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园艺昆虫学-潜叶性害虫

园艺昆虫学-潜叶性害虫

花,带叶的瓜果豆菜,盆景植物。
四、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严防向保护区传播。严禁带叶。卵抗低温:放入
温室3-4天,让卵孵化,再置于0℃处贮藏几天。
薰蒸:溴甲烷 2、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深翻土地(将蛹埋至土壤深处),大
水漫灌(提高蛹死亡率),种植抗虫品种,保护地栽培(防止潜
叶害虫的侵入)
3、药剂防治
潜叶性害虫 Leafminers

潜叶性害虫——是指以幼虫潜入叶内取食组织(叶肉)残 留表皮危害的昆虫。鳞翅目潜叶蛾类和双翅目潜叶蝇类。

危害特点:虫体微小,周期短,繁殖力强,隐蔽取食,早 期不易发现,不易防治。
主要类群:
鳞翅目——潜叶蛾类:
叶潜蛾科的柑橘潜叶蛾、
细蛾科的金纹细蛾、
潜叶蛾科的菊花潜叶蛾、旋纹潜叶蛾、桃潜叶蛾等。
体型、平板型等多种。除水盆型、网状倒臵双锥型外,
其他形式在使用时均需在内壁涂上粘虫胶,用于粘捕害
虫,不使其逃逸。 在果园内一般悬挂在树上,在调运现场一般搁臵于 离地1-2米的物体上。每天需查虫一次.并根据诱集剂 的有效期调换诱芯或加添诱集剂。
A
B
C
D
E
F
柑桔潜叶蛾 成虫:体长宽1.5×0.4mm,全体银白色。 触角丝状14节。前翅披针形,缘毛较长, 翅基部有2条黑褐色纵纹,长度为翅长的1 /2,两黑纹基部相接,一条靠翅前缘,一 条位于翅中央,2/3处有"Y" 形黑斑纹, 顶角有一大圆形黑斑,斑前有一小白斑点。 后翅针叶形,缘毛较前翅长。足银白色, 胫节末端有l大距。 卵 扁圆形,无色透明,直径0.25mm。 幼虫: 体黄绿色,初孵幼虫体长0.49~ 0.88mm,胸部节1、2节膨大近方形,尾端 尖细,足退化。老熟幼虫体扁平,纺锤形, 长约4毫米,胸腹部背面背中线两 侧有4个 凹陷孔,排列整齐。腹部末端尖细,具1对 细长的铗状物。 预蛹和蛹: 预蛹长筒形,约3mm,胸腹 部 二、三节较大,第一和六至十节两侧均有 肉质突起,蛹体长宽2.1×0.4mm,均 为纺 锤形,初为淡黄色,后为深黄褐色。腹部 末节后缘两侧有明显的肉刺1个。

4、发生条件:
温度——属喜温性害虫,耐寒能力弱。故很多地方露地不能越冬。 36℃发育上限温度,仅幼虫存活。 湿度——主要影响蛹。土壤过湿,叶面积水,影响羽化。暴风雨可 造成成幼虫死亡。
寄主——最喜食豆科和葫芦科植物。
传播——近距离:成虫的迁移或随气流的扩散。
远距离:人为调运和携带寄主植物或产品:菜苗、花苗、叶菜、切
二、形态识别:双翅目,潜蝇科
成虫体形较小,头部黄色,眼后眶黑色;中胸背板黑色光亮,中
胸侧板大部分黄色;足黄色;卵白色, 半透明;幼虫蛆状,初孵 时半透明,后为鲜橙黄色;蛹椭圆形,橙黄色,长1.3~2.3mm。
三、发生规律:

1、发生代数: 各地不同(6—24代),各地危害盛期一
般在5—10月份,是夏秋蔬菜的重要害虫。
鳞翅目——蛾类:螟蛾科(豆野螟、桃蛀螟、梨大食心虫等)、
卷叶蛾科(梨小食心虫、苹小食心虫等)、蛀果蛾科(桃小食心
虫)、夜蛾科(棉铃虫、烟青虫等)
鞘翅目——象甲类(梨象甲、杏虎、桃虎、栗实象甲等) 双翅目——蚊蝇类(实蝇科、瘿蚊科)
桃蛀螟
梨 小 食 心 虫
棉铃虫
梨象甲(梨虎、梨实象甲、梨果象甲)
且还可传播植物病毒病。
产卵痕——长椭圆形,饱满、透明。
取食痕——略凹陷,扇形或不规则圆形。叶片伤孔中, 仅有约15%为产卵痕。
露地——迎风的田边地头植株上多产卵。
日光温室——北边的较南边的植株产卵多。
白天活动(早晚行动缓慢) ;飞翔力不强;
成虫平均寿命8.7-12.7天,产卵量70-120粒/雌。
1、人工防治 捕杀成虫——假死性,出土危害1-2周才产卵,消灭在产卵前,减轻 损失 捡拾落果——消灭幼虫
2、农业防治——春、秋耕翻梨园减少虫源。
3、药剂防治(消灭成虫在产卵前)
地面喷药:在越冬成虫出土始期(尤其是雨后),在树冠下喷
施50%辛硫磷乳油2.25-3L/hm2,药后15天再施一次。
树上喷药:树上喷80%敌敌畏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 1.87L/hm2或90%晶体敌百虫1.87kg/hm2,10-15天1次,共喷2 或3次。
800ml/hm2等
4、诱杀:利用黄板和粘蝇纸,诱杀成虫,并兼治温室白粉虱和有
翅蚜。
第八章 花果类害虫

花果类害虫——指取食花器,果实和种子的各类害虫。
特点(咬食花,蛀食果实、种子,造成落花,落果,品质
劣,产量低;隐蔽危害,不易发现,防治较难,应着重防 成虫及未入果的幼虫)
主要类群——
①防治时期:成虫、幼虫。
②具体药剂:成虫(胃毒)、幼虫、蛹(触杀)。 ③防治技术——早、准,连续用药。 早:做好寄主苗期和初见小蛀道时的早期防治工作。 准:喷药防治时,以早晨露水干后8),顺着植株从上往下喷,以
防成虫逃跑。 连续用药:在危害高峰期,应每隔5天左右,连续喷药2或3次。 可用药剂:1.8%阿维菌素乳油300-400ml/hm2,48%毒死蜱乳油 600ml/hm2,氯氰菊酯乳油450ml/hm2,10%灭蝇胺悬浮液600-
对橙黄色趋性强。
幼虫——共3龄。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每蛀道中1头幼虫,
随龄期增加,蛀道逐渐加长增粗(仅叶正面可见) 。老熟 幼虫在蛀道端部咬破叶片表皮爬出蛀道,在叶面或落到土 地中化蛹。
幼虫期3-17天,蛹期7-42天。
危害及症状
成虫产卵和危害留下的灰白色小点,幼虫潜叶危害后叶片正面出现灰白色线 状弯曲的蛀道,受害严重的叶片布满虫道,虫粪多呈虚线状排列,以植株中、 下部叶片发生重。蛀道端部无蛹(幼虫脱叶化蛹),可与豌豆潜叶蝇相区别。 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早衰。落花、落果,影响产量,甚至绝收,丧失商品或 观赏价值。可传播病毒病。
美洲斑潜蝇

检疫性害虫(蔬菜斑潜蝇,苜蓿斑潜蝇,美甜瓜斑潜蝇) 一、分布和危害: 1、分布——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严重发生。已有近40个 国家将其列为最危险的检疫性害虫。1993年传入我国,目 前已分布25个省、市、自治区。

2、寄主——19科60余种。(以豆类、瓜类、茄果类
蔬菜,蓖麻、菊科花卉,受害最重)。

一、分布与危害
1、分布——国内分布普遍,危害严重。 2、寄主——主害梨,也可害苹果、山楂、杏、桃等。
二 、 形 态 识 别
三、发生规律
1、发生代数:绝大部分1年1代,少数个体2年1代。
2、越冬: 虫态——1年1代:成虫越冬。 2年1代:第1年幼虫,第2年成虫越冬。 地点——树冠下深约6cm的土室内。
蚊蝇类花果害虫
柑橘大实蝇
柑橘花蕾蛆
实 蝇 类
柑橘大实蝇、小实蝇和蜜柑大实蝇,其中两种大实蝇仅为害 柑橘,而小实蝇取食250余种植物。柑橘大实蝇为国内检疫 对象,柑橘小实蝇和蜜柑大实蝇为国内和国际检疫对象。
诱捕器的种类很多,多用纸板、塑料薄片或纱网制
成,根据其形状和结构,常见的有屋脊型、翼型、双锥
3、成虫、幼虫习性
成虫——
① 出土习性:梨树开始开花时开始出土,梨果拇指大时出土
最多,雨后温度大出土多。时间长(3-5月或4-6月)。全天
都可出土,尤以下午6时出土最多。
② 危害习性:出土后,先飞到梨树树冠下部枝条上食害幼果,早 期出现的成虫食害嫩枝和花丛。为害1-2周后开始交配产卵,这时
成虫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整个树冠。

柑桔潜叶蛾危害症状
幼虫为害柑桔的新梢嫩叶,潜入表皮下取食叶肉,掀起表皮,形 成银白色弯曲的隧道。内留有虫粪,在中央形成一条黑线,由于
虫道蜿蜒曲折,导致新叶卷缩、硬化,叶片脱落。
双翅目——潜叶蝇类: 潜叶蝇科的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葱斑潜蝇、豌豆潜叶 蝇、花蝇科的菠菜潜叶蝇等。
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是从国外传入我国的检疫性害虫,在 国内迅速蔓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豌豆潜叶蝇在国内则 为常发性害虫,发生面广,危害较严重。
落迟早与咬伤程度和产卵后风雨大小有关。
④假死习性:早晚气温低,受惊扰后即假死落地。中午高温,遇
惊扰后虽假死落下,但多数于半空中即飞去。
⑤梨品种之间受害程度不同,香水梨最重,鸭梨、白梨稍轻。
幼虫——
孵化后,向果内蛀入至果心,并可取食种子,达果心后掉头
向外蛀食,在果皮处咬一近圆形浸润状褐色脱果孔。使被害果皱
危害嫩芽、啃食果皮果肉,造成果面粗糙,
俗称“麻脸梨”。
③ 产卵习性:产卵前咬伤果柄基部,然后转到果实上咬一小孔, 产1-2卵于其中,再以分泌的黏液封口,产卵处呈黑褐色斑点,至 果实长大时被害处凹陷。常造成落果。
产卵期长,约2个月(6月上-8月下)。每 天可产1-6粒,可产20-150粒/雌,1头成虫至 少可损害几十至百多个果实。 着卵果由于果柄被成虫咬伤极易脱落,脱
缩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
幼虫在果内蛀食14-52天后,从果内脱出入土,在地表下110cm处做土室化蛹。 7月上旬——8月中、下旬全部结束,入土后经30余天化蛹, 8月中旬——10月上旬为化蛹期,蛹期1-2个月,9月下旬陆续羽 化为成虫,当年不出土即在蛹室内越冬,尚有部分幼虫当年不化 蛹即行越冬。
四、防治方法

2、越冬:海南无越冬现象。其它地方田间自然条件下不能 越冬,在保护地可以越冬和危害。 世代重叠严重。
3、成、幼虫习性:
成虫——
① 产卵——交配后当天产卵,卵多散产在已伸展开的第3、4片
叶片表皮下(随着寄主植物的生长,逐渐向上转移,一般不 越叶位产卵,不喜欢顶端嫩叶)。1个产卵痕产1粒卵。
雌成虫用产卵器刺破寄主叶片上表皮,吸食汁液;雄成虫取 食雌虫刺伤点中的汁液,留下密密麻麻的灰白色小点,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