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R for MSP430软件安装使用详解
1、下载安装包,注册机
2、运行安装包,进入安装页面,一直Next,直到出现提示输入注册码的页面;
3、若是Win7系统,以管理员身份运行注册机,选择For MSP430 v5.50 然后Get ID
4、将License number粘贴至安装程序的License#一栏,;
5、将注册机中的License key 粘贴至
Next 6、选择安装全部功能;
7、选择安装路径;
8、等待软件自动安装完成,点击Finish 完成安装;
附录A
关于驱动的安装
下载的IAR for MSP430 软件自带的有针对各种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都存在安装文件中,只需要找到和自己使用操作系统对应的驱动进行安装就行了。
以本机为例,为Win7 64位操作系统,进入软件安装目录
选择图中阴影文件夹,打开看到驱动程序,双击运行即可自动安装。
附录B
从下面几个方面介绍EW430 的基本使用:
一、创建一个工程,并在工程目录下创建C 语言项目
二、设置项目属性
三、编写源程序
四、编译和连接程序
五、下载程序到目标MCU 中
六、运行程序
一、第一次使用EW430时按如下步骤创建工程。
1.在E盘创建工程文件夹(不要用中文);
2.启动IAR Embedded Workbench;
3.创建一个C语言项目;
1>点击菜单栏中Project/Create New Project,创建一个新的项目
2>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C语言环境,点击前面的+号,选择main,如图;
3>在出现的“另存为”对话框中找到之前在E盘建立的工程文件夹;在其目录下新建一个项目文件夹Day00;双击进入项目文件夹Day00,将新建的项目命名为Day00.ewp保存;如图
4>进入到IAR 提供的集成工作环境下,其中编辑界面下出现的程序main.c 是EW430 提供的C 语言程序模板;
二、设置项目属性
1.进入项目属性设置窗口
点击菜单栏上的Project /options 或右键点击Workspace 区域中的项目名,点Options,如图进入到项目属性设置对话框,如图
单击OK,完成项目属性设置。
2.选择实验用到的MCU芯片型号。
在Options 对话框中,根据具体使用的MCU型号,在Category\General Option\Target\Device选项框中选择芯片型号。
3.选择调试器
在Options 对话框中,Category\Debugger \Setup 中的Driver 选择框中选项FET Debugger(如无JTAG 硬件调试器和实验板,可选Simulator 进行软件调试), 如图
4.设置硬件JTAG 调试器
根据使用的JTAG 调试器类型,在Options 对话框中,Category\FET Debugger \Setup 的Connection 选择框中选项调试器的连接,如果使用的是USB 型JTAG 调试器,则选择Texas Instrument USB-IF;如果使用的是并口型JTAG 调试器,则选择Texas Instrument LPT-IF,如图,然后按OK 按钮,结束属性设置,回到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 界面(在此我们使用Texas Instrument USB-IF)
三、编写程序代码
在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 下点击Workspace工程空间的项目名,如Day_00-debug, 有以下几种编写源程序的方法:
1. 在模板文件main.c 的基础上编写源文件新建的项目中main.c 文件已被自动加入到项目中,用户可以在此文件基础上编写自己的文件.
2. 点击菜单栏中file/new/file 新建一个文件,写好程序代码,保存文件,注意后缀为.C, 然后用菜单栏中project/add file 将该文件添加到项目中。
3. 将已写好的.C 文件,添加到项目中为便于管理。
假设已将编写好的源程序拷贝到项目文件夹下,如将test.C 拷贝到了Day_00文件夹下。
如图
点击菜单栏中project/add/add files, 在弹出的add files 窗口中,选中要添加的文件,如test.C, 按“打开”按钮即可将文件添加到项目中。
可以用file/remove 将不用的文件从项目中移出,移出的文件并没有被删除。
注意由于main.C 中已包含有main( )函数,如不将main.C 从项目中移出,在编译时会报函数重复定义的错误。
添加test.c并移除main.c文件后,工作区的目录如图1,工作区项目文件夹下文件如图2;
图1 图2
四、编译和连接项目
1.编译源程序
在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 下点击Workspace 区域中的test.C 源程序,右键选择compile, 或点击菜
单栏中点击编译源程序。
第1 次编译时会出现保存工作空间Save workspace as 对话框,在对话框中将保存路径切换到一开始建立的工程文件下,将工程空间命名为与工程文件同样的名字,如图
文件路径如下:
项目(project) E:\iar_study\Day_00\Day_00.ewp
工程(workspace) E:\iar_study\iar_study.eww
2.修改
3.连接项目
在IAR Embedded Workbench IDE 下点击Workspace 区域中的要连接的项目Day_00(注意不是test.C 源程
序), 右键选择make, 或点击菜单栏中,编译项目,编译后的状态信息会显示在信息框中。
如无错,在项目的子文件夹\deb\exe\下生成带调试信息的.d43 目标程序。
如图(此处打开的是张老师的编译过的工程文件)
注意:如果点击菜单栏中project/rebuild all 可将编译、连接一起完成。
五、下载程序到目标MCU 中
确认PC 机JTAG 调试器与实验板已连接好, 接通实验板电源,点击project/Debug, 或按快捷键ctrl+D,,程序被下载到目标板上的MCU 中,显示调试界面,如图
注意:点击菜单栏上的快捷键图标,将包含编译、连接、下载所有过程,如果有错,就显示错误。
六、运行程序
将程序正确烧写到目标板后,就可用菜单栏中DEBUG 下的运行命令控制程序的执行,并查看执行的结果。
点击菜单栏下Debug/go,或点击快捷go 图标, 或按快捷键F5, 即均可连续执行程序。
将ucos.d43 烧写到实验板,运行后应该看到实验板上有相应的现象。
关闭实验板电源,断开JTAG 调试器与实验板的连接。
重新给实验板上电,可以看到程序在实验板上运行,程序已固化在MCU 内。
按Reset 复位键,将重新运行程序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