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弧线圈使用的国家相关规定
一、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电力行业标准《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中规定:10 kV架空线路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20 A或10 kV电缆线路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30 A时应装设消弧线圈。
其理由是在此电流下电弧能自行熄灭。
本标准是根据原水利电力部1979年1月颁发的SDJ7—79《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和1984年3月颁发的SD 119—84《500kV电网过电压保护绝缘配合与电气设备接地暂行技术标准》经合并、修订之后提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7-04-21批准,1997-10-01实施。
3 系统接地方式和运行中出现的各种电压:
3.1 系统接地方式
3.1.1 110kV~500kV系统应该采用有效接地方式,即系统在各种条件下应该使零序与正序电抗之比(X0/X1)为正值并且不大于3,而其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之比(R0/X1)为正值并且不大于1。
110kV及220kV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或经低阻抗接地,部分变压器中性点也可不接地。
330kV及500kV系统中不允许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
3.1.2 3kV~10kV不直接连接发电机的系统和35kV、66kV系统,当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不超过下列数值时,应采用不接地方式;当超过下列数值又需在接地故障条件下运行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a)3kV~10kV钢筋混凝土或金属杆塔的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和所有35kV、66kV系统,10A。
b)3kV~10kV非钢筋混凝土或非金属杆塔的架空线路构成的系统,当电压为:
1)3kV和6kV时,30A;
2)10kV时,20A。
c)3kV~10kV电缆线路构成的系统,30A。
3.1.6 消弧线圈的应用
a)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中性点的长时间电压位移不应超过系统标称相电压的15%。
b)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故障点的残余电流不宜超过10A,必要时可将系统分区运行。
消弧线圈宜采用过补
偿运行方式。
c)消弧线圈的容量应根据系统5~10年的发展规划确定,并应按公式计算:w=1.35Ic Un /1.732
式中:W——消弧线圈的容量,kV A;
IC——接地电容电流,A;
Un——系统标称电压,kV。
d)系统中消弧线圈装设地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保证系统在任何运行方式下,断开一、二回线路时,大部分不致失去补偿。
2)不宜将多台消弧线圈集中安装在系统中的一处。
3)消弧线圈宜接于YN,d或YN,yn,d接线的变压器中性点上,也可接在ZN,yn接线的变压器中性点
上。
接于YN,d接线的双绕组或YN,yn,d接线的三绕组变压器中性点上的消弧线圈容量,不应超过变压器三相总容量的50%,并不得大于三绕组变压器的任一绕组的容量。
如需将消弧线圈接于YN,yn接线的变压器中性点,消弧线圈的容量不应超过变压器三相总容量的20%,但不应将消弧圈接于零序磁通经铁芯闭路的YN,yn接线的变压器,如外铁型变压器或三台单相变压器组成的变压器组。
4)如变压器无中性点或中性点未引出,应装设专用接地变压器,其容量应与消弧线圈的容量相配合。
二、《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第59条中规定
“35KV、10KV城网,当电缆线路较长、系统电容电流较大时,也可以采用电阻方式”。
而根据国内最新的研究观点,当系统电容电流大于5A时,电弧就可能不会自熄,因此,对电网单相接地的保护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三、《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
从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我国6~66kV系统中性点,逐步改造为采用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方式,这种情况在原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SDJ7-79》中规定得很明确。
90年代对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SDJ7-79)进行了修订,并已颁布执行,在新规程中,有关配电网中性点接
地方式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原规程中规定3~10kV配电网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大于30A时才要求安装消弧线圈,新的规程将电容电流降低为大于10A时,要求装消弧线圈。
(2) 根据国内已有的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运行经验,对6~35kV主要由电缆线路构成的系统,其单相接地故障电流较大时,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方式作为一种可选用的方案列入了新规程。
(3) 对于6kV和10kV配电系统以及厂用电系统,单相接地电流较小时,将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也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方案,列入了新规程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3 条220~330kV 的电力网,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110~154kV 的电力网,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在雷电活动较强的山岳丘陵地
区,构型简单的电力网,如采用直接接地方式不能满足安全供电的要求和对联网影响不大时,
可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
3~60kV 的电力网,应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方式。
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下列数
值时,应装设消弧线圈:
3~10 kV 电力网30A
20kV 及以上电力网10A
与发电机或调相机电气上直接连接的3~20kV 电路,中性点应采用非直接接地的方式。
当单相接地故障电流大于5A 时,如要求发电机(调相机)能带内部单相接地故障运行,应装
设消弧线圈。
消弧线圈可装在厂用变压器的中性点上,也可装在发电机或调相机的中性点上。
”
第42 条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网,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中性点长时间电压位移不应超过额定相电压的15%。
第43 条60kV 及以下的电力网,故障点的残余电流不宜超过10A。
必要时可将电力网分区运行,以减少故障点的残余电流。
110~154kV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力网,可按脱谐度调整消弧线圈,脱谐度一般不大于10%。
第44 条消弧线圈应采用过补偿运行方式。
如消弧线圈容量不足,允许短时期以欠补偿方式运行,但脱谐度不宜超过10%。
第45 条消弧线圈的容量应根据电力网5 年左右的发展规划确定,并应按下式计算:
W = 1.35ICUe/V3.(21)
式中W——消弧线圈的容量,kV A;
IC ——接地电容电流,A;
Ue ——电力网的额定电压,kV。
四、煤矿安全操作规程(2001)第246条规定,矿井高压电网单相接地电流超过20A时,必须采取措施以限制接地电流。
专业中性点保护设备生产厂家
欢迎您来电咨询
于立安188********。