2 分), 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 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 洋(2 分)。
水循环、水平衡原理 福建 张露
考点一 水循环
1.水循环概念及成因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大气生圈物圈四大圈层 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以及大气之中, 形成各种水体,并且共同组成水圈。 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相变化,外因即能量来源是太生物阳圈能和重力能。
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4分)
地势平坦
气温回升快 雨季迟而短
蒸发
强
水 降水
少
循 环
地表径流
慢
下渗
多
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 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 发量较大。
地下径流 升
海水倒灌
失水多
补水少
土 壤
盐
积盐强 碱
化
淋盐弱
如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 210 mm。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 mm。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 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海拔(m) 400
300
200
100
0 0
风化物 断裂 基岩裂隙 基岩
地下水开采点
10
20
图7
距离(km) 30
特点:地表组成物质以松散风化物为主(2分);厚度大(2分); 地形起伏和缓(2分)。 影响:地表组成物质疏松,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厚度大,地形和缓, 有利于延缓地下水下渗的时间;最终有利于地下水水量的补给增加。
3.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 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方式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 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改变地表径流的时空分布。 ②影响地下径流 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 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③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人工降雨。 ④影响蒸发——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⑤影响下渗——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 少下渗
植被覆盖度增加→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 下渗→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 【思考四】:云贵高原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破碎,地表水不易储存;喀斯特地貌裂隙 发育,易渗漏;地下多溶洞,地表水缺乏,但地下水丰富。
广东省地下水资源丰富。
(1)充足的水源补给 是地下水资源形成的重 要条件。指出图7中地 表组成物质和地形起伏 的特点(6分),并分析 其对地下水水量的影响 (4分)。
水 平 衡
陆 地
长 期
短 期
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
收入——大气降水;河、湖、冰川 内多流年区平融灌:均水溉降, 等水地 。量=下多水年的平输均蒸入发;量人工调水、 收入量-支出量=储水变化量
支出——蒸发、蒸腾;径流输出;
海 多年平均蒸发下量渗=多;年人平工均取降水水量。+
洋 多年平均径流量
水循环原理的运用
5.水循环的影响:
●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促进了全球物质迁移
●促进了全球热量平衡 ●塑造了地表的形态
水循环原理—水量平衡原理
水量平衡--某个地区在某一段时期内,其收入水量等于支出水量 和区域内蓄水变量之和。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
水W量入为平收衡入方水程全球量:,WW入多=出年W为平出支均±出降△水u水量量;=△多u年为平蓄均水蒸变发量量。 在多年情况下:△u为零(多外流年区平:均多蓄年水平量均降保水持量不=变)→W入=W出
①③
东北沼泽: ③④⑤少
②
④
城市内涝: ①多④⑤少
洪涝:
①②多④少
⑤
西北干旱: ①②少③多
华北缺水: ①②少③多
①→降水②→径流 ③→蒸发(腾) ④→排水⑤→下渗 ④→排水:一般地势低平 或河流受阻→排水不畅
盐碱化: ①少③多④不畅 时令河断流: ②少③④⑤多 湖泊面积减小: ①②少③多 植被破坏对水循环的影响: ①③⑤少②多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 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 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2~4题。
2.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 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 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 广大,积水较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