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交流电系统论文
论题:节能减排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姓名:
学号:
学院专业:
联系电话:
上课教室:
任课老师:
标题:论节能减排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作者:
中文摘要:
节能减排是应对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而我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又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其实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我们要抓准节能减排的着手点,要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是我们的明天更加美丽。
关键词:节能,减排,严峻的形势,减少消耗,自觉。
正文:
近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5月23日,国务院又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对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
重视和抓好节能减排,体现了“好”与“快”的辩证统一,蕴含着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提升,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难在出路。
打开出路,企业是主体,科技创新是支撑。
节能减排是应对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到2030年将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
我国的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
环境形势更加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土壤污染面积扩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
发达国家上百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近20多年来在我国集中出现。
由于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重化工业较快增长还会持续一段较长时间,这一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一般呈现正向关联。
因此,在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
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科学发展难以实现。
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
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
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离家较近的上班族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不是开车;短途旅行选择火车而不搭乘飞机;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掉充电器;如果一个小时之内不使用电脑,顺手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每天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可以减少约0.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
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
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节能减排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人们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
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
要组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技术研发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
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
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
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
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节能定义就是节约能耗、包括电、煤、油等。
减排嘛!就是污染物排放嘛。
为了降低能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量,我国政府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
政府采取了各种优惠措施,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政府还坚决关停小火电、小水泥厂等高污染、低能效的落后产能。
今年前9个月各地已关停高耗能、高排放的燃煤小火电机组250多台,合计装机容量903万千瓦,到2010年还将关停燃煤小机组5000万千瓦以上,同时关停燃油小机组700万千瓦至1000万千瓦。
最近又要求在近期内取消对高耗能企业的电价优惠。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力度,“十一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到2010年,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由2005年1.3%提高到2%。
此外,中国也在努力与国际社会合作研究清洁煤技术,这将为中国
清洁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提供可行的技术条件。
在立法上,全国人大正在审议修改1998年施行的《节约能源法》,这部法律将把节约能源确定为基本国策;《能源法》也已提上立法日程;《可再生能源法》已经于2006年开始施行,这部法律对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规划,并将逐步改变中国的能源结构。
不仅如此,中国也在通过各种措施提高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节能意识,这些措施将在以后的几年里取得明显效果。
通过改革定价机制,汽油、天然气的价格逐步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普遍提高人们生活中的节能意识,同时也提高人们的节能技术水平。
对公众的引导教育可以说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它不仅促使人们践行环保理念,还将促使人们监督社会上的非环保行为。
要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节能减排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必须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节约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全体社会成员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入手,形成崇尚节约、重视环保的社会风尚。
可以说,为了节能减排,中国正在动员全社会所有的力量。
一个人的环保行动就像是一盏灯,当大家都点燃自己的那盏灯,整个世界就会一片光明!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吃口香糖;不用塑料袋;不用一次性筷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丽!
结论:
要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入手,形成崇尚节约、重视环保的社会风尚,动员全社会所有的力量。
节能减排,没有退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2007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篇)》《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民节能减排实用手册》《染整工业节能减排技术》《战略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