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OTDR常用参数设置

OTDR常用参数设置

OTDR常用参数设置
OTDR在光缆工程施工和光缆线路维护工作中经常使用,是最重要的光纤性能测试仪器,它能将长100多公里光纤的性能参数和故障状态,以一定斜率直线(曲线)的形式清晰的显示在几英寸的液晶屏上。

根据图形和事件表的数据进行分析,能迅速的查找确定故障点的位置和判断障碍的性质及类别。

OTDR主要是根据光学原理以及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理论制成的。

仪表的激光源发出一定强度和波长的光束至被测光纤,由于光纤本身的缺陷,制作工艺和石英玻璃材料组分的不均匀性,使光在光纤中传输将产生瑞利散射;由于机械连接和断裂等原因将造成光在光纤中产生菲涅尔反射,由光纤沿线各点反射回的微弱的光信号经光定向耦合器到仪器的接收端,通过光电转换器,低噪声放大器,数字图象信号处理等过程,实现图表、曲线扫迹在屏幕上显现。

目前OTDR型号种类繁多,本人在工作中先后使用过4种OTDR,操作方式虽各不相同,但其工作原理是一致的。

铁通湖南分公司管内使用较多的型号有安捷伦Agilent HP8145A、HP8147,安捷伦Agilent E6000C,安科特纳Acterna MTS5100,在使用中只要其动态范围能达到要求,折射率、波长、脉宽、距离、均化时间等参数的设置符合要求,就可以得到满意的测试结果。

OTDR中测试仪表中的几个参数
测试距离、脉冲宽度、折射率、测试光波长、平均值、动态范围、死区、“鬼影”
下面简单介绍上面各个参数(术语)代表的意义
测试距离:由于光纤制造以后其折射率基本不变,这样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就不变,这样测试距离和时间就是一致的,实际上测试距离就是光在光纤中的传播速度乘上传
播时间,对测试距离的选取就是对测试采样起始和终止时间的选取。

测量时选取适当的测试距离可以生成比较全面的轨迹图,对有效的分析光纤的特性有很好的帮助,通常根据经验,选取整条光路长度的1.5-2倍之间最为合适。

脉冲宽度:可以用时间表示,也可以用长度表示,很明显,在光功率大小恒定的情况下,脉冲宽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光的能量的大小,光脉冲越长光的能量就越大。

同时脉冲宽度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着测试死区的大小,也就决定了两个可辨别事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即分辨率。

显然,脉冲宽度越小,分辨率越高,脉冲宽度越大分辨率越低。

折射率:就是待测光纤实际的折射率,这个数值由待测光纤的生产厂家给出,单模石英光纤的折射率大约在1.4-1.6之间。

越精确的折射率对提高测量距离的精度越有帮助。

这个问题对配置光路由也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实际上,在配置光路由的时候应该选取折射率相同或相近的光纤进行配置,尽量减少不同折射率的光纤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非单一折射率的光路。

测试光波长:的就是指OTDR激光器发射的激光的波长,波长越短,瑞利散射的光功率就越强,在OTDR 的接收段产生的轨迹图就越高,所以1310的脉冲产生的瑞利散射的轨迹图样就要比1550nm产生的图样要高。

但是在长距离测试时,由于1310nm 衰耗较大,激光器发出的激光脉冲在待测光纤的末端会变得很微弱,这样受噪声影响较大,形成的轨迹图就不理想,宜采用1550nm作为测试波长。

在高波长区(1500nm 以上),瑞利散射会持续减少,但是一个红外线衰减(或吸收)就会产生,因此1550nm 就是一个衰减最低的波长,因此适合长距离通信。

所以在长距离测试的时候适合选取1550nm作为测试波长,而普通的短距离测试选取1310nm为宜,视具体情况而定。

平均值:是为了在OTDR形成良好的显示图样,根据用户需要动态的或非动态的显示光纤状况而设定的参数。

由于测试中受噪声的影响,光纤中某一点的瑞利散射功率是一个随机过程,要确知该点的一般情况,减少接收器固有的随机噪声的影响,需要求其在某一段测试时间的平均值。

根据需要设定该值,如果要求实时掌握光纤的情况,那么就需要设定平均值时间为0,而看一条永久光路,则可以用无限时间。

动态范围:它表示后向散射开始与噪声峰值间的功率损耗比。

它决定了OTDR所能测得的最长光纤距离。

如果OTDR的动态范围较小,而待测光纤具有较高的损耗,则远端可能会消失在噪声中。

目前有两种定义动态范围的方法:
1、峰值法:它测到噪声的峰值,当散射功率达到噪声峰值即认为不可见。

2、SNR=1法:这里动态范围测到噪声的rms电平为止,对于同样性能的OTDR来讲,
其指标高于峰值定义大约2.0db。

(图)
后向散射系数:如果连接的两条光纤的后向散射系数不同,就很有可能在OTDR上出现被测光纤是一个增益器的现象,这是由于连接点的后端散射系数大于前端散射系数,导致连接点后端反射回来的光功率反而高于前面反射回的光功率的缘故。

遇到这种情
况,建议大家用双向测试平均趣值的办法来对该光纤进行测量。

死区:死区的产生是由于反射淹没散射并且使得接收器饱和引起,通常分为衰减死区和事件死区两种情况。

1、衰减死区:从反射点开始到接收点回复到后向散射电平约0.5db范围内的这段距
离。

这是OTDR能够再次测试衰减和损耗的点。

2、事件死区:从OTDR接收到的反射点开始到OTDR恢复的最高反射点1.5db一下
的这段距离,这里可以看到是否存在第二个反射点,但是不能测试衰减和损耗。

如图所示
鬼影:它是由于光在较短的光纤中,到达光纤末端B产生反射,反射光功率仍然很强,在回程中遇到第一个活动接头A,一部分光重新反射回B,这部分光到达B点以后,在B点再次反射回OTDR,这样在OTDR形成的轨迹图中会发现在噪声区域出现了一个反射现象。

如下图所示(红色为一次反射,绿色为二次反射):OTDR轨迹图的意义
下面介绍一些典型的OTDR测试轨迹图,供大家一起讨论。

首先给出一个典型的轨迹图
说明:
Front Connector:前端连接器
Fusion Splice:熔接点,光纤的熔接点缺陷容易造成轨迹图中散射曲线的突然跌落。

Bend:弯曲。

弯曲直径过小,光就会不再遵循全反射,而是有以部分从纤衣出射,造成轨迹图中散射曲线的突然跌落。

欢迎下载,谢谢观看!资料仅供参考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