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献学期末考试参考

文献学期末考试参考

(一)名词解释1、文献:所谓的文献,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

古人最初把文献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指书面材料,即文章或典籍,另一部分指口头材料,即贤人所讲述的材料。

后发生变化,专指典籍和文字资料。

(《辞海》定义文献为:文献,原指典籍与贤者。

……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

如历史文献。

后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

如医学文献。

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辞源》则定义: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

……后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

)2、文献学:文献学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献”概念的自然延伸,或者说“文献”的学问化、学科化就形成了“文献学”郑鹤声、郑鹤春先生最早提出“文献学”概念:“续集、翻译、编纂诸端,谓之文,审订、讲习、印刻诸端谓之献。

叙而述之,故曰文献学。

(赵国璋、潘树广主编的〈文献学辞典〉解释文献学为:“即研究文献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专门学科。

在我国通常有两个含义,一指传统意义上的文献学(或称古典文献学),即指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含目录、版本、辨伪、校勘、注释,编纂和辑佚等)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一指现代文献学。

)3、总集:总集是汇集了两个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和多个朝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来说,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如《文选》便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后面的简答题作进一步介绍)4、别集:别集是相对总集而言的,它是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

一般分他人编集和作者自编两种。

其体例主要是分类、分体、编年三种。

分类即按作品的内容来分类编排,如《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分体即按作品的体裁或文体来编排,如《李太白文集》;编年即按作品写作年代顺序来编排,如《稼轩词编年笺注》。

5、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作单行本。

6、丛书:指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的念和体例编校,冠以一个总的名称,用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丛书又名“丛刊”、“丛编”、“丛刻”、“类编”、“汇抄”等。

按内容来分,丛书主要分为综合性丛书和专科性丛书两大类。

综合性丛书是指包罗各种各类著作的丛书,如《四库全书》;专科性丛书是指专收某一学科、某一文体、某一类别的丛书。

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

类书采辑古典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又分为若干子目,以供读者读书或写作时查阅、征引。

在古代,类书还有帮助人们应付科举考试的功用。

如《皇览》《北堂书钞》《初学记》《太平广记》等。

8、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载一地自然和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的地方文献。

它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查找地方文献的工具书性质。

它可以说是“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

其种类很多,有府志、州志和县志等。

如《元和郡县图志》《大清一统志》《浙江通志》。

9、目录:目、录两词在目录学中,目是指书的篇目或书名;录即叙录(也称书录或序录),后世称为解题、提要等,是对书的内容,著者事迹及写作、出版等情况的概要说明。

将目与录二者结合在一起,即把一部书的篇名或一批书的书名与叙录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

换言之,目录是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书名及其叙录,它是简介图书内容和形式,反映出版、收藏等情况,指导阅读和检索图书等文献资料的工具。

它分为一书目录和群书目录,前者如《诗》《书》之序,《周易》之《序卦传》;后者如《别录》和《七略》。

10、目录学: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与发展,探讨目录工作一般规律的专门学术,它是目录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它也是编次群书目录,介绍图书主旨,说明学术源流,指导求书治学的专门学术。

11、叙录:又称解题、提要,列于书后,是用以提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生平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

叙录是古代目录书中最重要的结构成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如《别录》《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等。

12、六分法:“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法,它创始于《七略》。

据〈汉书〉载,刘向等进行大规模校书工作时,其分工在一开始就按学术性质分为六类,即经传类、诸子类、诗赋类、兵书类、数术类和方技类。

这六类分别对应于〈七略〉中的六艺略、诸子类、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

13、四分法: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成熟于东晋时的李充。

曹魏时期,秘书郎郑默制成国家内部藏书目录〈中经〉,西晋秘书监荀勖因郑默〈中经〉,更著〈中经新簿〉,分为甲、乙、丙、丁四部,总括群书,对应于后世所称的经、子、史、集。

这便是四部分类法的创始与开端。

东晋初,李充因荀勖四部之法,换其乙、丙之书,使甲、乙、丙、丁四部,成为五经、史记、诸子、诗赋的顺序。

后世目录,以经史子集分部者,实本于此。

至唐初修〈隋书·经籍志〉,继承发展荀勖、李充以甲、乙、丙、丁为序的四部分类,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四部类目名称,概括各部类书籍的性质内容。

国家图书目录如〈崇文总目〉〈四库全书总目〉私家目录如〈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等,都采用是四分法。

14、版本:“版”是指用来写字的木板,“本”原意为树根,引为书籍文献的原本。

版本,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刻版例子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因最初的例子版是以木板为原料雕刻而成,故“版本”又称为“板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版本概念的内涵便不断扩展,逐渐包括了以雕版印本为主体,同时包括雕版印本之前的写本和之后的抄本、活字本、手稿本、批校本、影印本等各种书本,也包括新式印刷的各种书本,甚至包括录音带,光盘等电子产品。

所以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

(简答题中的“版本”义亦可)15、写本:写本又称为手写本,指成书时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是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康以前的纸书都是手写本。

即使在印刷术发明以后,还有很多写本流行,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

写本按性质和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手稿本。

即作者亲笔所写,多增删修改,一般有署名和序跋,最能体现作品原貌,可据以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过程。

二是稿本。

非作者亲笔所写,但经过作者校改,一般有作者印鉴。

这种稿本又称为清稿本,也能体现作品原貌。

三是抄本。

未经作者过目,更无作者笔迹。

有的可能是从稿本过录,价值仅次于稿本。

有的仅为转抄,其价值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可分为唐抄本,宋抄本,元抄本,明抄本,清抄本等。

时代不明的统称为旧抄本。

16、善本:指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特殊价值。

不仅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可称善本,太凡经过名家精校过的版本都可视为善本。

一般来说,元以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清代乾隆以前流传较少的刻本、抄本,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等都可称为善本。

17、文献四类错误:讹,将原有文字写错了;脱,将原有的文字弄丢了;衍,增加了原来没有的文字;倒,将原有的文字变换了位置。

18、伪书:伪书就指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典文献。

所谓“作者不真”,即在书名项、作者项、序跋等文献形态上明确标明的作者姓我是不真实的;所谓“年代不实”,即在文献形态上明确体现出的文献产生的年代是不真实的。

所谓“内容假造”即在具有特定作者、年代的图书文献中加入某些非故有或应有的内容,或借助某些故有图书文献的名称面编造新的内容。

(伪书:所谓伪书,是指某种文献现存的署名作者及其所属时代并非真实的,存在着作假情况。

“作假”情况分为两种,或者本无原书,后人托人前人而作,如《神农本草经》托名上古神农作;或者原书亡佚,后人假托原书书名而伪造同名之作,如《古文尚书》、《列子》等。

)(注:熹平石经,汲冢竹书校勘四法在简答题内。

书籍装帧形式名解在简答题内: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及线装。

)(二)简答题1、举例说明总集的种类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和多个朝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

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

按照编集的进段和体裁来划分,总集可分为以下七类:一是通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的作品的总集。

如梁萧统编《文选》、清姚鼐编《古文辞类纂》等。

二是断代的有选择的编集多种体裁作品的总集。

如宋姚铉编〈唐文粹〉、宋吕祖谦编〈宋文鉴〉等。

三是通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

如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四是断代的不加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全部作品的总集。

如清董诰等编的〈全唐文〉。

五是通代的有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作品的总集。

梁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六是断代的有选择的专门编集一种体裁作品的总集。

如清吴之振等编集的〈宋诗抄〉。

七是按作者地域或宗派关系编集的作品总集。

如北宋杨亿编的〈西昆酬唱集〉2、简述别集的价值。

别集在古典文献学中有很重要的价值,是因为别集在古典文献中所占比例数量很大。

别集包括了一个作家现存的部分或全部作品,是人们研究某一作家的生平、背景、思想、成就的主要依据。

别集有助于了解或研究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情况。

别集是一些总集、丛书的编纂基础。

3、简述单行文献的种类。

单行文献,是指单独印行的某一位或某几位作者的某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其种类有三:一、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

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等。

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文体的单行作品。

如〈秦妇吟〉〈战国策〉〈水浒传〉〈桃花扇〉等。

三、从一种或多种著作中选出一篇或多篇作品单独印行的书,如从〈楚辞〉中选印的〈离骚〉,从〈文选〉中选印的〈古诗十九首〉。

4、简要阐述书籍的装帧形式及其优缺点(有则写,无则空)。

卷轴装:卷轴装就是把抄了书的纸粘连起来,形成长卷,在其尾端装上一根用木或竹做成的轴,收藏时用轴由尾端向前卷成一束,称为一卷。

因此,卷轴装的纸本又称卷子。

一个完整的卷子包括轴、卷、缥和带四个部分。

旋风装:旋风装就是将裁成一定大小的纸两面书写,或将两页纸裱成一页两面书写,然后将写好的书页的一端依次粘贴在一张卷纸上,装上卷轴,就成为一本旋风装的书籍。

因旋风装的书打开后似一片片独立地粘在卷纸上的叶子,故又称“叶子”、又因其将书叶鳞次相错地粘裱于卷底上,看似龙鳞,故又称“龙鳞装”。

如吴彩鸾《唐韵》,李邰〈彩选〉之类。

(优缺点:优点是相对于卷子装,长度更短但容量更大,便于翻检。

缺点是难克服舒卷之难,长期使用后书叶很难平复展开,反而增加了阅读的难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