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doc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doc

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职责......................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及措施.................治疗室、处置室、注射室、换药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新生儿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消化内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消化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终末消毒制度...................................紫外线灯使用管理规定...........................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抗生素合理应用规定............................各种常用医疗、护理器具消毒方法.................输液(血)反应报告规定.........................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针刺伤后补救措施..............................医护人员预防经血传播性疾病的职业防护流程图… 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职业安全防护要求...................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职责.......................医疗废物交接制度...............................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流程...........................洗手及手消毒制度..............................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应急预案与控制措施..........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1)• (2)… (3)……(4) …(5) …(6) …(7) …(8) …(9) …(10) …(11)…(12) …(13)…(14) …(15) …(17) …(18) …(19)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胃肠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血管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 .. (40)各种常用医疗、护理器具消毒方法备注:以上资料仅供参考,以说明书为准。

泌尿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严格掌握适应证,在一般情况下避免使用导尿管。

2、使用其它方法代替膀胱内导尿,如间歇性导尿、阴茎套导尿等。

3、尽量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每天评估持续导尿的必要性。

4、严格掌握导尿管插入和护理时无菌技术。

(1)在导尿管插入之前,用消毒剂消毒尿道口周围。

(2)在灭菌条件下,无菌操作插入导尿管。

(3)保持整个集尿系统闭合,尽可能缩短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操作时间。

(4)保持尿液从上往下的重力引流。

并随时观察尿液是否从导尿管中流出,以确保导尿管未阻塞。

5、有条件时应使用一次性导尿管和集尿系统。

否则应对上述物品彻底清洗后,再高压蒸汽灭菌或化学灭菌。

6、不建议为预防尿路感染使用抗生素和尿道口使用抗菌软膏,以防止产生耐药菌株。

7、不建议冲洗导尿管和更换导尿管,也不宜频繁进行菌尿检测。

XXX中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20XX年6月10日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 、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原菌定植与吸入,防止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 1 )改进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尽可能采用胃肠营养,喂养过程中尽量减少误吸危险,提倡半卧位,用小号胃管少量持续喂养,也可将导管直接插入空肠,以避免对胃液的碱化作用。

(2)对患者采取半卧位,特别是对机械通气患者,控制胃内容物反流。

(3)用硫糖铝防治消化应激性溃疡,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4)呼吸道分泌物持续或间断抽取引流,降低原发内源性菌群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推迟肺炎发生时间。

(5)对外伤、高危手术者采用选择性消化道去污染,用胃肠道不吸收的抗生素杀灭胃肠道条件致病性需氧菌,避免其移行和易位,阻断内源性感染途径,降低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6)用大环内酯抗生素破坏和减少气管导管表面生物被膜,增加其它抗生素的通透性,减少细菌在生物被膜内定植,从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

(7)合理应用抗生素,在药敏指导下选择有效抗生素。

2、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1 )接触、诊疗、护理病人前后要严格洗手。

(2)接触病人粘膜和呼吸道分泌物时戴手套。

(3)加强对共用器械如呼吸机气路管道、喷雾器及其它器械的消毒灭菌。

呼吸机管道每周更换 2 次。

用于雾化的液体一定要严格灭菌,并做好对共用器械的终末消毒。

3、改善宿主条件、提高免疫力(1 )术前用各种方法去除病人呼吸道分泌物。

并指导和协助术后病人多咳嗽、深呼吸和及早下床活动。

(2)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的疼痛。

(3)尽早拔除气管导管内插管,在拔除插管或解除气囊前,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4)加强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耐万大古霉素肠球菌感染者或携带者的隔离,对MRSA 和铜绿假单胞菌者也应进行隔离。

(5)对粒细胞缺陷者和器官移植者采用保护性隔离。

(6)对特殊人群可试用免疫球蛋白、集落刺激因子、Y 干扰素、抗内毒素抗体、促炎细胞因子拮抗剂等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XXX中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20XX年6月10日胃肠道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由于本病是由粪-口途径传播,因此加强饮食卫生宣传极为重要。

2、病人、家属、医院工作人员有效地洗手是控制感染性腹泻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

3、医院营养食堂中污染食品是造成感染性腹泻散发或流行的重要原因,因此一定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严格管理。

4、加强对感染性腹泻患者的隔离,并要对其排泄物及容器等严格消毒。

并要做好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

5、新生儿室、母婴同室、儿科等是感染性腹泻爆发的高危科室应严格进行管理。

特别是要防止母奶及奶制品及其容器污染引起的爆发流行。

6、医务人员、营养食堂工作人员、配膳员等一旦出现急性腹泻,应立即暂时调离与食物和直接与病人接触的岗位。

直至临床症状消失,2 次大便培养阴性(间隔24 小时以上)方可恢复原工作。

7、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防止二重感染的发生。

8、一旦发生感染性腹泻的爆发流行,应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管理。

对病人及可疑者进行隔离和医学观察,积极治疗病人,对污染环境和可疑传播途径进行消毒处理,特别要做好手的清洁和消毒,采取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XXX中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20XX年6月10日血管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正确选择导管:经研究不锈钢针头导管感染的机会小于塑料导管。

但不锈钢针头只适用于外周浅静脉,且易致血管痉挛而影响补液速度,所以医院大多采用聚乙烯塑料导管、硅胶管或涤纶套静脉管。

2、导管插入不宜过深,一般以插入3〜5cm即可。

留置时间与感染率的高低呈正相关,所以应及时更换或拔除导管。

3、正确选择插管部位,皮肤穿刺法感染低于皮肤切开插入法;上腔静脉系统置管感染低于下腔静脉系统置管;老年人或伴有血管性疾病及长期卧床者,易并发下肢血管置管感染,其感染率高于颈部血管和锁骨下血管。

4、紧急置管感染高于择期置管,故非紧急情况下应选择择期置管。

5、熟练的操作技巧、保持导管的通畅可有效地减少感染。

6、严格无菌操作,减少皮肤入口处微生物的侵入;操作前应认真洗手、戴口罩,必要时如做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或静脉切开时,应戴无菌手套,导管入口处应远离创面,置管处皮肤应认真准备、严密消毒,置入导管要妥善固定,防止滑动,置管后导管入口部应保持干燥,并每天进行清洁消毒。

最好选用透明敷料敷盖,以便局部观察。

一般应每2 天更换一次敷料。

7、为避免液体污染应现用现配。

静脉营养液的配置应在无菌室或层流洁净工作台进行。

放置时间不宜超过24 小时,输液时间最好在24 小时内完成。

输液器具应及时更换。

8、加强局部观察、及时更换和拔除感染导管,并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一旦感染应积极进行局部和全身治疗。

XXX中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20XX年6月10日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控制方案及措施1、住院前措施:尽可能在门诊完成各项检查,以尽量缩短住院时间。

同时在住院前积极治疗各种潜在疾病和感染,纠正各种增加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防御能力。

2、手术前措施:认真做好病人术前清洁和皮肤准备。

按无菌操作程序,严格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和手术区保护。

对污染手术、结肠手术、全身情况较差者、接受激素或抗代谢药物治疗者、进行人造物留置的手术、心脏瓣膜病或已植入人造心瓣膜而再行手术者、严重创伤病人,可于围手术预防应用抗生素。

一般给予方法是手术前30 分钟或麻醉同时(剖腹产应于脐带被夹紧后),静脉内给一次足量抗生素,必要时术后可继续用药2〜3天。

3、手术人员准备进入手术室应严格按规定更换鞋、衣、裤、帽、口罩。

并应严格按规定洗手。

严禁患有疖肿、湿疹、感冒、鼻咽部或肠道中带有耐药的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危险细菌的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

4、手术中措施:熟练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正确放置引流等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环节。

同时要严格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

认真收集处理污染物品,以保持术中手术室内的干燥和清洁。

5、手术后措施:切口缝合后应敷盖吸附能力好的敷料。

敷料渗湿后应立即更换。

体表不平部位应以绷带包扎或加压包扎。

严格执行切口护理的无菌操作。

做好对切口的观察和术后引流的护理。

6、对手术切口进行前瞻性感染监控,并及时反馈,可有效降低各类切口感染率,并有助于制定抗生素预防用药计划。

7、做好手术环境和手术器械的消毒与灭菌管理,并执行严格的监控措施。

XXX中医院院感管理委员会20XX年6月1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