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文化
檀 香 扇
二)檀香扇(江苏) 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其木质坚硬。白者白檀, 皮腐色紫者紫檀,白檀为胜。有天然香味,轻轻摇, 馨香四溢。此扇有“扇存香存”的特点,保存十年八 载后,扇起来依然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夏令既去, 藏入衣箱,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花式品种有拉花、 烫花、雕花、绘画、印花、镶嵌和接骨等。一般经锯 片、组装、锼拉、裱画、绘画和上流苏等十多道工序 组成。 檀香扇以其独特技艺,独具风格,富有工艺性, 而至今深受人们的喜爱
(5)竹编扇。以篾丝编 织成扇面。产于四川、浙 江、湖南等地,以四川为 最著名。四川篾丝扇在明 代已很著名。
(6)其他。最后 要说的是使用植 物的叶子或茎制 作的扇子。据有 关的书上介绍, 这一类扇子还很 多,除了蒲扇和 芭蕉扇以外,还 有葵扇、棕扇、 麦扇、槟榔扇等 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秋扇词 【唐】刘禹锡 莫道恩情无重来,人间荣 谢递相催。 当时初入君怀袖,岂念寒 炉有死灰。
关于扇子的起源,众说纷纭。根据流传下来 的相关传说,扇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伏羲 和女娲时代。 一种传说是神祗女娲抟土创造了人类,伏羲则制 定了严格的婚娶之礼以及夫妇制度。还有一种传 说是在宇宙初开时,天下没有百姓,女娲和伏羲 遂结为夫妇,因此被后世尊为人类的祖先,结草 为扇就是他们成婚故事的一部分。 关于后一传说,唐代的《独异志》有着完整 的记载。书中记载:“宇宙初开时,天下只有伏 羲和女娲二人。他们来到昆仑山上,燃草向上天 祈祷道:如果我们可以结为夫妻,那么燃烧的烟 合在一起;如果不可以,那么烟四散。结果所有 的烟合在一起。于是女娲‘结草为扇,以障其 面’,与伏羲结为夫妇。”由此可知,最早的扇 子是用草编织的,具有遮蔽的功用,后世有人将 此扇称为“羲扇”。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 象牙、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 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 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 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 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 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也使 扇子蕴藏着丰实的文化内涵。
折扇的扇面,最常用的材料为纸,也有用绢和夹 纱的。其中纸的扇面占绝大部分。纸扇面分有色扇 面和白色“素面”。除白面外,有色扇面中以金面 最讲究也最复杂,最受人欢迎。有泥金,屑金、洒 金、冷金、半冷……。其中泥金在我国很早就使用。 在唐代开元、天宝时已用“泥金帖子”。
也成为稀有之物。
西周时期开始出现素白的“羽扇”,是用作周
王的礼仪之具,所以又叫“仪仗扇”。
菖 蒲 制 成 的 扇 子
战国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半规形的“便面扇”,
它的形状好似单扇门,故又称“户扇”。单门扇
可遮面窥视,成为当时扇子的主流。它是用细竹
篾miè(竹条)编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
者都可以使用它。
到了帝尧的时期,尧德化天下,百姓无不敬服。 上天也因此降下祥瑞,其中一种就是在厨房中生 出了瑞草萐(shà)莆,它的叶子摇动生风,使食 物“寒而不臭”,还可以驱除虫子。
这种可起到扇子功用的瑞草萐莆,让人联想到夏
天人们用的蒲扇。古汉语中萐莆与扇子同义,大 概就是由此而来。
殷商时期还出现了一种“雉尾扇”,据说是用 五光十色的雉鸡尾羽做成的。后来,因为这种雉鸡 尾羽的来源越来越少,“雉尾扇”就用的很少了,
在扇子上题诗作画始于三国时期,魏晋时,在扇面上
题字作画馈赠亲友开始流行。《三国演义》中还描述 了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 羽扇成为智慧的象征。
北宋时,出现了携带极为方便的折扇。 折扇,亦叫“聚头扇”、“撒扇”或称“聚骨扇”, 因为它收拢时能够二头合并归一而得名。 宋以后,折扇更加盛行流行,明朝皇帝还命宫内工匠 仿制高丽扇,吸取外来工艺制作,促进国内扇子发展。 清时,对称类型的扇面除圆形外,还有长圆、扁圆、 方圆、梅花形、葵花形、腰形、马蹄形等。这些扇形 突出的特点是对称、轻 盈、工艺性强。 此外,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种“扇画”的国画形式, 一些国画大家纷纷加入这其中,使扇画具有相当高的 艺术水准。
白色素面一直是扇面中的主要产品,有纸、绢、 发笺等。其中以纸质为主。产量大,品种多,出现 早。工艺复杂,有的是用多层宣纸裱成,有3层、4 层、5层不等;有的选定上等的宣纸作表层,中间衬 纸多用“皮棉”和“连史”。
折扇中扇骨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形制古朴优美, 幽雅别致;用材奇珍异宝,五光十色;装饰素净淡 雅,赏心悦目;雕工巧夺天工,独辟蹊径,和扇面 艺术交相辉映。 对于扇骨来说,首先是取材,而关键是精工,要经 过打磨、髹漆、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流程。如是 竹料,还要先经过选、煮、晒、劈、成型、烘烤等 一系列工艺;然后进入“打磨”。除竹材外,其余 如乌木、牙、骨、角等也需打磨。然后髹漆。这两 步主要完成骨子的光色之美;而雕刻、镶嵌的目的 是对骨子的装饰美化。
秦汉以后,扇子的形制有了更多的变化,主要有方、
圆、六角等形,面料采用丝织的绢素。汉代扇子已经发
展到大量加工制作时期,不仅品种多,而且工艺精致。 此时开始使用轻巧简便的竹扇。扇子成为人们随身的装 饰品,也成为馈赠的礼物。
西汉以后,扇子开始更多的用来纳凉。
汉朝末期,一种名为“齐纨”的丝织品被用来制作明
(3)折扇。 与羽扇和团扇不同的是折扇没有手柄,它是靠扇骨来支撑的。扇骨 是用竹片削成的,中间的都削得很薄,有弹性,只有两边的两根稍厚一 点。这些扇骨的一端用销子销在一起,另一端糊上扇面。可以折起来, 也可以展开,无论是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折扇的扇面一般是用纸做的, 通常扇面上总是诗画并茂,好的折扇是很精美的工艺品。也有用全白或 全黑的纸做扇面的,虽然没有字画,但也很精致,不失为一把好扇子。 除了用纸做扇面以外,也有用丝绸做扇面的。用丝绸做扇面的折扇,一 般都用于历史,真丝扇用真丝绸缎面料制作而成,它不但可以 用于观赏收藏,也具有馈赠友人,之佳品。真丝扇的制 作工艺复杂比纸张柔软,凌娟光滑,制作起来工艺要求 极高,扇骨用头青天然高山楠竹制作,面料处理:先过 浆下水,在烘烤阴干,在做成型定位,在染色印刷在过 浆风干,然后折面定位,在做扇骨刻绘工艺,然后搭面 成型,总计70于道工艺流程,目前真丝扇是安徽传承的 手工艺制作工艺保留至今,真正纯手工制作。真丝扇的 外观漂亮,工艺制作考究精细深受世界各国的青睐。
(三)火画扇(广东) “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后来工艺逐步 发展,制作时选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 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清秀典丽,永不褪色,是欣赏 收藏的精品。
(四)竹丝扇(四川) 竹丝扇俗称“龚 扇”, 有灿若云锦、 薄如蝉翼的美评。扇 面多是桃形,形似纨 扇,是用细如绢丝的 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 它颜色嫩黄,薄而透 光,绵软而细腻,恍 若织锦,图案或山水 人物,或花鸟虫鱼, 无不维妙维肖,加上 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 柄,丝质扇坠,简直 玲珑剔透,精美绝伦, 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 宝。
月形的团扇,这种扇子是以竹为图框、以绫绢为扇面,被 称为“纨扇”或“齐纨扇”。大概是因为“齐纨扇”十分 有名,后世又将“齐纨”附会成扇业的祖师。 纨扇多以骨、玉、象牙等为柄,坠以流苏,而且宜于书画,
显得珍贵优雅。这种扇子出现后,在中国流行了千余年,
特别为闺阁仕女所钟爱。
齐纨鲁缟
齐 纨 扇
汉代文学家还留下了若干咏扇之赋,文章赞美了扇子 的精巧制作和功用。
三.扇子的分类
据了解,扇子的种类很多,按照材质可以分为折扇、竹扇、绢扇、 羽扇、葵扇和麦秆扇六大类。按扇子的功能分类,则可分为檀香扇、 团扇、挂扇、绸舞扇、广告扇等。扇子的形状也有方有圆,还有梅 花、海棠、葵花形的。 而黑纸扇是“雅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纸扇,它以柿汁涂抹扇 面,色泽乌黑,制成这样的一把扇子从头到尾需要86道工序。
(1)羽扇。 羽扇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扇子,它是以鸟禽的羽毛做扇面 材料的,所以称为羽扇。羽扇都有一个短而细的手柄,而 柄一般都用竹子为材料。普通的竹子和较名贵的湘妃竹都 可以用来做扇柄。当然用木材来做扇柄也可以,只是不多 见,至于用金属材料做扇柄就更少见了,因为金属一般都 较重,做扇柄显然不适宜
(2)团扇。 除了用禽鸟的羽毛做扇 面以外,也还有用罗、纱、 绫、绢等丝织物做扇面的, 这样的扇子称为纨扇,纨扇 又叫团扇。这是因为这类扇 子一般都是做成圆形的, “团”本来就是圆的意思。 但其实也不尽然,所谓圆还 包括椭圆、腰圆等形状,甚 至还有近似方形的和多边形 的,可谓千姿百态。而且扇 面上一般都有画或者题有诗, 这些画又多半是花鸟鱼虫、 亭台楼阁、月光清泉或才子 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