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工监督管理制度

热工监督管理制度

XXXX发电总厂热工监督管理制度1 目的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XXXX发电总厂(以下简称“总厂”)热工监督体系。

建立高效、通畅、快速反应的技术监督管理网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热工设备的安全可靠性;为电网和设备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提供保障。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总厂的热工监督管理。

3 职责3.1 生技部热工专职职责3.1.1 建立以生产副厂长或总工程师负责的热工技术监督网,执行有关计量法规、贯彻执行上级颁发的有关热工技术监督的指示和规定,负责我厂热工技术监督工作。

3.1.2 组织和实施我厂在用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定期对运行的在用计量仪表的系统综合误差进行现场抽检,并制定抽检计划下发维护分场执行。

3.1.3 按时填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三率”(即完好率、合格率、投入率)统计报表及热工监督的季度和年度总结,报送省电力试验院热工所(中电投XXXX集团需要时也上报)。

3.1.4 协调维护分场热工专业与其他分场共同作好热工技术监督工作。

3.1.5 参加我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事故调查分析,制订反事故措施,并按规定上报。

3.1.6 制定我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改造计划,审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大、小修计划,并负责大、小修标准项目和非标准项目的验收。

3.1.7 研究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技术攻关。

3.1.8 负责我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备品备件计划的审核工作。

3.1.9 参加我厂新建和扩建、改建机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系统设计审查与验收工作。

3.2 维护分场热工专职及副主任职责3.2.1 执行上级部门颁发的有关规程、制度、标准或文件,管理热工标准室。

3.2.2 负责对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定期校验及试验制度按期执行。

3.2.3 组织建立我厂的热工计量标准装置及配套设施,根据周期检定计划,按时送检标准计量器具,保证热工计量标准量值准确。

3.2.4 组织我厂热工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参加上级计量检定人员统一考核。

3.2.5 建立和健全热工各项规章制度。

做到文明生产,开展技术革新,加强技术培训(包括对机组运行人员进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基础知识培训),提高专业工作水平。

3.2.6 做好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验、维修、调试和验收保管工作,不断提高“三率”指标,为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创造更好的条件。

3.3 热工标准室管理人员职责3.3.1 负责热工标准室标准设备的管理工作。

3.3.2 负责热工标准室内标准设备的外借登记和回收工作。

3.3.3 负责制定热工标准室内标准设备的送检计划。

3.3.4 定期统计热工标准室内标准设备的合格情况和使用情况,根据上级技术监督部门的文件精神制定标准设备补充计划,并报维护分场及生技部备案。

3.3.5 负责外单位送检仪表的相关手续办理工作。

4 工作内容与要求4.1 定义或术语4.1.1 热工仪表:对热力设备及系统的热工参数进行检测的仪表称为热工仪表。

4.1.2 热工控制装置:对热力设备及系统的工艺过程进行调节、控制、保护与连锁的装置称为热工控制装置。

4.1.3 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发电厂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系指关系机组及热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状态的监控用仪表、调节、控制和保护装置。

4.2 监督范围4.2.1 热工仪表及设备监督范围:4.2.1.1检测元件(温度、压力、流量、转速、振动、物位、火焰、氧量、煤量的元件及及其它的一次元件);4.2.1.2 脉冲管路(一次门后的管路、支架和阀门等);4.2.1.3 热工参数检测、显示、记录仪表;4.2.1.4 二次线路(补偿导线、补偿盒、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电缆、电缆槽架、支架、二次接线盒及端子排等);4.2.1.5 二次仪表及控制设备(指示、记录、累计仪表,数据采集装置,调节器,操作器,执行器,运算单元,转换单元及辅助单元、热工电源和汽源等);4.2.1.6 保护连锁及工艺信号系统;4.2.1.7 顺序控制装置(顺序控制器、顺序控制用电磁阀、气动装置及开关信号装置等);4.2.1.8 过程控制计算机[分散控制系统(DCS)、可编程控制器(PLC)等计算机控制设备];4.2.1.9 热工计量标准器具和装置。

4.2.2 热工系统的技术监督范围:4.2.2.1 数据采集监控系统;4.2.2.2 模拟量控制系统;4.2.2.3 保护、连锁及工艺信号系统;4.2.2.4 顺序控制系统;4.2.2.5 锅炉燃烧管理系统;4.2.2.6 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4.2.2.7 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4.2.2.8 汽轮机安全监视仪表;4.2.2.9 机炉辅机控制系统;4.2.2.10 高低压旁路控制系统。

4.3 运行监督4.3.1 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4.3.1.1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保持整洁、完好,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4.3.1.2 仪表指示误差应符合精确度等级要求,仪表反应灵敏,记录清晰,并定期测试整套仪表的系统误差;4.3.1.3 由DCS(调节器)控制的重要运行参数应有越限报警或监控保护装置,在调节器正常运行工况下,被调量不应超出“热工自动调节系统运行质量指标”的规定范围,在扰动后被调量应能迅速恢复正常值;4.3.1.4 信号光字牌应书写正确、清晰,灯光和音响报警应正确、可靠;4.3.1.5 操作开关、按钮、操作器及执行机构手轮等操作装置,应有明显的开、关方向标志,并保持操作灵活、可靠;4.3.1.6 熔断器应符合使用设备及系统的要求,应标明其容量与用途;4.3.1.7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盘内、外应有良好的照明,应保持盘内、外整洁;4.3.1.8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电缆、脉冲管路和一次设备,应有明显的名称、去向和标志牌。

4.3.2 主要检测仪表、自动调节系统、热工保护装置应随主设备准确可靠地投入运行,未经有关领导批准不得无故停运。

因主设备及其系统问题造成主要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停运,该主设备不能定为完好设备。

主要保护系统的保护条件暂时退出的应由厂总工程师及以上批准,报生技部、安监部备案。

4.3.3 对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热工专业要作好定期巡检,并将巡检情况记录在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运行日志上。

4.3.4 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非热工人员不得任意调整、拨弄或改动。

如必须对运行中的热工仪表或控制装置进行调整时,应按厂有关规定执行,并做好记录。

4.3.5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在运行中发生异常或故障时,机组运行值班人员应加强对机组监控,防止事态扩大,并及时通知热工人员处理和做好记录。

4.3.6 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需停运检修或处理缺陷时,应严格执行工作票或联系单制度。

4.3.7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用过的记录纸,应注明用途和记录日期,由维护分场集中保存,保存时间不少于3个月;遇有反映设备重大缺陷或故障的记录纸,应由生技部建档保存4.3.8 未经厂部总工程师批准,运行中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盘面或操作台面不得进行施工作业。

4.3.9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电源不得作照明电源或动力设备电源使用。

4.3.10 主要热工仪表应进行定期现场校核试验,主要热工仪表的综合误差应不大于该系统综合误差的2/3,主蒸汽温度表和主蒸汽压力表在常用段范围内的误差应不大于其精确度的1/2。

主要热工仪表现场抽检每月一次,其数量每台机组不少于五块。

4.3.11 热工人员应经常听取机组运行人员的意见,并根据有关记录及时分析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运行情况,不断提高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运行水平。

4.3.12 因主设备或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设备缺陷,或因设计不当且无法弥补及运行方式改变而不再需要的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应由总工程师批准并报XXXX集团和电力试验研究院,经核定同意,方可不进行“三率”统计。

4.3.13 运行中的调节系统、保护系统应做定期试验。

4.3.14 热工监督考核指标4.3.14.1主要热工(检测参数)仪表的校验率、调前合格率、投入率应达到100%。

4.3.14.2保护装置投入率100%,主保护正确动作率应达到100%。

4.3.14.3自动调节系统投入率应达97%以上,AGC和一次调频要全部正常投入,调节品质符合电网要求。

4.3.14.4数据采集系统投入率:有二次表的以二次表考核,无二次表的以CRT显示为准考核;数据采集系统投入率应达98%以上。

4.3.14.5考核指标统计计算方法:1)仪表(检测参数)调前合格率=(仪表调前合格总数/仪表总数)×100%2)保护投入率=保护装置投入套数/全厂保护装置套数×100%3)热工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率=(热工保护装置正确动作次数/全厂热工保护装置动作次数)×100%4)自动调节系统投入率=(自动调节系统投入总数/自动调节系统总数)×100%5)数采系统测点投入率=(实际投入测点数/设计测点数)×100%4.4 检修监督4.4.1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大、小修一般随机、炉检修同时进行。

检修前应编制检修计划和检修定额,并做好准备工作。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大、小修后所需的总调试时间,应列入检修计划给予保证。

主要改进项目应先作出设计,并经厂部批准。

4.4.2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检修,应严格执行检修计划,不得漏项。

检修、校验和调试均应按有关规程和规定进行,并符合检修工艺要求,做到文明检修。

4.4.3 对隐蔽的热工检测元件(如孔板、喷嘴和温度计等),应按计划检修周期在机组大修中进行拆装检查,并写出检查记录。

4.4.4 检修工作结束后,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盘(台)的底部电缆孔洞必须封闭良好,必要时应覆盖绝缘胶皮。

4.4.5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后,维护分场应严格按有关规程和规定进行分级验收,并对检修质量作出评定。

属于主设备的控制与保护装置(如汽轮机轴向位移、胀差传感器等),应由维护分场会同主设备所属部门及生技部(厂部)共同验收。

4.4.6 检修后的热工仪表检测系统,在主设备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系统联调,其系统综合误差应符合要求。

4.4.7 检修后的热工自动调节系统,在主设备投入运行后应及时投入运行,并作各项扰动试验,其调节质量应符合“热工自动调节系统运行质量指标”要求。

4.4.8 检修后的热工程序控制、信号、保护和连锁装置,应进行系统检查和试验,确认正确可靠,方可投入运行。

4.4.9 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改进、校验和试验的各种技术资料以及记录数据、图纸应与实际情况相符,并应在检修工作结束后15天内整理完毕归档。

4.5 量值传递4.5.1 维护分场是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量值传递的基层单位,建立三级标准室标准(工业级标准),其标准计量器受贵州省电力试验院的传递监督;维护分场热工专业负责对我厂的工业用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的校验和监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