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13
残留骨和死骨
残留骨是骨组织造到破坏后残留下的骨 质,夹杂在肿瘤破坏区内,呈不规则网 条状和岛样。
残留骨可因缺少血供而变为死骨(密度 增高)。
此类死骨可见于骨纤维肉瘤、网织细胞 肉瘤、尤文肉瘤和骨淋巴肉瘤。
14
突入软组织的肿块
恶性肿瘤可较早侵入软组织,甚至骨破 坏尚不明显时,即有显著软组织肿块形 成(如尤文肉瘤)。
17
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
骨瘤 骨样骨瘤 良性成骨细胞瘤 骨巨细胞瘤 软骨瘤 骨软骨瘤 成软骨细胞瘤 软骨粘液纤维瘤
非骨化性纤维瘤 骨血管瘤 骨化性纤维瘤 瘤样病变: 骨囊肿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动脉瘤样骨囊肿
18
良性骨肿瘤按形态学分类:
向外生长的: 骨瘤 骨软骨瘤 外生性软骨瘤 骨旁型动脉瘤样骨囊 肿
与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样滑膜炎。
6
骨肿瘤的发病率:
原发性骨肿瘤占全身肿瘤的2~3%; 良性骨肿瘤比原发恶性骨肿瘤多见,约为2:1。 原发性良性骨肿瘤以骨软骨瘤最多,次为骨巨
细胞瘤、软骨瘤、骨瘤、非骨化性纤维瘤、骨 样骨瘤、软骨母细胞瘤、软骨粘液纤维瘤、骨 母细胞瘤和骨化性纤维瘤 骨的瘤样病变以骨纤和骨囊肿为多。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骨髓瘤、软骨肉 瘤、尤文氏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多见。
21
骨岛
骨岛实际是位于松质骨内的一块皮质骨, 表现为松质骨内孤立的类圆形或椭圆形 硬化区,特征是其长轴与骨小梁方向一 致,有毛刷样边缘。
常见部位;耻骨、髂骨、骶骨、近端股 骨,也可见于椎体、跗骨和肋骨等部位。
骨岛一般直径小于1 CM,偶有较大者可 达2~3,其本身无临床意义。
22
骨样骨瘤(osteoid osteoma)
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山东省医学影像研究所 田军
1
一、概述
基本分类:
▪ 原发性骨肿瘤(良性/恶性) ▪ 继发性骨肿瘤 ▪ 瘤样病变(tumor-like processe)
2
原发性骨肿瘤的起源:
骨的基本组织:骨、骨膜、软骨 骨的附属组织:血管、神经、脂
肪、骨髓等 特殊组织来源:如脊索瘤、长骨
的“造釉细胞瘤”
7
年龄与性别:
各种骨肿瘤均有一定好发年龄倾向: 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 尤文瘤多见于幼少年; 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骨骺融合后(20~40岁) 纤维肉瘤和软骨肉瘤多见于30岁以上青壮年; 转移瘤和骨髓瘤好发于中老年人。 性别:骨肉瘤男多于女。
8
骨肿瘤的基本X线征像
骨质破坏
(1)囊样骨质破坏 (2)膨胀性骨质破坏 (3)浸润性破坏 (4)压迫性骨质破坏
9
骨质破坏的生长速率分级 (rate of growth)
●ⅠA 囊状骨破坏,边缘锐利,有硬化。 ● ⅠB 囊状骨破坏,边缘锐利,无硬化。 ● ⅠC 囊状骨破坏,边缘不锐利。 ● Ⅱ级 囊状骨破坏,边缘呈鼠咬状。 ● ⅢA 虫蚀样和鼠咬状骨破坏。 ● ⅢB 浸透性骨破坏,边缘不整。
10
瘤骨:由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质完整,无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 软骨类肿瘤常有钙化,纤维性肿瘤多为半透
明结构,边缘硬化。 外生性病变可压迫邻近组织但不侵犯。
20
一、骨瘤( osteoma)
主要发生于膜化骨,如颅骨和副鼻窦。 分致密型和松质型(海绵型)。 骨瘤通常无自觉症状,颅骨骨瘤临床表
现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硬性包块。副鼻 窦骨瘤可阻塞窦口引起头痛。 骨旁骨瘤:与长骨皮质相连的致密骨块。 向骨内生长的骨瘤称内生骨疣,也叫骨 岛。
良性肿瘤的瘤骨与正常骨质相似。 恶性肿瘤的瘤骨为一团无骨结构的杂乱
骨化影,密度浓淡不一,可呈浓密的象 牙骨样,亦可为密度淡薄的片絮状,或 呈放射状及针状。 放射状瘤骨大多出现在分化较差的肿瘤 区,由皮质向外扩展,实际是瘤骨而不 是骨膜新生骨。
11
瘤软骨
瘤软骨常表现为环状钙化,环状钙化是 由于环绕在软骨外层的肥大软骨细胞基 质钙化和软骨小叶边缘部分的钙质沉着 所形成。
3
继发性骨肿瘤:
恶性肿瘤的的骨转移 邻近恶性肿瘤直接侵犯骨 由良性病变恶变的肿瘤
4
瘤样病变(tumor-like processe)
系指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相 似,具有复发或恶变性质的病变。
包括骨囊肿、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嗜酸 性肉芽肿和畸形性骨炎等。
5Leabharlann 滑膜肿瘤及滑膜瘤样病变滑膜肿瘤包括滑膜瘤和滑膜肉瘤。 滑膜的瘤样病变包括滑膜软骨瘤病
好发长骨皮质内,髓内也可发生,故有皮质型和髓腔 型之分。
如果钙化或钙质沉着不完全,则呈半环 状、小条状及小点状。若钙化浓密、相 互重叠,则可呈菜花状或斑片状。
瘤软骨是诊断软骨类肿瘤的可靠征像。
12
肿瘤的反应骨
是肿瘤破坏、刺激骨膜或骨组织增生骨 化的结果。
表现为肿瘤周围的硬化环、骨包壳和骨 膜增生。
骨膜反应骨多见于恶性肿瘤,葱皮样骨 膜反应、垂直针样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 (Codman’s triangle)是恶性肿瘤的重要 征像。
密度较高、边缘较 清楚
分布较均匀,有时呈 外周性或边缘性分布
偏于一侧,肿块大, 中心可见坏死、囊变
16
诊断原则:
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多样性和相互 重合性及可变性,所谓典型表现,实际 是肿瘤某一阶段的常见表现。
一个可靠的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依靠临床、 病理和影像学的结合(三结合原则)。
在结合临床方面,须注意发病年龄、病 变部位以及发病过程,必要时要亲自看 病人,问病史,补充必要的检查。
骨内生长的:
偏心性:NOF、骨样 骨瘤、部分软粘纤和 骨巨细胞瘤。
向心性:内生软骨 瘤、骨囊肿、骨纤、 骨母细胞瘤等表现为 囊状透光病变的多种 肿瘤。
19
良性骨肿瘤的共同特点:
症状轻微或无症状,发病人群为青少年。 生长缓慢,病变局限,多数为GR IA或IB。 单房或多房透光病变,不同程度膨胀,骨皮
如为成骨性肿瘤,软组织肿块中可有瘤 骨存在。如为成软骨肿瘤,可有钙化。
良性骨肿瘤极少形成软组织肿块。
15
肿瘤骨与瘤软骨钙化的鉴别
肿瘤骨
形态 密度
棉絮样、象牙 骨样或光芒样
密度可高可低、 多数边缘较淡
分布:
合并软组 织块情况
骨旁多愈向外 围愈少
常环绕骨骼、 边界不清
瘤软骨
环状、半环状、条状、 颗粒状或斑块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