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的美教案设计【篇一:漂亮的建筑美术教案】漂亮的建筑【教材分析】1.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天坛祈年殿的欣赏,让学生初步体验中国古建筑的美感。
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
2.的学生的制作图暗示了本课练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
3.制作技法中的剪、撕、贴在本册教材中多次出现,学生也有多次的实践经验,因此本课的练习内容侧重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即设计一幅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而技法可忽略教学,对个别出现制作中的难处时,教师可个别辅导。
【教学目标】1.感悟与发现:了解中外建筑的特色与美感,培养学生对优秀艺术的热爱。
2.实践与创造:用各种彩纸剪、撕、贴的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欣赏与评议: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与合作: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分享合作成果。
【教学重点】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并能用各色纸张,通过撕、剪、贴等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建筑图。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特色的建筑图。
【教学具准备】生:各色纸张,剪刀,双面胶师:课件、组合图形、示范作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游览首都北京的一些名胜古迹。
(图片:带领学生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2.(出示天坛祈年殿)看到这座建筑了吗?它就是北京天坛公园的代表性建筑——祈年殿。
这座建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预设:漂亮、雄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漂亮的建筑。
(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带领学生看图片游故宫、颐和园、白塔、卢沟桥、天坛,让学生感受建筑的雄伟和漂亮,激发学习兴趣】二、探究式学习1.介绍祈年殿请同学们继续看大屏幕,老师告诉大家这座漂亮的中国古代建筑。
有三层的圆顶,蓝色的琉璃瓦,红色的门窗,白色的基座和栏杆,真好看啊!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在生活中还知道或见过哪些建筑?(学生自由回答)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可真丰富,那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些建筑,让我们一起看看。
(大屏幕出示5张建筑图片)4.看了这么多图片,谁来说说这些建筑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像什么?预设:像火箭、帆船等。
5.可以用哪些形状组成?长方形?三角形?等等6.游戏互动:拼一拼请三位同学用黑板上的形状拼一个建筑,谁来试试?(尝试组合建筑,总结出建筑外形独特)7.唐老鸭也建了一个房子,可是它并不满意,让我们一起来帮它想想办法吧。
如何让它的房子更好看呢?谁有办法?(出示幻灯片,解决色彩美、环境美。
)小结:唐老鸭对他的新房子非常满意,看来要想建筑漂亮,外形要独特,色彩要丰富鲜艳,还要注意环境的搭配。
【设计意图:低年级美术造型与表现,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三、教师示范看了唐老鸭的房子,老师也想动手做一做了。
月光下的小屋:1.准备色彩不同的两张卡纸 2.在一张纸上画出建筑的外形3.再用剪刀剪下来并粘贴在另外一张卡纸上。
4.装饰画面,色彩美、环境美。
如果用红色制作房子,我还用红色做背景好看么?是的,色彩可以多一点。
还可以在你的建筑周围布置上美丽的环境。
让我们的建筑更加漂亮。
四、作品分析有几位同学也为我们带来了他们的作品,谁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副?(引导学生从构图、造型、色彩、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五、学生作业1.作业提示:用彩色纸货其它纸任意撕、剪、粘贴后,完成一张小房子的画。
(要求:构图饱满,色彩丰富艳丽,注意环境的布置与美化。
)在制作的时候要把建筑做的大一点,让整个画面构图饱满,色彩上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颜色,最后别忘了,把剪下来的废纸装在袋子里。
保持我们教室的干净。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动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
通过对彩纸进行粘贴、剪刻等方法进行制作。
学生剪贴画时,思维活动贯穿整个取材、撕、摆、组合、粘贴的全过程,如同积木游戏一样是一种手、脑、眼的综合训练】六、展示评价老师这里有几位同学的作品,你们喜欢哪一幅?谁来夸夸他们,或者给他们提一点意见?(师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设计意图:通过为展示评价,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获得学习活动的满足感。
】七、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万里长城、北京故宫等等建筑,学习了建筑所独有的外形美、色彩美、环境美,感受到了建筑的独特魅力。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设计制作一幅漂亮的建筑送给我们的爸爸妈妈。
【篇二:《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4分钟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引出本节课要讲的主题方向。
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雄伟壮阔的四川乐山大佛,金碧辉煌的叶卡捷琳娜宫,他们都各自记录着一个时代的历史,体现着一个地方的特色,而我们也被他们的造型和空间深深的打动着。
那么,究竟什么是建筑艺术?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欣赏一座建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美术鉴赏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学生:“不等二、新知探究于”。
比如。
教师提问:建筑=房子吗?(一)、什么是建筑艺术?1、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图片:埃菲尔铁塔、古罗马大斗场)概念理解:a、空间和实体——由建筑材料(实体)构成的虚体空间供人使用。
b、形式美的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等c、美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途径来感受。
2、建筑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布置课下作和经济承受能力。
查悉尼歌剧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业: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
院一波三折的举例:(图片)悉尼歌剧院 6分钟建造故事5分钟(二)、建筑有哪些类型?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
例如: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举例身边的陵墓、民居等类型。
各类建筑商品交换需要:学生举例。
交通发展需要:学生举例。
科学文化发展需要:学生举例。
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展,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建筑类型。
回答关于图(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片的了解,根据教(重点)1、欣赏金字塔图片。
教师讲解:①金字塔斜坡坡度约为52度,是最稳定、最完美的坡度。
(举例)②共分三层,最上层是国王殡室,中层是王后殡室,下层是地下殡室。
有四个通风道,其中一条指向天狼星,是艾西斯女神的代表,一条指向参宿一,代表奥西里斯,掌管死亡与重生。
学生得出结论:科学性2、欣赏科隆大教堂图片。
①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是欧洲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它的中厅内部高达46米,西面双塔高152米,极为壮观。
②科隆大教堂的大门层层往内推进,并有大量浮雕,对于即将走入大门的人,彰显着很强烈的吸引力。
科隆大教堂的束柱不再是简单的圆形,而是多根柱子合在一起,强调了垂直的线条,更加衬托了空间的高耸峻峭。
教堂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建筑风格与结构手法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整个建筑看上去线条简洁、外观宏伟,而内部又十分开阔明亮,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学生得出结论:艺术性3、欣赏长城图片。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 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学生得出结论:文化性4、欣赏金字塔、科隆大教堂、长城的图片,说明其适用性。
学生得出结论:适用性教师:总结建筑的特性,下面,我们带着建筑的科学性+适用性+艺术性+文化性来欣赏一段视频(法国圣地——圣米歇师的分析回答每张图片所对应的建筑艺术的特性是什么。
观看《圣米15分钟歇尔山修道院》视频体味建筑【篇三: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案】《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需结合学生从各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建筑艺术的各种资料及教师准备的建筑的图片、幻灯片及音像资料等来进行学习,使学生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建筑初步了解建筑艺术、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使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难点:1、使学生了解各类建筑的构造特点。
2、通过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审美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建筑艺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的情感!三、教法与学法(一)1.情境教学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带入这个情境之中,才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2.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
因此,学生欣赏建筑艺术时,我注意引导他们感受艺术的形式美感,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3.赏析教学法:赏析、品味祖国优秀的建筑艺术,从而加深对建筑艺术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学法: 1.探究法2.自学尝试3.合作学习四、教学准备:建筑艺术欣赏,收集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各类建筑的图片、幻灯片或音像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新授?1、什么是建筑艺术?建筑艺术欣赏是占据庞大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产物,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2、建筑艺术赏析:(1)北京故宫建筑群(明、清)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旧城的中心。
始建于明成祖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竣工。
设计者蒯样,人称蒯鲁班。
明清两代曾对故宫不断修建和扩建。
现存大部分建筑为清代所建,但总体布局仍保持着原来的面貌:故宫占地72万余平方米,纵深961米,横宽753米。
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屋宇有9000余间.故宫四周有高达10余米的宫墙,宫墙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组成一座森严的城堡。
宫殿建筑是皇权的象征。
明清故宫的设计思想也是如此.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均体现了封建宗法制度和象征帝王的权威。
这一点要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为了显示严肃齐整的气氛,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则分布在中辖线的两侧。
整个宫城共分外朝、内廷两个部分,即前朝后寝: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是宫城的重心。
皇帝在这里主持朝政:在二大殿之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如皇帝登基、寿庆、春节、出兵征讨等活动)的大和殿(又称金銮殿)为主要建筑。
太和殿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内廷以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为主(在明代是帝后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