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长课堂完整版
在夹缝中……生长
• 君子爱分,取之有道 • 没有分数今天过不了关,只有 分数明天过不了关 • 一问分数,二问分数从哪里来, 三问给了学生分数,还给了他 什么?
• 教育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事
——康德
• 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就是把服从法律的强制 性向教育孩子善于动用自己的自由权力结合起来。 孩子只要不做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就应当让 他们有行动的自由,不要硬去改变孩子的意愿。
• 2004年,张维加以优异的中考成绩进入杭州 二中就读。“开学不到一个月,张维加就来 我办公室,问‘有些课我能不能不上?我已 经自学过了。’”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说。 叶翠微请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评估后,决定让 张维加的大部分课程免试,也没有动员他参 加任何学科的奥林匹克竞赛。 • 就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张维加在 高二时写的论文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 赛前三名,他也因此获得保送北京大学元培 学院的资格。
(5)课程评价——选拔取向。
(6)课程管理——中央集权。
幼儿园升小学一年级试题
1.小明不穿高跟鞋,换灯泡也不用梯子,请问小明是谁? 答案:姚明 2. 1 3 7 8;5 9;2 4 6是按照什么分成三类的? 答案:按照声调 3.请用六根牙签摆出五个正方形。 答案:摆成“田” 4.为什么北极熊不吃企鹅? 答案:因为企鹅在南极 5.小鸡小鸭一起回家,小鸭掉坑里了,小鸡应该怎么救它? 答案:在坑里放水,让小鸭浮上来
“中国教育的歧途,在于抱着分数,忘记 了人生;抱着标语口号,忘记了人生;抱着 金钱,头吃草 故事讲,牛小的时候被绑在一根木 桩上,小小的力气无法挣脱绳子去吃 旁边的草,尽管它曾经多次做过努力 都失败了,从此,它不再想着挣脱绳 子,等它慢慢长大,已经有足够的力 气摆脱绳子的束缚的时候,它却已经 不愿意去尝试了,只能吃够得着的草 了。
用同样一句话作开头的套文: “屈原向我们走来” • 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考生写道:“屈原向我们走 来……他的爱国之情,像山一样沉稳…… 他的文思,像水一样灵动…… • 2005年高考作文题是“凤头、猪肚、豹尾 与人生的关系”,考生写道:“屈原向我 们走来……帝高阳之苗裔,他的出生,正 是这样一种凤头……当他举身跳入赴汨罗 江时,他画出了人生的豹尾……
种树的人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 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 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 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 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 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 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 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 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 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 就倒。” ——摘自林清玄《桃花心木》
《居然还会有这样的学校》吴非 你可以说你以为可以这样做, 你可以说你只会这样做, 你也可以说有利益要你这样做, 你甚至可以说没有办法,因为有人要你这 样做, 但是,你不可以说这就是“教育”!
具体表现:
(1)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 (2)课程内容——繁、难、偏、旧,重书本知识。 (3)课程结构——分科主义。 (4)课程实施——重接受学习,以讲解式教学为主。
20120614 退一步,海阔天空!
他是化学奥赛金牌得主 他是南大第一个跳级生 他是“寒门出才子”的典 范
他获得斯坦福博士学位
事发前他已经是paypal公 司的首席工程师 是什么,让他选择了永远 离去?……他叫王庆根
• “当所有人在关心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 数人在关心你飞得累不累。”网友说,如果 不是那些光环,他这一生或许活得更轻松。 归根结底,他首先要学会过有自我的幸福人 生。 • 不少网友认为,不可否认,寒门苦读值得鼓 励,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是一条积极的通道。 不过,上名校找好工作并不是唯一的价值体 现,如何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才是最重 要的。
• 杭州二中校长叶翠微说,“钱学森之问” 是中国教育之痛,而张维加的成长轨迹 是否能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思考,少谈 一些分数、竞赛,多关注孩子的天性、 兴趣。在教育中尊重孩子的选择并通过 合理的方式固定、提升,转化成志向, 这样的教育才有希望。
【事件3】
•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文/刘继荣) • 浙江高考作文题
•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 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 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 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 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 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 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 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 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康德
一、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长,生长本身就是目的
——卢梭
教育即生长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 义,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 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 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杜威
• 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
——陶行知
我以为,“教育是一种生长”,不仅 从教育学角度定义了教育的本质,探 究了教育对生长的影响,而且从人类 学角度关注了人生长的意义。
2. 教育是一种生长——对生命意义的关切 (1)“生长”具有个体性 (2)“生长”具有生成性
(3)“生长”具有自主性
• 学生是——未成熟、未确定、未完成 • 学生意味着可能性、创造性、独特性
树的隐喻
• 有人把教师分为聪明者和智慧者两类。说, 时下聪明的教师很多,但智慧的老师却很 少。聪明者会选择种下牵牛花,经年即开, 只是希望看见来年的姹紫嫣红;而智慧者 会选择栽下银杏树,百年方成,哪怕他们 看不到成材结果的那一天。当教育面对生 命时,智慧者不是急于得到肤浅的、一时 的成绩,而是着眼于人复杂而又长久的生 长。因为教育恰恰是“百年树人”的事业!
•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 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 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 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 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 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 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 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 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 2006年高考作文题是“人与路”,考生写 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走的是一条 什么样的路呢?…… • 2007年高考作文题是“怀想天空”,考生 写道:“屈原向我们走来……他仰望着楚 国的天空…… • 2008年高考作文题是“好奇心”,考生写 道:“屈原向我们走来……那是为什么? 我感到好奇……”
•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 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 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30年了,第 一次遇见这种事。 •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 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 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 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 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 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 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 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女儿没说了。在众人 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 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 们唱歌跳舞,做游戏。” • 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 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 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 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 看星星。” •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1.教育是一种生长——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现代教育观的诞生:即教育从“教师中心” 转到了“儿童立场”,而且赋予了儿童生长过 程中的生命意义的建构 。 传统教育消极地对待儿童 ,现代教育将儿 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有些传统学校,名为认真、实际是再坏无 比。他们把无所谓的功课排得满满的,把时 间挤得滴水不漏,使得学生对于民族前途和 别的大问题一点也不能想,并且周考、月考、 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弄得大家忙个不了, 再也没有一点空闲去传达文化,唤起民众”。
• 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其实 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 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 儿童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 好诗。”
• 张维加出生于杭州市一个普通人家,母亲是 中学老师,父亲是电脑工程师。他没上过幼 儿园,小学、初中也没有择校,就在镇上的 普通公办学校就读。 • “从家里走过去就五分钟。”张维加母亲告 诉记者,学校里也有由“尖子生”组成的 “实验班”,但我们是普通人,读普通班就 行了。
【片断1】高考两难
母亲遇车祸 女儿该继续高考吗? 2012/06/09 00:00:00 来源:北青网 • 6月7日高考第一天,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女 生张倩,在妈妈陪同下去参加高考。上午8时 10分左右,一辆汽车突然撞上母亲,并致其当 场昏迷。张倩哭着要陪妈妈去医院,在交警及 围观考生家长的劝说下,含泪走进考场。 •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质疑,有人觉得高考固 然重要,但女孩应该陪在母亲身边;有人认为 母亲的心愿是女儿考好,此时女孩去考试才对。
• 有人认为,妈妈被撞后倒在血泊中并且昏 迷,女儿却仍旧去参加考试而不是陪在母 亲身边,这个选择让人感到母亲的生命不 如一次考试重要,“高考可以晚一年再考, 母亲只有一个。” • 但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家长认为,母亲正 是因为送女儿去参加考试才被车撞的,只 有好好考试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和安慰。
• 媒体说,这是一个让人两难的问题 • 这是问题吗? • 为什么——
【反思】:
• 以知识学习甚至升学考试为唯一目标; • 以“做题”为重要载体和主要形式; • 过程性目标主要体现在从课本、教参或 复习资料上寻找标准答案; • 看上去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转变”,但 “学什么和怎么学”都出现了严重偏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