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古与文物鉴赏通识课论文

考古与文物鉴赏通识课论文

杭州商学院2014 / 2015学年第二学期考试卷
课程名称:考古与文物鉴赏考试方式:大型作业
班级名称:金融14己班学号:1490810609 姓名:袁文君
简论第五章的教学内容与学习感想(80分)
上个学期听寝室里的孩子们说考古老师特别好,再加上自己也经常看《百家讲坛》,所以也就对考古老师特别感兴趣。

所以上个学期结束的选课,我便毫无犹豫的选了您的课。

关于您的《考古与文物鉴赏》的第五章的教学内容的主题是“陶器”。

陶器是史前时期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

中国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总结的制陶过程为水火既济而土合。

陶器虽然容易残破,但在埋藏中不会腐烂,它便成了史前人类活动的重要见证,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研究信息,所以,陶器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十分重视的古代遗物,陶器的发明也是学术界多年来力求解决的重大课题。

您在课上也为我们介绍了各种关于陶器的知识,例如:
1、陶器的发展
在新石器时代的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商代的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

在现代中国有宜兴的紫砂壶、石湾的陶塑、界首的三彩釉陶、淄博的降色陶、铜官的绿釉陶、崇宁的雕镂釉陶,德化的瓷雕、景德镇的柳叶瓶、凤尾瓶等。

2、陶器出土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

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1962年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圆底罐,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6875±240年,系夹砂。

甘肃秦安县大地湾的大地湾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商、西周至秦汉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依其种类可分为彩陶、墨陶、白陶、印纹陶、彩
绘陶器等。

3、陶器纹饰
公元前4800~前4300年。

其纹饰主要有:①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纹、鱼纹、鱼鸟结合纹,例如:人面鱼纹彩陶盆(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陕西西安出土)。

②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等。

另外,在彩陶钵口沿的黑色宽带纹上,饰有各种符号,可能代表着各种特殊的意义或某种特定的记号。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葫芦形人面纹彩陶瓶(陕西临潼出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彩陶。

4、秦始皇兵马俑
以陶土烧制的兵马群塑,是秦始皇的随葬物品之一。

1974年初春在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园外城以东1225米处发掘出土。

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我不一一列举了,在课上我们还看到了很多陶器的图片以及老师去实地考古的图片,这点上实在是让人羡慕,羡慕老师去过那么多的地方。

接下来,我来说说关于这个学期考古鉴赏的学习感想。

首先,大体感觉它真的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

因为我们真的只能用一种欣赏图片的角度看待这门课,因为我们不懂,不懂那些专业的名词,也不懂考古所谓的真正含义,我们没有那些考古的经验和阅历,自然也就无法体会到考古学家嘴里的心酸苦楚。

我们能看到的感觉到的只有出土文物的高贵与神秘。

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好奇心仍然会趋使我们去喜欢考古这门课程。

原先的喜欢魏晋南北朝,喜欢邯郸的兰陵王墓,于是带着年轻人的激情与好奇心去了,去看了,但是现实总是会脱离想象,看到的也就是一抔黄土,但是心中的热情未被熄灭,反而感觉更具有历史的意义和神秘色彩了。

研究古代之学,古物和遗迹研究,研究对象是经过人加工过的实物,古代遗迹如窑穴、墓穴,有意识放入墓穴中的陪葬品,或者无意识的丢弃的物品,都是研究的遗迹,遗址是指埋藏于地下的与人类生活有关的历史遗迹,遗址多是断壁残垣,或者深埋于地下,但是这里都有人类生活过的痕迹。

说到这些,就有一种体现小说境况,那些风尘中的历史文物总带着神秘色彩带给我们无尽遐想,也让我们更爱它了。

最重要的是我在老师您身上学到的一种职业道德和精神,以及那种对考古的热爱。

哪怕课上的人再少,你也会按时上下课,认真上课,用富有激情的话语为我们讲述您的考古经历,每次你说出自己的经历或者是挖出来的文物时那自豪的表情,我会一直记得。

那是你对自身职业的热爱,也是人生的一中极高的追求吧。

我相信我今后的日子里,也会忠实于自己所爱,做一个有责任有意识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