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方案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方案(2015年度)乌兰浩特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乌兰浩特市水利工作队二O一五年二月项目名称: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方案(2015年度)审定:审核:项目负责人:编写:目录前言 (1)1现状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2)1.1项目区概况 (2)1.1.1自然概况 (2)1.1.3节水灌溉发展情况 (6)1.2存在的主要问题 (7)1.3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8)1.4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支撑能力 (9)1.4.1具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可靠保证 (9)1.4.2具有设备生产供应的可靠保证 (9)1.4.3具有项目建设管理的可靠保证 (9)1.4.4具有建后管护的可靠保证 (10)2 发展目标、任务和总体布局 (11)2.1指导思想与发展原则 (11)2.2发展目标 (12)2.3总体布局 (12)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4)3.1水土资源可利用量分析 (14)3.1.1 区域水资源状况 (14)3.1.2耕地资源可利用量 (16)3.2节水潜力及灌溉需水分析 (16)3.2.1降雨 (16)3.2.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6)3.2.3项目区水资源状况 (17)3.2.4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后的农业灌溉需水量 (22)3.2.5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27)3.3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7)3.3.1水量供需平衡分析原则 (27)3.3.2项目区现状用水量 (27)3.3.3项目建设前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7)3.3.4项目区规划水平年用水量 (28)3.3.5项目规划水平年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9)4工程建设方案 (32)4.1.目标 (32)4.2.工程建设范围和主要建设内容 (32)4.3.资金筹措 (32)5典型区建设 (35)5.1指导思想 (35)5.2选项原则 (35)5.3建设标准 (36)5.3.1水利措施 (36)5.4建设规模 (37)5.5规划布局 (37)5.6最佳方案选定 (38)5.6.1低压管道灌溉典型区规划设计 (38)5.6.2喷灌典型区规划设计 (44)5.6.3供电设计 (54)5.6.4田间道路 (55)5.6.5林业措施 (55)5.7施工组织设计 (56)5.7.1施工条件 (56)5.7.2施工布置和方法 (57)5.7.3 质量管理 (60)5.7.4施工进度 (61)6项目管理 (62)6.1工程建设管理 (62)6.2资金管理 (62)7运行管理 (63)7.1管理体制机制 (63)7.2服务体系建设 (63)7.3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63)7.4运行管理经费落实 (63)8投资估算 (64)8.1投资概算 (64)8.1.1概算依据 (64)8.1.2投资概算 (64)8.2、水利措施设计投资概算 (67)8.3资金筹措 (67)9效益分析及影响评价 (79)9.1节水、增产效益分析 (79)9.1.1节水效益 (79)9.1.2增产效益 (79)9.2经济效益分析 (80)9.2.1经济评价依据 (80)9.2.2主要参数 (80)9.2.3国民经济评价 (81)10保障措施 (87)10.1组织措施 (87)10.2资金保障 (88)10.3规范铲平和市场准入 (88)10.4建立绩效考评与奖惩制度 (88)10.5加强宣传培训 (89)附表 (89)前言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近日发布《关于支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决定自2012年至2015年支持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通过发挥中央和地方合力,在四省区集中连片大规模推广应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发挥四省区的土地资源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始终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发展粮食生产和解决水资源问题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四省区自然资源禀赋相似,发展粮食和农业的土地资源丰富,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而且是我国粮食增产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

目前,四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1/5,在四省区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关于支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的意见》(财农〔2011〕502号,以下简称《意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有关事宜的通知》(国农办〔2011〕297号)和《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有关事宜的通知》(内农综办〔2012〕1号)的文件精神,乌兰浩特市水利工作队完成了《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2015年度)的编制工作。

本次农业综合开发“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位于乌兰浩特市卫东办事处金星村和五星村,总规划面积1.0万亩,实施年度为2015年,项目区土地集中连片,耕地平坦,水土资源条件好,灌溉水源有保障,开发潜力大。

乌兰浩特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项目区农民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高,愿意承担项目建设所需要的投工投劳任务。

1现状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1.1 项目区概况1.1.1自然概况1.1.1.1地理位置及范围乌兰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东北与扎赉特旗相连,东南与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毗邻,其余方位皆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

地理坐标是东经121°50′~122°20′,北纬45°55′~46°18′。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土地总面积为2353.5平方公里。

1.1.1.2水文气象乌兰浩特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短促炎热,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寒冷漫长。

由乌兰浩特气象站统计数据如下:1、降水:乌兰浩特市年降雨期为4月20日至10月14日。

历年平均降雨量为438.3mm,降水多集中在6-9月份,6-9月份历年平均降水量369.1mm,占年均降水量的84.2%,3-5月份降水量历史平均值为43.5mm,占年均降水量的9.9%。

春旱是本地区的自然特点,1-2月和10-12月历年平均降水量为26.6mm,占年均降水量的6%,最高年份降水725.5mm(1938年),最低年份降水239.7mm(1967年)。

日最大降水量113.6mm(1981年7月1日)。

2、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55%,最大湿度99%,最小湿度0。

3、蒸发:年蒸发量为1194.6-2011.3mm,年均蒸发量为1197.8mm,年最大蒸发量为2111.3mm(1982年),年最小蒸发量为1194.6mm(1941年),月最大蒸发量为439.4mm(1961年6月),汛期历年蒸发量为876.5mm。

4、气温:乌兰浩特市年平均气温为4.2℃,最冷为1月,最热为7月。

极端最高气温39.9℃(1968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33.9℃(1957年1月4日)。

四季变化分明,春季气温回升快,4月份比3月份高10.4℃,平均每天上升0.35℃,5月份每天上升0.28℃。

秋季气温下降很快,10月份比9月份低0.87℃,平均每天下降0.29℃。

秋末冬初每天下降0.37℃。

5、日照及辐射量市区内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901.1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5%,日照最多年份是1952年,日照时数3088.7小时。

日照最少年份1957年,日照时数为2665.8小时。

太阳总辐射年总量为5597.69兆焦耳/m2。

6、风:乌兰浩特市处于季风区,风向随季节有明显变化。

晚秋至冬初,处于蒙古高压中心的东南缘,多西北风,夏季在太平洋高压的影响下,偏南、偏东风较多,由于高低压天气活动频繁和受局部地区影响,风向变化复杂,一般风力3-4级,最大风力7-8级,平均风速3.2m/s。

四季风特点,冬季西风或西北风较多,春季,西北风或西风较多,夏季,偏北风,东风较多,秋季,西风多。

1.1.1.3地形、地貌及土壤1、地形、地貌乌兰浩特市处于大兴安岭山脉与松辽平原接合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部为大兴安岭,西南部为内蒙古高原,东南部为松辽平原,海拔高程250-580m,属低山丘陵地貌。

靠近兴安岭的低山、丘陵区海拔高程在400m以上,分布于市区的北部和西南部,大部分山脊呈环形展布,个别呈北东或北西展布,分布在北部义勒力特工作部的民生、团结、胜利嘎查,西南部的太本站镇的和平、五丰村一带地形坡度为15°—20°。

主要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或熔岩构成,属低山侵蚀区,岩石出露较好,残坡积覆盖物较薄。

卫东办事处规划区属这一区域。

丘陵区、海拔标高在300-400m之间,地貌特征为低缓的丘陵,山顶呈浑圆形状,高低起伏,坡变较缓,由兴安岭系余脉山地长期受蚀而形成,地形坡度较小(5°—15°),山坡岩石出露不好,属低山堆积带,主要为残坡积及风积,覆盖层厚1-10m,在乌兰浩特市分布面积较大。

低山堆积区,海拔高程在300m以下,地势平坦,地形坡度小于5°,按地貌特征及堆积物特征,划分准平原堆积带,古河床堆积带及现代河容堆积带。

本市11.94万亩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区大多数分布在这个区域。

2、土壤、植被乌兰浩特市土壤有6个土类、9个亚类、11个土属、30个土种,土壤中,以草甸土、黑钙土和栗钙土3个土类为主体,分布于沿河两岸,丘陵漫岗,山间沟容地带。

粗骨土、暗棕壤和沼泽土3个类呈零星分布。

全市土壤耕作层养分含量趋势是丰氮、低磷、低钾。

规划区土壤以草甸土为主。

本市植被类型系科尔沁大草原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种类繁多的各种自然植被类型。

生态类型可分为,次生柞桦混交林分布区,贝加尔针茅一羊草杂草分布区;大针茅一隐子草一山杏分布区;地榆、萎陵菜、车前草、水稗草分布区四个区域。

义勒力特规划区分布在次生柞桦混交林区域,其它规划区均分布在地榆、萎陵菜、车前草、水稗草分布区。

1.1.1.4水资源1、河流水系(1)洮儿河:洮儿河为嫩江右岸一级支流,流经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和乌兰浩特市,吉林省白城市,经大安县注入嫩江,全长595公里,由义勒力特工作部的东白音嘎查入境,从卫东办事处的卫星村下游出境,境内流程57.5公里,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8.6亿m³,察尔森水库建成后,松辽(91)水政字第3号文件,分配给内蒙古兴安盟(P=75%)水量4.058亿m³,其中分配给乌兰浩特市灌溉用水3.248亿m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