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读:读图、析图、归纳总结;
思:思考、合作探究、举一反三;
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
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来看,本课知识的难度不大,重点是要突出澳大利亚的特色。“澳大利亚”一课中共有五大知识模块:拥有一块大陆;人口分布同地形、气候的关系;特有的动物;发达的工矿业和农牧业;主要城市。为此,教学时将这五大知识模块设计成七大任务。学生则相应地分成1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以澳大利亚的某一特有动物来命名,然后领取其中一个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源和自己收集的材料,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活动。在一个个具体而真实的任务情境中完成对澳大利亚一课的学习。
③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新课引入
引言:
2000年澳大利亚成功举办了第27届悉尼奥运会,请同学们说说对澳大利亚这个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国家有哪些了解?
出示幻灯片:澳大利亚国旗、国徽
板书课题:第四节澳大利亚
出示幻灯片
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生活中知道的澳大利亚动物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标题
案例名称
《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科目
地理
教学对象
七年级
提供者
高维俊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澳大利亚》。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知道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2.能初步说明澳大利亚养羊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有关澳大利亚的羊及其他生物的地理信息,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对地理现象、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简单说明因果关系。
2.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点拨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①收集有关澳大利亚的历史、国旗、国徽、特有动物、经济、人文、城市、种族、宗教等资料。
②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与其农牧业分布的关系。
最后展示图片并介绍澳大利亚城市:悉尼 堪培拉 墨尔本
完成活动2第1题;
学生回答(略)
讨论(前后座四人)
检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训练运用知识解决解决问题的能力
资源观、环境观和审美教育
七、教学评价设计
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参照老师的课件,进行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帮助学生作归纳与总结。主要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和教师直接评价,以及教师根据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态度进行评价等,充分发挥这些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也体现了课改理念中的“注重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最后教师围绕澳大利亚的特色进行总结。在复习与巩固阶段,可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目的是使学生既能掌握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1、为什么说澳大利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澳大利亚农牧业的分布?出示图片,明确4个农牧业区的特点和分布
3、养羊业与气候的关系?
【归纳】气候特点(较干旱,从东南沿海向内陆降水减少);
【归纳】澳大利亚中西部和北部地区为广大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较为干燥,适宜牲畜过冬和繁殖。以粗放为主。东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西南部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干燥,这样的气候特点适宜畜牧业,同样适宜耕作业,因此这些地区发展了混合农业。
[归纳]东部沿海降水丰沛
出示动画片:演示大自流盆地的形成
结论:是各种自然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承转】提供资料:澳大利亚的人口、面积,计算人口密度。
[板书]
三、地广人稀
【总结】澳大利亚是一个位于南半球、地广人稀的国家,由于远离其他大洲,自然环境与其他大洲的国家有明显的差异。
[板书]
四、“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学生小结
探究澳大利亚大陆的特点
分组讨论(地形、气候)
学生读图
分析得出结论
使学生通过基本技能和能力训练了解、说出位置的特点
学生自己归纳,进行小结:
引出思考
训练读图能力
引出问题
展示气候图
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
展示农牧业分布图和气候图
读图分析:
①澳大利亚主要的气候类型?
②澳大利亚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
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学习探究兴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一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感性认识占主导,缺乏系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大部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差。在分析问题时易出现片面和主观的现象。
通过一年的地理课学习,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认知地理事物的能力,知道一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思想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提问,也富于想象,学习的积极性较高。鉴于这种情况,在上课前尽量为他们提供与本课相关的网站,课上多展示一些影视片和图片资料,以便丰富他们地理知识和想象空间。通过演绎法、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强化原有的地理概念和基本原理,配合课后反馈巩固本节课掌握的地理知识,通过讨论自主学习形式,达到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力的目的。本节课通过网络上收集和澳大利亚相关的资料并制作成教学课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反映教学内容,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观察思考:
(1)画面中有哪些动物?
(2)并说出这些动物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
一、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板书]
1、位于南半球
2、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3、古老、独特的动物
【过渡】:是什么原因使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的动物有很大区别呢?
比较澳大利亚国家地理位置与日本和美国在分布上有什么不同。
【承转】: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它的自然属性,澳大利亚为什么会产生独特的自然景观?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如何呢?
指导学生分组活动,讨论分析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板书】
二、地形与气候
(1)东西并列的三种地形
东部:山地
中部:平原
西部:低矮高原
[板书]
(2)气候
探究澳大利亚大陆的特点
学生答(略)
指导学生读图活动:
(1)运用地图读出纬度范围,并画出南回归线。
(2)说出东西濒临的大洋和附近的大洲确定其海陆位置。
(3)在图中找出塔斯马尼亚岛。
八、帮助和总结
设计理念: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2、活动的设计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特别是பைடு நூலகம்生思维的发展需要。
例如,让学生以不同国家居民的身份描述家乡的美丽景色、珍稀的生物;并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澳大利亚的古老物种,既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绘画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角色扮演“夸家乡”环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学生回答(略)
观察思考(书中资料)
观察思考其形成原因
绘制澳大利亚简图并填出主要的地理事物
学生读气候分布图,完成活动2第2题,了解气候类型和分布特点,
学生讨论分析农牧业带与气候的关系:
用已有的知识分析
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形类型与澳大利亚主要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之间的关系
学生通过计算出的数字自己得出结论
培养计算能力
依学生了解的内容来确定教师教学的方案
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
展示特有动物图片
展示地形图
过渡:1768年,库克船长(Captain Cook)从英国出发前往南太平洋,展开一次探险行动发现了澳洲东部,并在1770年占领东岸一带。当英国人来到这块新大陆后,他们发现了许多新奇动物。
放映影视片:
《澳大利亚动植物》
训练分析地理事物能力
学生通过读图、自主学习、分析、资料了解其独特的自然环境。
训练读图和分析地理事物能力
展示农牧业分布图和地形图
展示矿产分布图
展示人口、交通、矿产分布图
4、养羊业与地形的关系?同样分2步:第一步读地形图,总结地形分布规律及特点,第二步对应分析养羊业与地形的关系:西部、北部、中部地区是低矮的高原和大面积的平原,有优良的牧草,丰富的地下咸水资源(自流井)没有大型肉食动物,因此适合露天围栏放养。东南部和西南部沿海平原区,既适合牧羊,又适合发展耕作业,二者在时间上不会发生冲突,所以发展混合农业。
[板书]
五、“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出示澳大利亚矿产、交通和城市、工业分布flash图,依次动态出现矿产、交通线、城市分布,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1、澳大利亚有哪些矿产资源?铁矿、镍矿、锌矿、锰矿、煤炭、石油、天然气、金矿、钨矿
2、为什么说澳大利亚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且出口煤铁众多
3、澳大利亚城市人口、交通分布有何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