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特殊教育学校康复训练计划
(2014——215学年第一学期)
一、学生情况分析:
大多数学生不能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灵活熟练进行日常事务,肢体协调感比较差.语言发育迟缓,发音不准确也不响亮,总是在嗓子里面发音,不能与人进行长时间的交流.少部分学生能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日常事务,语言发育正常,能与人进行正常的沟通.
二、内容分析:
本学期着重训练孩子的功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训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总之,本学期的康复训练课程设置体现了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以智障儿童得到康复,回归社会主流,成为自食其力的人为目标。
2.通过训练,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身心协调动作的能力,增加对大脑刺激的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锻炼活动的,以促进大脑机能的补偿。
3.训练在游戏中,激发智障儿童积极性,主动性。
使受训儿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4.培养学生听课专心、学习认真、书写整洁等较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和同伴和谐相处。
四、具体措施
1.注意稳定孩子情绪,保证训练质量。
2.训练时保持适当节奏,避免孩子不适应,出现反复。
3.训练时使用的指令,语言要简单、明确。
4.给予孩子语言提示及指令时声音要宏亮,有力度。
5.从孩子兴趣出发,使孩子愿意投入训练。
6.训练者的声音、表情要夸张,吸引孩子注意力。
7.训练时要坚持互动,训练要持之以恒。
8.及时强化,对孩子的不同表现给予不同性质的强化(正强化、负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