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的艺术特色.ppt
《雨巷》的艺术特色
• 1、《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
• 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他们以世 纪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在表现方法上,强调暗示隐喻等手 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 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的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 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 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 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并非 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的抒情形象。我们不 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 象所抒发的的朦胧的诗意。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 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 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 大了想象。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 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 回味。
• 3、《雨巷》最初为人称道,一个重要方面是它的音节的优美。
• 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虽然未免有 些过誉,但首先看到了它的音节的优美这一特点,不能不说是有见地 的。《雨巷》全诗共七节。第一节和最后一节除“逢着”改为“飘过” 之外,其他语句完全一样。这样起结复见,首尾呼应,同一主调在诗 中重复出现,加强了全诗的音乐感,也加重了诗人彷徨和幻灭心境的 表现力。整个诗每节六行,每行字数长短不一,参差不齐,而又大体 在相隔不远的行里重复一次脚韵。每节押韵两次到三次,从头至尾没 有换韵。全诗句子都很短,有些短的句子还切断了词句的关连。而有 些同样的字在韵脚中多次出现,如“雨巷”“姑娘”“芬芳”“惆 怅”“眼光”,有意地使一个音响在人们的听觉中反复。这样就造成 了一种回荡的旋律和流畅的节奏。读起来,像一首轻柔而沉思的小夜 曲。一个寂寞而痛苦的旋律在全曲中反复回响,萦绕在人的心头。
• 为了强化全诗的音乐性,诗人还吸取了外国诗歌中的一些技法,在同 一节诗中让同样的字句更迭相见。这种语言上的重见,复沓,像交织 一起的抒情乐句反复一样,听起来悦耳,和谐,又加重了诗的抒情色 彩。在浪漫的自由诗和“新月派”的豆腐干诗体盛行的时候,戴望舒 送来了优美动听的《雨巷》,虽然不能说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 新的纪元”,至少也是开拓了音乐在新诗中表现的新天地。
• 2、戴望 在《雨巷》中,诗人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 的抒情形象。这显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 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 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 各自愁”的诗句。这首诗里就是用雨中丁香结做为人的愁心的象征的, 很显然,戴望舒从这些诗词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 成《雨巷》的意境和形象。这种吸收和借鉴是很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